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牧民退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张掖市平山湖乡为例

2016-09-25 09:32薄慧敏马丁丑
西北人口 2016年5期
关键词:荒漠化牧民气候变化

薄慧敏,马丁丑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牧民退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张掖市平山湖乡为例

薄慧敏,马丁丑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特别是对原本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荒漠草原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只有鼓励更多牧民参与退牧还草项目,才能促使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全乡牧民的调查数据,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牧民受教育程度、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牧民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对牧民退牧意愿呈现出正向影响,而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对牧民退牧意愿呈现出负向影响,牧民年龄和外出务工率对牧民退牧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文化程度、羊只数量、饲草地面积是深层原因;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和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是间接原因;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是直接原因。

气候变化;荒漠草原;退牧意愿;Logistic模型;解释结构模型

一、引言

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粗放,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工业居多,因而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影响,加之一些自然因素的原因,致使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出现气候异常的恶劣现象[1]。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中纬度地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为敏感,特别是张掖市平山湖乡属于西北干旱区荒漠地带,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区水分蒸发量加大,水资源系统变得极其脆弱[2][3]。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如沙尘暴、雪灾、蝗虫等灾害也逐年增多,这势必会引起草产量减少、土壤沙化加速等问题,从而打破牲畜和草原植被之间的平衡,影响牧民的生产和生活[4]。荒漠草原降水稀少,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5]。

甘肃省是我国的六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原面积约1786.6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近五分之二。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全省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1亿元。甘肃省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为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调动广大牧民退牧还草的积极性,保障牧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补助政策,鼓励支持牧民退牧还草,如2013年实施的《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规范草原禁牧管理工作的政府章程。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甘肃省境内的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荒漠化程度仍不容乐观,截至2014年底,甘肃省一半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草原生态恶化,草畜矛盾突出,致使当地以放牧为生的大部分牧民不得不考虑生计转型问题。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牧民退牧意愿不够强烈,继续坚持以放牧为生,这不仅不利于当地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而且还人为加剧了当地的草畜矛盾,既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不能提高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当地政府更好地修改和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牧民的退牧还草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容和方法这两个层面。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第一,基于牧民视角。龚大鑫等(2012)以高寒牧区玛曲县为例,指出牧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户主年龄、家庭规模、拥有的草场面积、牧户从政府保护草原的政策中的获益程度和草地退化认知程度都会影响退牧政策的实施[6]。陈勇等(2014)认为,牧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受资源禀赋、资金禀赋、能力禀赋的影响,在退牧政策实施的同时会违规放牧[7]。路慧玲等(2015)分析指出,牧民对退牧前后收入水平的变化、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对当地政府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都会影响退牧还草政策的顺利实施[8]。第二,基于政府视角。王娅等(2014)对甘肃省肃南县12个行政村调查后发现,退牧还草后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转移,而要使退牧政策对村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就要考虑解决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后剩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9]。王晓君等(2014)认为,为了实现退牧后牧民经济收入增加这一目标,政府可以适时调整放牧政策,改禁牧为轮牧,构建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双赢新局面[10]。魏建洲等(2015)通过建立中央、地方政府和牧民间退牧还草的博弈模型,指出要想充分调动牧民参与退牧还草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退牧补助标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牧民退牧后收入和生活的保障性政策和制度[11]。

就研究方法而言,周立华等(2012)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禁牧程度与荒漠化的逆转有一定的比例关系[12]。陈勇等(2013)应用层次分析法指出完全禁牧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优于自由放牧状态[13]。李金亚等(2014)通过多种规模牧户草畜平衡差异的理论演绎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依据每户人均草原所经营面积的多少进行补偿比按照经营草场总面积进行补偿更为科学、更为公平合理,效果也更加明显,而解决草畜平衡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把当地的剩余劳动力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转移到其他行业[14]。

从现有退牧还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研究实施退牧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上,较少涉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牧民的退牧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且没有将这些因素系统归类分析比较。在研究区域上,针对内蒙古和甘肃省高寒牧区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荒漠草原牧民的退牧意愿调查研究很少涉猎。基于此,本文以张掖市平山湖乡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在平山湖乡所辖村庄发放的350份调查问卷,首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牧民退牧意愿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深入了解退牧还草政策实施过程中牧民的意愿和行为,从而突破退牧还草政策落实的瓶颈。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农户行为理论。农户行为是指农户在当地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经济氛围中,为了取得自我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外部释放出的经济信号做出的条件反射[15]。农户行为理论包括行为决策理论、利润最大化理论、风险规避理论等[16]。农户行为理论认为,农户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根据自身条件,在考虑已有资源和家庭状况的同时,凭借已有的认知,尽可能规避风险,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牧民退牧就是牧民在气候变化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为了满足自身收入仍能维持现状或取得更高的收益而对退牧做出的本能反应,这一反应主要是通过意愿来体现。而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的实施,而行为又是意愿的一种外在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牧民退牧意愿行为关系图

(二)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牧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户主年龄、家庭规模、拥有的草场面积等[6],结合上述理论可知,牧民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牧民的退牧意愿,进而影响牧民的退牧行为。基于此,本文将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总结为牧民个人特征变量、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和认知特征变量。

牧民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年龄和文化程度。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表明,生活在荒漠地区的牧民年龄越大,思想观念越陈旧,越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更不愿意改变目前这种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生存方式,因而其自愿退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之,牧民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越愿意尝试传统放牧之外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能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外出务工率,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和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外出务工率是指每个家庭中外出务工的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比,比值越大,说明该家庭外出务工的人越多。随着草原荒漠化的日趋严重,加之恶劣气候的影响,放牧收益已经远远不如从前。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收入明显高于放牧的收入。因此,作者预计,外出务工率越高,家庭收入越高,相应的生活水平也越高,牧民退牧意愿就越强烈。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是指当地牧民舍饲养殖的自家种草面积。就当地情况而言,如果实施退牧政策后,当地牧民就需要舍饲养殖,而舍饲养殖则需要牧民自己提供草料。由于平山湖乡地处偏远地区,离市区较远,从市区拉运草料的成本远远高于自己种植饲草地,没有饲草地面积的牧民,退牧后就无法继续养殖。因此,拥有饲草地面积越少的牧民,越不愿意退牧。如果不退牧,牧民饲养羊只所需的饲草料就是从天然草原免费获取,而在退牧后,进行舍饲养殖的牧民需要自费购买饲草料,羊只越多,耗费的饲草料越多,相应的边际成本会增大。因此,从牧民的理性角度出发,他们会追求成本最小化,因此拥有羊只数量越多的牧民越不愿意退牧。

认知特征变量包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其中,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主要是指牧民对气候趋于恶劣的了解程度,越清楚气候恶化逐年加剧给草原带来的灾难,越能意识到退牧的重要性。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是指牧民对草原荒漠化危害的了解程度。随着平山湖乡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草原荒漠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对草原荒漠化给牧民带来的危机了解的越多,牧民越倾向于退牧。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主要是指牧民对目前退牧补贴的满意程度,牧民越满意,其退牧积极性越高。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为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牧民退牧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平山湖乡位于河西走廊,属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地带,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较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牧民生产、生活主要依靠放牧来维持;第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当地已开发了平山湖大峡谷旅游景区,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部分牧民退牧转产后,开发了牧家乐、导游导览、民族歌舞等具有当地民俗风情和特色又吸引游客的项目,从而使他们有了新的经济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2015年7月课题组在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所辖村庄进行的牧民入户调查,调查方式是参与式研究与实践,包括一对一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3大类8个小项,分别是牧民个人特征变量(年龄、文化程度)、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外出务工率、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以及认知特征变量(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此次调查共向平山湖乡所辖村庄发放问卷35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有效率为97.7%。

(二)样本描述

表1是对所调查牧民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在被调查的342个牧民中,41.81%的牧民表示愿意退牧,这说明愿意退牧的牧民数量相对较少。

在牧民个人特征方面,被调查的牧民中有76.31%的牧民年龄处于31到60岁之间,88.01%的牧民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说明当地牧民的年龄集中在中年阶段且牧民的文化程度偏低。

在牧民家庭特征方面,外出务工率未达到30%的占样本总数的71.05%,说明大多数牧民家庭在外打工的家庭成员较少,即大多数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放牧获得;在被调查的牧民中,家庭饲草地面积有5亩以下的占样本总数的60.24%,说明当地牧民的饲草地面积普遍较少;家庭拥有羊只数量在51只以上的占到样本总数的69.59%,说明当地牧民的养羊规模较大。

表1  样本牧民的基本情况

在认知特征方面,大多数牧民对气候逐年恶化有所了解;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牧民对草原荒漠化危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危机有一定的了解,且其中将近一半的牧民对这一危害所带来的危机非常了解;就退牧补贴满意度而言,仅有五分之一的牧民表示满意,三分之一多的牧民认为目前发放的退牧补贴偏少,应该增加退牧补贴。

四、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设定

牧民退牧意愿,即牧民选择退牧的主观概率,有“愿意”和“不愿意”两个端点,每一个牧民会在理性地综合衡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最佳选择,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决策问题。因此,本文选用Logistic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1)式中,y代表牧民退牧意愿。“y=1”,表示牧民愿意退牧;“y=0”,表示牧民不愿意退牧。p代表牧民愿意退牧的概率;xi(i=1,2,……,n)被定义为可能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因素。

(1)式中,y是变量xi(i=1,2,……,n)的线性组合,即:

(2)式中,βi(i=1,2,……,n)为第i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βi为正,表示第i个因素对牧民退牧意愿有正向影响;βi为负,则表示第i个因素对牧民退牧意愿有负向影响。

对(1)式和(2)式进行变换,得到以发生比表示的Logistic模型形式如下:

(3)式中,α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本文将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解释变量分为三大类:牧民个人特征变量、牧民家庭特征变量以及认知特征变量。表2是对各解释变量的具体设定。

(二)估计结果

基于调查数据,本文利用STATA13.0软件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调整R2的值为0.222,说明该模型的解释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因变量的变化,文化程度、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六个因素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

为了进一步分析这六个因素与牧民退牧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经过调查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给出牧民退牧意愿(F0)、文化程度(F1)、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F2)、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F3)、对气候变化的认知(F4)、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F5)、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F6)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要素Fi对Fj有影响时,矩阵元素aij为1,要素Fi对Fj无影响时,矩阵元素aij为0,由此关系可得邻接矩阵R。通过矩阵运算,计算出R的可达矩阵为M。

表2 解释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表3 牧民退牧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通过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可得F0为第一等级要素,F4为第二等级要素,F5、F6为第三等级要素,F1、F2、F3为第四等级要素,因此,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级层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牧民退牧意愿影响因素级层关系图

(三)估计结果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决定其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其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决定于这个人的文化程度;而利益驱动则是一个人对事物所表现出的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根据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实证分析,结合经济学相关原理,由图2可知,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六个显著因素中,文化程度、羊只数量、饲草地面积处于层级关系的最底层,是深层原因;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和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处于层级关系的中间层,是间接原因;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处于层级关系的上层,是直接原因。

1.牧民个人特征变量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

牧民文化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牧民退牧意愿,且影响方向为正。这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牧民,其退牧意愿越强烈,该估计结果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符合。一方面是由于放牧相对于其他生计方式而言,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对牧民的文化程度没有太高的要求。调查发现当地牧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如果从事其他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部分牧民长期以放牧为生。另一方面,文化程度较低的牧民对气候变化和草原荒漠化危害意识较差,对退牧政策的意义不太了解。因此,这部分牧民的退牧意愿不强烈。牧民年龄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牧民,生活比较节俭,其子女通常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已可以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因此这部分牧民对退牧持无所谓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样本牧民中76.31%的牧民年龄集中在31到60岁之间,牧民是否选择退牧主要还是其他因素,与年龄并无直接关联。

2.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

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牧民退牧意愿,且影响方向为正,这也与前述的预期一致。对于饲草地面积较少的牧民而言,退牧后若进行舍饲养殖,明显会增加饲草料的需求,从而加大牧民的成本投入,而牧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因此这部分牧民不愿意选择退牧。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牧民退牧意愿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家庭拥有羊只数量越多的牧民,越不愿意退牧,这与前述的预期一致。当地退牧补贴政策规定,如果牧民的羊只数量在政府规定的数量之内,则对每户牧民每年奖励3000元,这一规定对拥有羊只数量较多的牧民来说激励作用不大,因为当地政府于2011年改良了种公羊的品种,使绒山羊的羊绒产量由原来的350克/只提高到了750克/只,绒山羊每年产羊绒一次,每克羊绒大约0.32元,一只绒山羊一年所产羊绒能卖出240元,养13只绒山羊所卖出的羊绒收入即可超过3000元,因此对于拥有羊只数量较多的牧民来说,3000元政府奖励可谓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外出务工率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其可能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的牧民通常在城市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主要从事餐饮业、运输业、建筑业等非农非牧产业,其收入相对于放牧来说较高,这些牧民放牧的机会成本较高,放牧只是他们的副业,因而这部分牧民对是否退牧不置可否。

3.认知特征变量对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

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在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牧民退牧意愿,且影响方向为正。这表明,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危害所带来的危机了解越多,越愿意选择退牧,这与前述的预期相符合。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牧民退牧意愿,且影响方向为正。这表明,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危害了解越多,越愿意退牧,这也与本文的预期相符。草原是牧民的家,牧民对草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看见自己的家园气候逐渐恶劣,环境逐渐恶化,都会扼腕叹息。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5.21%的牧民不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12.28%的牧民不了解草原荒漠化造成的危害,说明牧民对环境问题的意识较强,普遍具有为了保护环境而支持退牧的意愿。牧民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牧民退牧意愿有正向影响,这与本文的预期一致,说明牧民对政府补贴的满意度越高,越支持退牧。当地退牧补贴政策规定,对于按规定退牧的牧民,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近年来气候恶化、草原荒漠化使一部分牧民难以依靠放牧为生,其放牧收入甚至达不到补贴收入,因此这些牧民愿意选择退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个人的某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使其他人受益,那么这项行动就会得到人们的首肯。牧民退牧亦如此,虽然牧民是否退牧是在权衡个人利益后做出的选择,但其若选择退牧,却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起到恢复和保护作用,从眼前看利于自己,从长远看更利于子孙后代,因此退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调查问卷,首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牧民退牧意愿影响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牧民文化程度、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牧民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对牧民退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对牧民退牧意愿有负向影响;牧民年龄和外出务工率对牧民退牧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影响牧民退牧意愿的六个显著因素中,文化程度、羊只数量、饲草地面是深层原因;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和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是间接原因;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是直接原因。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和牧民自身特点,应鼓励牧民选择除放牧以外的其他生计方式;第二,对于拥有羊只数量较多的牧民,提倡合理控制羊只数量,保证羊只质量,并大力扶持舍饲养殖,相关机构要加强开展舍饲养殖技术培训;第三,进一步提高牧民对气候变化和草原荒漠化危害的认识,让更多的牧民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第四,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适当增加对退牧还草牧民的生活补贴力度,开展对牧民各种技能的培训,让绝大部分牧民都有一技之长,使广大牧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1]IPCC.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2]陈亚宁,杨青,罗毅,等.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J].干旱区地理,2012(1):1-9.

[3]Richard S.Chinese probe unmasks high-tech adulteration with melamine.Science,2008,320(4):34.

[4]周利光,杜凤莲,张雪峰,等.草原畜牧业对干旱的脆弱性评估——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4,(1):259-268.

[5]陈秉谱,常兆丰,乔娟,樊宝丽,陈芳.干旱区生态-经济结构优化分析——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1):129-133.

[6]龚大鑫,金文杰,窦学诚,等.牧户对退牧还草工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高寒牧区玛曲县为例[J].中国沙漠,2012(4):1169-1175.

[7]陈勇,王涛,周立华,等.禁牧政策下农户违规放牧行为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 (10):31-36.

[8]路慧玲,周立华,陈勇,等.基于农户视角的盐池县退牧还草政策可持续性分析[J].中国沙漠,2015(4):1065-1071.

[9]王娅,张文波,窦学诚.西北高寒牧区村域经济对退牧还

草工程的响应机制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县12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3):129-134.

[10]王晓君,周立华,石敏俊.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区禁牧政策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4(10):2166-2173.

[11]魏建洲,刘彦平.退牧还草博弈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5(1):1-6.

[12]周立华,朱艳玲,黄玉邦.禁牧政策对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沙漠化逆转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价[J].中国沙漠,2012 (2):308-313.

[13]陈勇,周立华,张秀娟,等.禁牧政策的生态经济效益——以盐池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3(2):291-297.

[14]李金亚,薛建良,尚旭东,等.草畜平衡补偿政策的受偿主体差异性探析——不同规模牧户草畜平衡差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89-95.

[15]康云海.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1):7-12.

[16]马志雄,丁士军.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13(4):28-38.

The Will of Herdsmen at Desert Grassland Returning Graz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Take Pingshanhu Town in Zhangye City for Example

BO Hui-min,MA Ding-chou
(Economy&management College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In recent years,the climate change has already greatly destroye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especially having great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sert grassland whe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the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with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herdsmen badly affected.The local economy’s rapid development shall be promoted only when more herdsmen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 of returning grazing land to grassland. Based on that,this paper took advantage of the research data on herdsmen in Pingshanhu Town,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and used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of binomial distribution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herdsmen’will of returning grazing.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analyzed by the use of th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erdsmen’will of returning grazing: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a herdsman,the area of grassland owned by the herdsmen,herdsmen’understanding of desertification in grassland,and herdsmen’understanding of subsidy policy for returning glazing.However,the number of sheep owned by a family has negative influence upon herdsmen’will of returning grazing.The age of herdsmen and rate of herdsmen going out for non-farming job have not visible influence upon the will of herdsmen returning grazing.In addition,the educational level,the area of the forage grassland and the number of the sheep is the deep reason.The indirect reason is the cognition towards the desertification of the grassland and the cognition towards the subsidy policy of retrieving grassland from grazing.The direct reason is the cognition towards the climatic change.

climate change;desertification in grassland;will of returning grazing;Logistic model;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F323.22

A

1007-0672(2016)05-0119-08

2016-04-29

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甘肃省建设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策研究”(编号12ZD08);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项目“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制度化保障机制研究”(编号:GAU—QNDS201304)。

薄慧敏,女,山西大同人,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马丁丑(通讯作者),男,甘肃静宁人,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荒漠化牧民气候变化
牧民的遗嘱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商人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