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2016-09-26 07:03申健
关键词:金融体系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申健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申健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体系,但金融机构单一、监管不力等缺陷仍然存在。本文聚焦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一一探讨研究,针对性地给予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力图改变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并且提出对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及展望,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体系;农业经济;金融服务;金融创新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概述

农村金融体系是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切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总称,其意义主要是为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由两个大类别所组成的:第一类是一些较为正规的金融机构,第二类则是一些相对来说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小部分当铺、私人钱庄、私人借贷等。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上,第一类应是主导,第二类则应是重要补充。正规金融机构是囊括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范围内的,占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整体的绝大部分,理应发挥主导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分正规金融机构目前与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并没有完全、充分履行其互助、合作、为农民服务的责任,使得其对需求的满足度逐渐降低,且服务的效率也开始下滑。

非正规金融机构在正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迅速崛起,在满足农村金融信贷需求中,起到了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机构都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即行业不够规范、利率偏高、风险较大,甚至还存在金融欺诈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行业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农村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

(二)农村金融体系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从宏观上来说,农村金融体系和农业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农村金融体系由农业经济决定,进一步说,农业经济的生产水平决定了农村金融的规模;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经济具有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通过筹集和分配农村资金,组织和调节农村货币流通,助力农村经济的快速前进,方便宏观调控整个农村经济。以农村信贷金额为例,下面有两张图,可以直观感受两者的关系:

图1 中国农业GDP变化趋势①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历年。

图2 中国农村信贷金额变化趋势②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历年。

图1说明了我国农业GDP增长速度比较快。图2说明了我国农村金额逐年增长,且增速较快。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GDP的发展是呈现同向变化的,但是金融相关率在影响农业增长率方面表现得不是非常明显;虽然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拉动不够。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下一部分作详细分析。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怎么回事儿。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复合型模式,主要由政策、合作和商业三大类金融所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体系中主要也是这三者,但是从运行的效果来看,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正是我们拿二者来做比较的意义所在。那么,美国农村金融体系都有些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机构种类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分工相对独立。政策性、商业性以及合作性的各类金融机构并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共存。

第二,国家及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援,有关法律条例的进一步完善。如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在成立初期其最大投股人为国家,其比例占总金额的绝大部分,政府农贷机构的金额只有一小部分不是与政府有关的。法律方面,出台了许多涉及农村金融的法规条款,将农业金融的运作流程囊括进去,使得农村金融运行起来有法可依。

第三,组织制度科学,融资渠道多样。合作金融是独立于商业金融机构之外的,但毫无疑问,这一类金融机构仍然处于农业信贷管理局的管理监督范围之内;然而,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它们与联邦储备系统及其他的银行并没有从属关系。在美国,有关信贷方面的相关政策条例的制定者均为联邦农业信贷委员会,而一般性日常事务的负责部门是美国的信贷管理局,它们的主要任务大多是政策条例的具体执行以及各个部门与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可否认,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表面上也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相比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国家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毋庸讳言,相较于美国,我们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第一,职能界定不清。回头去看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农村金融体系在之前的发展阶段中都扮演着资金动员的角色,而其本应做的是资金的配置。农村金融体系职能界定方面的缺陷是造成其发展落后的一个关键点。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尤其像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机构往往是存大于贷,而从农村中吸收到的这部分资金,并不是投入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而是转向了其他收益更为可观的地区及行业中,导致农村资金流失严重。个体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也就没有富余的资金进行其他的金融活动,这就加剧了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定位的偏向——存大于贷。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小农经济两千多年的统治使得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于向银行借贷来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尤其在农村,当钱不够时,多数人想到的不是向银行借钱,反而是希望将钱存起来,以求保障这部分的资金不流失。所以,在农村资金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仍然是存大于贷。如果不将这种定势扭转过来,那么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会给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

第二,金融机构种类不够丰富,金融服务存在短板。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为辅,三者共同发展的格局。大量新经济体不断涌现,使得农民就业面变宽,收入随之上升,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商品便可以满足的。但是,现行体系下农村金融所能具备的主要业务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其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存、贷、汇三种,这一现象是农村金融活动发展滞后的一大原因。比如,金融活动中数额较大的那一部分交易,只能通过现金交易来完成,造成了现金的浪费,且无法快速有效地完成交易,不利于经济活动的有效完成。与城市金融体系相比,农村金融体系机构设置古板、服务业务种类缺乏多样性、管理不够精细,想要满足农村经济主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变得非常艰难,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来激发大众的热情,并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三,抗风险能力弱。首先,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贷款功能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如此,有很大一部分贷款不是良性贷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不高,而且它们的资本充足率极其缺乏,绝大多数都是负值,一旦遭到外来冲击,农村金融体系的处境将会极其危险。其次,当前的农村保险业还停留在萌芽阶段。我国是农业大国,受地理因素和天气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较高,农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农业保险在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移风险、社会救助及保障这样一种角色,但是其发展严重滞后,与农业生产发展的保险需求不相适应。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强,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小,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和立法保障,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等问题是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使得农村经济运行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一旦遭受打击,农业损失会相当惨重,而农业损失惨重,农村金融体系必将受到严重打击。

第四,法律不够完善,监管力度小,存在恶性竞争。由于体系内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大类型的金融机构,无论两者初衷如何,它们必定会形成竞争。正规性金融机构大都是由政府所牵头指引,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基本上由民间金融构成,两者为了自身利益都要争取更多的客户。由于监管制度存在盲区,两者渐渐由良性竞争转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面所述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重新定位农村金融体系的职能,科学配备金融业务。功能定位不正确是现行体系下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的存大于贷,使得农村资金外流。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重新定位功能。好比一碗水只有端平才能保证不洒出来,只有将贷款业务普及,让更多的人相信贷款、进行贷款,才能使资金回流,才能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保证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合理地配置农村金融的存贷款业务,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构建一套良好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其资金的良性循环。首先,在财政方面,需要构建一套资金运作体系;其次,在信贷投入方面,同样需要对资金的循环进行规范;再次,构建并推行资金循环激励制度,一方面,政府采取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的政策,保障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加以正确的指引,促进资金回流。

第二,改变服务单一的现状,提高服务质量。化解农村金融体系在服务方面的困境是突破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瓶颈的关键。具体途径有:1.扩大业务范围,丰富服务种类。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日新月异,农村金融传统的三种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市场的多样性需求,必须通过扩大业务范围来完成目标。2.根据农村经济状况,持续增建新的金融机构营业点,扩大覆盖面,改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现状。增加金融机构数量的初衷不是为了单纯地增加营业网点,而是方便农户。不同地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同,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的金融机构,发展相应的金融服务模式。3.增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以及基本金融知识与技能都是影响农村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优秀的农村金融人才,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向农户和经营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第三,预防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从机构内部来说,应该合理提出恶性资产,从财务方面着手,缓解农村金融机构压力;同时健全金融同业工会,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自律性,杜绝对不良贷款等可能带来风险的资金的吸收;加快完善农村保险制度。从农户和经营者自身来说,要学习金融知识,参与保险,有效规避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亏损的风险。同时,要借助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完善农产品交易制度、销售渠道、市场定价等,控制农产品销售亏损的风险。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就要通过政府定价等方式,保障农民的收入,降低农民的损失。

第四,鼓励和监督民间金融,挖掘民间金融对农村正式金融的辅助效能。无论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产生的原因来看,民间金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和相关规范化的指导,它就能发挥对正式金融的补充和辅助效能。由于发展民间金融存在很强的不可控性,一旦失控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农村金融秩序,阻碍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所以,在引导民间金融时,也要加强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所有通过民间金融等方式进行的相关活动,必须处于有效的监管下,其过程必须符合严格的民间金融活动规范,这样才能保证民间金融发挥其补充和辅助正式金融的作用。

第五,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督与管理。监管方式应该由封闭控制型向透明公开型转变,鼓励和加强信息的披露,强化社会监督,让百姓看得见;鼓励同行业之间的监督,完善举报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两个体系间的恶性竞争。其次,要确保农村金融体系有法可依。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法律也较少,尤其近几年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法律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具体经济形势,所以要让有关法律政策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有效监管农村金融体系,以防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钻空子,牟取不正当的利益,而且还可以通过法律对挑起恶性竞争的人或机构实施有效的惩罚,从源头杜绝恶性竞争的产生。

第六,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农村金融发展和谐环境。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职能,出台各项政策,给予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健全相关金融机构与政府财政扶持的相关体系及制度建设,将专款专用这一根本原则落到实处,为农业发展扩宽融资渠道;制定相应的税收、利息等各方面的财政优惠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各项基本社保制度,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这样一来,农户和经营者在进入农村金融活动时,才会觉得有保障。只有当事人参与到活动中时,这个活动才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所以,一个和谐健康的宏观环境是农村金融体系蓬勃向前的基础。

第七,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为:1.以合作金融为基石,建立广泛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2.在金融支持方面,将政策性金融和大型商业金融作为主力军;3.在信贷服务方面,要以商业性、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组织为重要补充。这样的体系能给农户和经营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风险。

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要想改变现状,进而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除了上面提出的七点建议外,还要在两个方面做足功夫。首先是要有创新,其次是要能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是创新的最终目标。

(一)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第一,金融体系创新的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在金融体系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要构建一个既符合当前发展状态又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下能促进其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样的一个体系最终的目标便是多层次、多元化。在这个体系中,各金融机构的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分工与竞争,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共赢。只有它们相互配合才能够使得农村金融发展跟上农村居民对于金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布局农村金融体系的实践中必须采取统筹兼顾的原则。2.政府扶持原则。由于我国的政策一直是通过牺牲部分农业来发展工业,实现现代化,所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加之现在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这就使得农村金融体系想要创新,单单依靠农村金融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3.农民参与原则。所有脱离主体的改革创新,都是不会达成其最初所设定的目标的。农民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直接受众,脱离了他们的利益,任何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想要进行创新,就必须依靠农民的力量,有了他们的参与,才能创出新的符合农村经济的科学的、客观的、健康的体系制度。

第二,实施金融体系创新的途径。1.鼓励金融合作行为,持续推进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中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主要是提升融资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模式、转变内控机制等;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制衡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全面挖掘政策性金融潜力,使其更具有指导性。这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展当前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以粮棉油收购这一职责为中心向外扩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强政策性资金的运用效率,当然,前提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支农银行的资本金融渠道。3.持续发现商业性金融的新视角,充分发掘其支撑效能。具体来说就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激励商业性金融对三农的投入,将以市场作为风向标进行运转的农村金融超市作为邮政储蓄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充分挖掘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不同的支持功能。4.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与正规金融机构联合,更好地发挥其辅助作用。两者应当以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中介,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交流,相互监督,使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联合,找到一条适合两者共同有效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更加有效地为农村经济添砖加瓦。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是农村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这样。纵观大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一直在往正面方向前进:农民的支出大幅度缩减,这得益于我国所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与支出大幅度缩减相关的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对增加,其投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实用技能培训频率提高;农业产能节节攀升。这些情况的改变,使得原来比较恶劣的农村金融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给农村金融体系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政府的政策性扶持是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印证。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上已是卓有成效,但是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更新涉农贷款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升相关机构加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热情;不断规范涉农贷款的保障型法律法规。第三,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其商业可持续为基底,农村金融环境的提升、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无疑都将在农村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上得以体现。金融发展离不开正确政策的引导,但是商业的发展才是金融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农村金融体系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管理体系,深化产权改革,加强内控能力,提高市场能力。总之,把金融创新作为农村金融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加速器,才能不断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真正回归它本身的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出力,为农民造福。

[1]雷曜.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的特点、问题及争论:一个文献综述[J].农村金融研究,2012(10).

[2]谭瑶.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借鉴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

[3]钱水土.金融功能观视角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设计与创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5).

[4]蒋海燕.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 (4).

[5]李喜梅.浅析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特性[J].农业经济,2007 (10).

[6]徐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5(8).

[7]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 (3).

[8]徐丹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3(10).

[9]冯庆水.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学术界,2010(2).

[10]段少恒.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目标及其原则[J].技术与市场,2009(2).

责任编辑:胡晓

F323.9

A

1004-941(2016)02-0040-05

2016-02-25

申健(1975-),男,山西大同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The Great Unbanked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