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区县教研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16-09-26 06:14■方
现代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学校

■方 辉



◎区域教育改革论坛◎

新时期区县教研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方辉

一、思考的缘起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组织以及相应的制度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其间,1990年6月6日国家教委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1993年8月4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全国省级教研室主任会议纪要》等文件,引导并规范了各级教研室机构建设及工作开展。

几十年来,从最初的“教研组”发展到成熟定型的“教研室”。正如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所言:“实践证明,教研工作已成为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专业支持力量,重视和加强教研工作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

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鲜明地提出了由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变的六个方面核心要求:研究重心要实现由研究以教为主向研究以学为主的转变;由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由单纯的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转变;由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的研究转变。这种转变,是现代教研因应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重点逐渐由量的均衡转向质的公平而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是教研工作整体完成由基础保底、“点”上突破向整体内涵发展转变的具体表现。

从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程”概念得到强化,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内涵。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居于基础地位的教研与占据理论“高位”的科研逐渐呈现出整合进而融合的趋势。国内多个省份纷纷整合教研室与教科所,成立了教科(研)院,就是对传统教研范畴的有效拓展。

2013年起,山东省教育厅、济南市教育局先后明确提出了组建教科院的设想(现均已正式成立)。我们于2014年进行了面向市辖所有11个县(市、区)教研工作的调研,围绕基层教研工作中的优秀经验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区县教研人员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沟通探讨,旨在寻找现代教研发展的新方向,整体提升区县以及市域教研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济南教育高位均衡、公平发展的当代追求。

二、济南市区县教研工作特色经验

济南市共辖11个县(市、区)(含高新区),均成立有教学研究室,直属于所在区县教育局。多年来,各区县教研室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根课堂,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服务基层学校发展,服务一线教师成长,为济南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资料来看,其主要做法有:

(一)教研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教研实效较强

1.“订制”的教研,因“需”而生

市中区教研室提出了“订制课堂”和“订制研究”的概念,推动教学研究的个性化服务功能的落实。他们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订制教研”问卷调查,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从名师课堂、教研管理、课型研究、专业培训四个方面进行调研,根据调查结果量身定做,确定研究方向。

2.主题化教研,层次分明,目标清晰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研究的效率,实现“攥紧拳头,重点突破”的教研目标,历城区采取的是以主题化教研为主的方式,区域范围内小学阶段重点研究落实“学为先导、因学定教、学贵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初中学段注重整体提高活动建构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水平,高中阶段则突出有效教学和课堂观察的相关研究。

与主题式教研相近,为了避免对计划听课的过度准备以及一般性泛泛听课缺乏实际指导的弊端,平阴县教研室提出了“深度教研”的概念。县教研室视导首先采取“点课”形式,以更好地关注常态课堂。其次,为提高实效,他们在“点课”基础上又实行了“走班听课”以及“蹲点式调研”等举措,实现单校听课覆盖率90%以上,保证了信息获取的真实、全面,提高了教研实效。

3.微课题、微研究实现教研重心下移

市中区教研室认为,要解决这些“小而真”的问题,只有小中见大,才能真正突破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在市中区,小学业务领导挂帅主持的微课题达100余项,多数是如学生错例研究、有效预习指导等具体的“小问题”。这种微课题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成果便于转化和推广。

4.教研网络建设同时也是教研队伍扩大化、专业化的过程

章丘市在谋求教研工作立体格局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他们采取的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融,条块结合”的方式:以48个名师工作室为“点”,以37个学科教研交流中心为“线”,以9大片区和115个片区学科中心教研组为“面”。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教研工作的主题

1.翻转课堂,改变的不只是顺序

历下区举全区之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当作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聚焦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也不仅仅是教与学顺序的简单颠覆,其实质乃是“以学定教”思想在当前条件下的体现。翻转课堂研究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更是以启发、讨论、参与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2.“共生课堂”,让课堂不再只有知识

中小学教育中,纯粹知识化的课堂所指向的一定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市中区据此提出了“共生课堂”的理念:“以学为本,以教助学,情智共生,教学相长”,力图使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共生境界。

3.“优质课”观念的转变,影响的将是教研工作的效益

最优秀的教师所呈现的最优质的课,可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未必能在普遍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好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适合的,往往才是最好的。“校长推荐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对我们开阔教研工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让“优秀”不再刻板,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三)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教研资源建设是现阶段教研工作的重点

1.“云共享”理念下的“教学资源大礼包”

市中区教研室不断寻找合适的网络途径,通过“360云盘”的使用,逐步开发利用云盘的部分功能,为一线教学及研究需要服务。他们在开学初和期中分别进行了城郊学校“教学资源包”集中调研。调研重点分别是“资源需求”和“使用与管理”。一方面,教育办、学校管理层对各校老师的账号申请情况、资源下载、学校备课管理、资源包管理建议四方面进行调研。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交流,了解教师的资源需求,进而引导有针对性的“订制”服务。

2.微视频基础上的慕课资源库建设

对应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历下区谋划建设微课程体系,各学科微课程资源库建设正在推动教学改革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新区教研室也在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助推作用的过程中,将优秀微课程、课堂教学实例等丰富到社会事务局网站;同时,发动教研员搜集本学科符合高新区教学实际的微课、论文、教学案例等,上传到区教研信息网络,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3.常规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仍受关注

天桥区教研室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同样侧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他们主要致力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先后开发了学考复习导学案、各年级寒暑假作业、开学第一课、“复习第一讲”等,采取分阶段突破、螺旋式推进的方式,边研究开发,边优化巩固,初步形成了天桥教研的品牌。

(四)教学视导评价机制在不断强化

1.市中区“个性化主题式”教学视导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市中区确定了“个性化主题式”教学视导评价的三个框架项目:常规项目、自主发展项目和特色发展项目。在操作程序上,首先由学校根据框架项目自定视导内容;之后,区教研室据此组织视导评价,初步形成了淡化甄别比较、重视服务学校教学、满足学校所需所求、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视导工作思路和流程。“个性化主题式”教学视导侧重“三看”:一是通过听取学校汇报,看学校教学发展整体思路和举措,看学校教学发展个体思路和举措;二是通过检查备、上、批、听、辅等教学过程,用两把尺子衡量评估学校——从全区角度了解各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从学校角度评估教学发展思路的落实情况;三是通过搭建集团校际视导交流平台,盘活区域教学常规管理资源,及时推广优秀管理模式和做法。

2.天桥区致力于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天桥区深入教学实践,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是立足区域教学实际,对爱生学校“有效的教与学”的全面解读,由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两方面构成。区教研室带领学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以相关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发现典型、提升经验,以促进区域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平阴县开展特色学校星级评选,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平阴县教研室组织开展特色学校星级评选活动,在教学视导评价机制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区域内目前有两所学校被评为“三星级特色学校”;三所学校被评为“二星级特色学校(侧重学校特色)”;六所学校被评为“一星级特色学校(侧重特色项目)”。

4.章丘市深入开展了教学视导评价标准化建设

他们一方面大力抓标准、促导学,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职能;另一方面大范围开展课堂建设活动,研制出各学段所有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评价标准》,并以行政方式推行。

5.历下区在评价手段现代化方面进行了探索

配合全区教学研究关注重点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成为历下教研新的关注点。经历过前期筹备以及学习研讨,历下慕课网、智慧教室系统以及网上评卷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学质量评价分析方式的新变革。

(五)名师培养是教研工作常抓不懈的法宝

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谋划下,我市各区(县)普遍高度重视名师培养工作。

1.天桥区关注到了教研员自身成长问题

天桥区教育局的“五名工程”,在全市相关工作中体现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其中包含了“名教研员”培养。这一思路所包含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专业教研人员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专业化发展”同样需要精心谋划——优秀教研员并非“教而优则研”自然长成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2.商河县扩大了“三名”工程的辐射面

在已有名师培养工作中,比较多的是借鉴“齐鲁名师”、“济南名师”的工作经验,高度精选“培养人选”,在相对较窄的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种培养活动。商河县的相关工作经验在这一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他们重新树立了“学习是最大福利”的观念,全力支持教师及领导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在“三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策划中,计划连续三年投入110万元,涉及校长(含局机关中层干部)115人,班主任400人,教师600人。

三、进一步加强各级教(科)研工作的思考

我市成立教研院后,整合了原教研室和教科所的职能,明确了“研究、评价、服务”的基本定位。如何在现实条件下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实现“转身”,是摆在市、区(县)两级教(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支持力量,我们确定了以“实施优质教研,服务师生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教(科)研工作的核心理念——“实施优质教研”是转型的形势要求,“服务师生发展”则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

什么样的教研才是优质教研?我们认为,优质教研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科学、有效、满足需要和引领发展。科学性是优质教研的本质。教育首先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尊重事实、讲求理性、敢于批判、善于建设,是科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教研工作也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理性客观,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脱。有效性是优质教研的基础。教研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理论、政策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带进学校发展,推动课程改革,是我们界定优质教研有效性的依据。

(一)抓住契机,科学规划,做好教(科)研工作发展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项事业的深入发展都需要科学的理念和合理的规划。但我们目前的教育发展,尤其是教研工作的发展,还需要切实有效的顶层设计。在我们调整转换职能之际,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时,科学调查分析全市以及各区(县)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以一种科学规范的形式研制我市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将教研工作的规划与发展纳入到传统教育科学发展规划之中。

(二)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课题意识,规范课题管理

“研究”是各级教研部门立身之本。传统教研趋向于改进完善教学工作,特别是基层教研,重在一线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有价值成果的研究尤其是规范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弱。新的形势下,伴随着我们对课题及其效益的重新认识,伴随着课程视角下的教学概念的深化,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各级教研部门的课题意识,另一方面要对传统课题管理机制进行调整、规范。

(三)依据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而又可选择的教研服务

我们的责任不以取得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重,更在引领、服务一线教育实践。“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在于对实际需求的准确了解和把握。从各区(县)现有经验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订制教研”、主题教研广受关注,体现出了教研部门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努力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特点。

(四)关注科研素养,发挥优秀教师能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面向学校、以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骨干培训比较受重视。但现阶段,虽各级各类高端培训已经运作得足够充分,优秀经验的现场传播总是可以酣畅淋漓、激动人心,但恰恰是最基础的科研素养,慢慢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实现专业成长的瓶颈。

如何让众多优秀教师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是下一步教科研工作思考的重点之一。各区域都培养了一大批有教育情怀、懂教育艺术、扎根教育的名师,如果教研部门不能及时、主动提升及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就会导致我们空有大量的“名师”却极少有人知其“何以名”的现象。因此整合优秀教育者资源,从教研持续深入发展的角度,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组建教研、教学、科研专家库,在“使用”中为教师队伍中的教研先行者搭建更高的舞台,是未来优秀教师进一步成长的新途径。

(五)加强教(科)研队伍的自身建设

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基层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持上,需要更有效的自身造血机制。接受专业培训,成长为更高水平、更具专业能力的教(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长期以来,关注教师如何教,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仅仅囿于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探讨,却忽略了教学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等等。这些短板也是各级教研人员迫切需要通过相应的专业培训补齐和提高的。此外,在转变现有教研人员意识、提高其自身能力基础上,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以相应的政策引导群众性教研力量以壮大自身。同时,合理引进新生力量,充实理论研究能力,也是当前推动各级教(科)研部门提高自身服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能力的重要课题。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1)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学校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趣闻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