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珺
◎治校方略◎
新建小区配套小学自主教育特色发展的初步探索
——以济南市槐荫区御景城小学为例
■王珺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区新建小区日渐增多。相应的,新建小区配套学校日渐增多。此类学校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何在?如何谋划此类学校的发展?这一问题在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5月,占地16亩、设计规模18个教学班的“路劲御景城”项目配建小学产权无偿移交给槐荫区教育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3年7月,以“一年级起步、逐年递增、自然发展”为模式,御景城小学开始正式招生。
万事开头难。起步伊始,如何在教师队伍全新且配置不全、学段(年级)不完整、外来经商人员子女超过生源总数40%的基础上实现高起点、深内涵的发展?如何在这近乎一片空白的“画布”上描绘出城市现代小学发展的“靓丽风景”?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课题。
理念是具体行为的指针。谋划一所新建学校的发展,需要长远眼光,更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这是学校办学品味和教育追求的直接体现,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校长对于“教育到底是什么”、“办怎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等理性思考的直接表达。
与传统学校在长期经验总结基础上谋求“转型”不同,对新建小区配套学校这样的“零起点”学校来说,起步阶段的定位选择没有什么经验和积累可供梳理借鉴,也正因其如此,也不会有过多“既往经验”的束缚。《易经》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至关重要的第一笔,我们可以基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基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而审慎、合理地谋划。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教育最重要的特性是其基础性,要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当前教育界自上而下持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原因。那么,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崭新的学校来说,什么是学生成长最核心的基础呢?
早在筹备招生开学时期,我们在交流探讨诸多具体事务时就意识到,作为一所只有一年级新生的新建学校,起始阶段的很多具体工作面临困难。
思考和顾虑多多,在紧张筹备中,我们一直忐忑不安。但恰恰是开学典礼上第一次升旗仪式,孩子们的表现却给了我们巨大的冲击——
仅仅经过教师提前一天的指导,第一次迈进小学校门的孩子们,在教师和家长代表的陪同下,圆满完成了御景城小学第一次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到此结束”的稚嫩童声中,我们的心情瞬间由惴惴不安转为惊喜欣慰,进而一种强烈的感觉冲荡心间——只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引导,只要握住自主成长的钥匙,六七岁的孩童一样能撑起属于自己的天空。
长期以来,有许多公认有效而且符合社会及教育发展趋势的理念和做法,在被介绍或者移植到国内后,在借鉴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选课走班制,在倡导自主选择课程的今天,其意义已为多数教育者所认同,但除了李希贵校长领衔的北京十一学校,现实中却少见称得上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有人分析过其中的原因,认为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学生没有从小学会自主学习、没有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关。杜郎口经验证明,有效合作同样源于“自主”、基于“自主”,离开了自主学习与思考这一前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投入的就只能是身体而不是头脑,“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
在当前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面对生源条件及所在学区相对薄弱的基础状况,我们不能再将办学重点简单放在有限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把思考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上。一所起步阶段并不“健全”的学校,以自身实际为本,借助师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育,营造自主自能之氛围,完善课程,持续激励,进而实现内涵发展,由此成为我们基于学校及教育实际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慎重地选择发展方向,谋划更清晰的工作思路,我们邀请家长代表、优秀教师及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最终确定了“自主自能,合作共进”的办学理念。“自主自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合作共进”,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期待教师之间、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办一所真正尊重和相信学生、关注学生全方面的成长需求、让学生真正喜欢并快乐成长的学校,为学生自信自立之幸福人生奠基。这就是我们接手这所新建学校后所谋求的选择。
再先进的理念也需要“人”的力量来固化与实现,拥有自主教育理念、符合自主教育实践需要的教师队伍的培育是一所新建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需要。
截止到目前,承担我校三个年级9个教学班教育教学及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共26名,其中专任教师22名。人员不多,且情况复杂:老师们来自不同单位,临时交流、外聘人员比例较高,仅有的17名正式教师,关系还没有全部调入,各种待遇难以统一协调,教师队伍分化严重,且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工作及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为稳固学校发展的根基,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三大工程”让教师各美其美、共同进步
针对差异、利用差异,从关注教师个体入手,我们策划实施了“三大工程”,个性化、特色化培养打造教师队伍。
针对优秀骨干教师,我们依托区教师培训中心设址在本校的有利条件,策划实施“名师工程”,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们提供进修学习及锻炼提高的机会,任务驱动,多压担子,精心培育“德教双馨”的御景名师。
针对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我们推出了“青蓝工程”,实施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捆绑的“一对一”培养模式,通过“传帮带”体系,引领他们熟悉了解基本规范,快速步入正轨,以听评课交流形式互助互促,实现共同发展。
“品牌工程”则是创设各种机会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力求发现并激励每个老师的强项,突出个人在课堂教学或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特长,培育并张扬个人工作特色,使广大教师明白“每件事都有用心做得好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甚至擅长的方面”,各展所长,各美其美,努力形成个人品牌。老师们的兴趣特长与业余爱好被充分挖掘利用,他们不再是硬邦邦的“老学究”,而成为学生眼中活生生的“多面手”。
(二)“一路风景”工作坊让教师抱团成长、熠熠生辉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主自能,合作共进”的理念不只是针对学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师。我们的26位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经历。为了让教师们尽快熟悉彼此,实现思想的融合,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成长、共同发展,我们组建了“一路风景”教师成长工作坊,将教师从“被培训”的境地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开放、平等、相互悦纳并不断超越自我的心态积极参与,在生活化色彩浓厚的研修交流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三)“小城故事会”让教师相互感动、幸福成长
我们每天生活在孩子身边,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故事里有感动,有焦虑,有艰辛,有欢乐,有困惑,也有收获。建校以来,“小城故事会”成为老师们每学期共同期盼的一档精彩“节目”。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感染人,老师们用讲故事这样一种生动鲜活的形式来品味我们的教育生活,在交流分享中相互感动、相互启发,演绎共同的教育理念和追求,教育的智慧与幸福感得到升华。
现代教育在当前最突出的共识之一,就是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高度认同:“缺少了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注定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家长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是教育的“一体两翼”之一翼,好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朝着一个方向行驶,才能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
为了激励调动家长带着爱心和责任心关注并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尝试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各尽所能,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一路同行”亲师工作坊搭建家校对话平台
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和老师是同行者、同盟军,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学校与家庭间传统的单向服从关系,转而建设平等、民主氛围下的双向协作关系。为此,我们在建校初期,便成立了“一路同行”亲师工作坊,努力搭建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对话平台,汇聚教育合力。
配合自主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一路同行”亲师工作坊先后分专题组织研讨,在学校办学理念酌定、校徽校服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为班级、年级、学校等多层次家委会的组织协调平台,我们的亲师工作坊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大手小手,共创卫生城”、“体育嘉年华”、“美在御景,爱我家园”等活动,工作坊慢慢成为家长与老师们促心长谈的“后花园”。
(二)“课程导师团”丰富课程资源
当我们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家长视作教育资源、行动伙伴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家长群体卧虎藏龙,其中不乏教育高手。充分挖掘利用家长的优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可以弥补目前学校师资紧缺的现状。
当我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面对多样化的期望和需求,在了解到学校师资短缺的困难之后,很多家长自愿报名加入“课程导师团”。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走进课堂,20多位家长参与学校《中国茶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家长将书法、医学、消防、推拿等知识带入孩子们的课堂。
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成为自己班甚至全校同学的老师,孩子们骄傲极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充分激发,学习的热情迅速高涨起来。
(三)“爱心护学队”构筑安全防护墙
作为设在小区内部的配套学校,学校并不临街,但小区内车多路窄,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成为我们的一块心病。
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自发组建了“爱心护学队”,每天上午、下午,与执勤老师一起维护小区内交通,为学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保证了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孩子们亲切地将“爱心护学队”的成员称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投入是空前的。只要我们有心去留意,有意去挖掘,有目标地去利用,家长这个资源宝库就一定会成为学校教育最坚定的同盟军。
课程意识是新时期学校领导的重要素养之一。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育,需要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为土壤。
鉴于我们学校师资紧缺的现状,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为目标,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初步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很不成熟,也暂时不成体系,仅举两例。
(一)“快乐阅读”让学生争当“小书虫”
“快乐阅读”学校课程,以每周一次的快乐阅读课为主要形式,设计有阅读指导课、阅读分享课、阅读积累课等,借助多样化的指导、交流以及评价,引导学生、家长、老师养成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注重对读书多、读书好的师生及家长及时肯定和鼓励。在2015年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中,“小书虫”鞠林奕一家一举夺魁。鞠林奕同学每天坚持读书1小时,200多本经典书籍熟记于心。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鞠林奕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中央电视台《我的一本课外书》总决赛,与全国观众分享了自己读书的快乐,荣获2015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的一本课外书”中国读书少年榜样称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爱阅读”的好习惯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中国茶文化”使学生变成“小茶迷”
我校很多学生家长在学校附近的茶城经商。“中国茶文化”就是我们借助紧邻茶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家长资源,从2013年建校起开发实施的特色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茶的历史与发展、种类与用途、探究茶所承载的文化。在培养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还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获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肯定。
围绕“茶”做文章,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组建了“小茶迷社团”,由“一路阳光”班主任工作坊和校家委会“小茶迷导师团”联合组织开展活动,还在操场东侧开垦出一片“小茶园”作为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们能真切地参与种植和管理。
教育的最大成就,来自于身后的“一路芬芳”。借助一系列精心设计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自主教育的理念在学生中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一)“我的班级我管理”,培养学校小主人
我们设想,如果让每个孩子明白个体与集体的联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那么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就会根深蒂固。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提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点。即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工作承包到个人,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长此以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便会逐步加强,劳动的意识与习惯更在不知不觉中积淀生成。
(二)“我的学习我选择”,促进学生自主多元发展
“多元互助学习”模式初见成效。在征集学生意见基础上,组建了“语文小作家”、“数学智慧岛”、“英语精英团”、“科技小博士”等互助学习小组。学生自选群主,在家长帮助下自主建群,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小组参加课外学习和交流。老师在群中及时关注学生活动情况,适时点评和指导,让学习活动有方向,使每个参与活动的孩子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多元发展。这种模式催化了互助互学效应,推动了自主学习、合作共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我的假期我做主”,引导假期生活新方向
在御景城小学,假期绝对是学生的最爱,因为他们的假期是由自己来安排的。每学期临近期末,学生就会领到一份特别的假期“自助大餐”。这是一张设计精美的假期活动“安排表”,上面除了“我的假期我做主”几个醒目的美术字以及大拇指图案外,大片的留白任由孩子们发挥。同学们可以自发组建假期合作小组,共同制定详细的假期活动计划。学校每学期在开学第一周,针对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展示评比,隆重表彰“假期自主小达人”和“最佳合作小组”。
(四)“在我眼中你最美”,树立学生身边好榜样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就像开启了他们自身的宝藏,而这一宝藏,恰恰就是相互的欣赏与激励。
“在我眼中你最美”活动是本校特色活动之一。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安排评选“御景最美教师”和“御景最美少年”。这项评选活动,完全是学生说了算。孩子们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发现小组”,合作寻找身边的“美教师”和“美少年”,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事迹,待“美少年”“美教师”候选人的事迹海报贴出后,每个同学都会得到一张树叶形状的选票,行使他们的权利,选出心目中最“美”的人。
建校短短两年半,在自主教育实践探索之路上,我们已依稀看到了远方的“风景”,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找准了新建学校规划发展的路径,明确了自主教育的追求和使命,但需要努力的方面更多。比如: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不等不靠、激励更多教师主动发展的愿望?比如: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如何围绕自主教育理念开发实施我们的“核心校本课程”?如何将自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以及各种教育活动更紧密自然地结合起来?如何以校为本整合多级课程使之具有鲜明的“自主”特色?
“让老师后退一步,让孩子前进一步。”在实践自主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让御景城的孩子们愈来愈多地洋溢成长的“芬芳”,会同愈来愈多的御景城学生家长与我们“一路同行”,带领御景城的教师们创造出愈来愈多感人的“风景”。
济南市槐荫区御景城小学,山东济南25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