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研究

2016-09-25 09:31罗腾飞邓宏兵李小帆
西北人口 2016年5期
关键词:省市经济带长江

罗腾飞,邓宏兵,李小帆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研究

罗腾飞,邓宏兵,李小帆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①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②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③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质量;协调度

一、引言

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展现城镇化发展水平好坏的综合性概念,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衡量并不是用单一的指标,而是采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国外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比如:赫尔曼·戴利提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环境影响小于其环境承载能力,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于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废物的生产要小于环境恢复能力,非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不上可再生资源的步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马克劳伦在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建议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性、前瞻性、分布性和普遍性。P·盖迪斯的研究是采用了生态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理查德·雷吉斯特以美国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其低密度的环境发展背景之下,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四项原则并提出了改善措施。雅尼科斯特认为建设生态城市应该是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发展,对信息、物质等的好效率利用,在生态环境方面建设较好的聚居地。丹尼斯·古雷特指出城市的发展主要涉及生存、自尊和自由三个方面内容。坎贝尔在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中主要运用人们对生活的主观评价。埃德·迪安纳提出的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主观指标能反映出社会生活发展质量,但是这三项评价指标存在缺陷,且三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西奥多·舒尔曼研究指出社会发展的投入(经济、科技、教育、外交、安全、福利、卫生等)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国内对于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城镇化内涵、城镇化组成要素等方面。比如:叶裕民对我国9个城镇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测度研究是我国研究城镇化发展质量较早的文献。方创琳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且建立模型对城镇化空间变化特性进行了综合的测量。韩增林等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等十个方面选择31个指标建立了指标体系,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性和空间差别性做了实证分析。郑亚平等对地级城市和以上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系统通过三个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系统的城市化质量差异。魏后凯指出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采用城镇化质量这一概念,而城镇化质量主要是指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推进效率和协调程度。谢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经济增长、经济类型、产业结构、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对城市化发展作用。许学强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外资在沿海地区的集中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开放政策,这也是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主要动力。顾朝林研究分析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政策、行政中心的辐射、行政区划的变更、外资、人口密度、旅游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表1 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研究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文献,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等方面;我国学者方创琳、张春梅等在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关系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杜传忠、刘英利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都沁军的研究重点是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性、城市规模体系的建构以及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内容,并提出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如何协调发展的策略。张燕从纵向和横向指标体系来分析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纵向和横向的协调发展状况。曹文莉选取1998~2009为测度时段,测度分析了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时空发展的协调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质量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学者对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陈冬勤、卢新卫在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协调发展模型基础上,定量分析咸阳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要同步前进、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时空协调发展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城镇化发展质量内涵为视角,考虑区域与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与时序性,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系统性、可分析性的原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目标值取值确定主要来源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我国小康社会发展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全国城市规划标准、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等资料,目标值取值结果见表1。

1.综合指数法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来测度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

第一步,对目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Sij表示第i单元的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xij表示i单元j项指标的原始值;Mij为i单元j项指标的目标值。当xij值大于Mij值,Sij等于“1”,说明原始值高出的数值在城镇化发展质量进程中不具有影响作用。

方创琳认为这种测度方法具有缺陷,不能完整呈现出现实情况,从而构建了测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阿特金森模型,分步骤、分阶段计算出原始值超出目标值部分的“贡献”。当xij值大于Mij值时,xij在[0,Sij],[Si,2Si],[2Si,3Si]…[nSij,(n+1)Sij]中的一个区间。阿特金森模型为:

式中:Cij为实际值超出目标值部分的贡献;μ为参数,其值在半开区间[0,1)之间。

第二步,采用熵值法计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计算步骤如下:

①运用实际值来构建数据矩阵(h代表年份,m代表城市,n代表测评指标)。数据矩阵为:

X={Xλij}h×m×n(1≤λ≤h,1≤i≤m,1≤j≤n)

其中Xλij是第λ个年份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的指标值。

②将实际指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③将标准化之后的实际指数数据在进行归一化处理。

④分别测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熵值:

其中,k=1/ln(h×m)。

⑤分别测算各项评价指标熵值的冗余度:dj=1-ej

⑥分别测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⑦测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

第三步,计算城镇化质量指数(UDQI)。公式如下:

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计算方法

协调度是系统与各要素之间协调程度的定量指标。借鉴协调度模型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UDI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UDIQ代表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k代表系数,k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2,鉴于研究的需要本文k的取值为2;α、β代表权重,本文设定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权重取值相同,即α=β=0.5。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的取值在[0-1]范围,如果协调度取值为1时,反映出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度很好,如果协调度取值为0时,反映出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度不在一个状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表现为无序发展特征。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2006~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11省市的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表2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度

图1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演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本文运用公式(1)~(3)测度长江经济带2005~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通过对测度结果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提高,部分城市出现局部波动的特征(图1)。第二,从城市结构来看,衡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乡统筹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前三者发展水平的提升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总体提升。而城镇统筹指数的演变出现了波动现象,说明各个省市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重庆、四川在2007年作为城乡统筹示范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湖北城乡统筹发展指数较高,到2013年基本上与上海持平,这主要是得益于湖北省“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由此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在研究期内逐步形成形式与内涵的共同发展。第三,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文本虽然未有在空间变化特征上进行专业的测度分析,但分析长江经济带11省市9年城镇化发展质量排名表(表3)可以看出,仅有上海、江苏、浙江一直位于前三,贵州、云南一直处于最后位置,其余六省市出现前后交替现象。第四,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图2),2005~2013年,整体上增长速度较为平缓,其中重庆、湖北、湖南和四川城镇化发展质量年均增长率较高,上海、贵州及浙江年均增长率相对较低。

表3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排名

图2 长江经济带区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增长率

(二)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分析

本文运用公式(4)计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指数,且结合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城镇化率数据来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2005~2013年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表4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呈上升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11省市全部呈现出低度协调发展阶段,部分省市进入中、高度协调发展阶段。

第二,总体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度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区域间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上海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最高;江苏、浙江、重庆的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在协调发展中表现为高度协调;贵州、云南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度偏低。

表4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

第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11省市自身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如云南、贵州在2005年处于弱度协调,到2009年步入到低度协调;江苏省从2005年的处于中度协调,到2008年进入高度协调;上海虽然一直是处于极度协调发展,但是其协调度指数逐渐增加,截止到2013年,协调指数达到0.99。

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①长江经济带经济、城市战略体系的形成。自贸区建设、城市群发展和“一路一带”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发展的重要推力。主要表现为城市间网络化发展模式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优越的教育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②产业转移承接及区域创新驱动。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逐渐向中部、西部地区的转移发展形势为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得产业集聚趋势逐渐加强,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提升注入活动。③综合立体交通建设的发展。加强高铁、高速公路、航运以及航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作与链接。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航运有优势,加强港口的建设与重要支流的高等级航道建设,全方位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综合立体航道网建设。以上措施为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人口的转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④特色产业、能源、工业原料等资源禀赋。长江经济带本身资源禀赋不仅承载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为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在建设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同时,强化“绿色崛起”理念,把重点放在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方面。

四、结论

本文从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研究角度出发,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测度分析,在将分析指数值引入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探讨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状况。经研究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城镇化发展质量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从而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与增加推力。生态环境指数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不仅仅发展经济而且要注重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其中城乡统筹指数的波动变化较大,体现了11省市城镇化发展的个体性、地域性与政策性特征,从而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标”。从四个指标的指数发展特征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从“重形式轻内涵”转为“重内涵轻形式”。

第二,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的城镇化发展质量在提升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上海市、贵州省、浙江省的年均增长率相对缓慢,其余大部分城市的发展质量年均增长率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11省市中重庆、湖北城镇化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重庆与湖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湖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城市,经济实力逐渐加强,随着“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形成,推动了湖北省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一圈两翼”战略的提出,大力推动重庆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两者城镇化的发展。上海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高而增长率是最低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由极化阶段转为扩散阶段。上海市经济发展基础好,城镇化发展起步早于其他城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通过集聚周边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第三,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出现稳步上提高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至2010年,11省市全部进入低度协调及以上层次的协调发展阶段。从表4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较高,符合长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思想。在2005年,弱度协调的城市有2个,低度协调的城市有3个,中度协调的城市有4个,高度协调的城市有2个,极度协调的城市有1个。在2010年,低度协调的城市有3个,中度协调的城市有5个,高度协调的城市有2个,极度协调的城市有1个。截止到2013年,低度协调的城市有2个,中度协调的城市有4个,高度协调的城市有4个,极度协调的城市有1个。从时间变化规律反映出区域间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内部11省市自身的城镇化发展水域发展质量的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说明了二者的协调发展逐渐加强。

[1]李江苏,王晓蕊,苗长虹.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值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0):71—77

[2]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等.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3-32

[3]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30(11):1931-1946.

[4]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3(1):16-22.

[5]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 (7):50-55.

[6]陈东,陈茂竹,付晓东.城市化大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四大地域十二个省会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8(6):24-29.

[7]刘承良,熊剑平,李云.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10):1650-1654,1695.

[8]叶裕民.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31.

[9]M.Paulo,S.C.Ana.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European cities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s[J]. Omega,2011,39(4):398-409.

[10]S.K.McMahon.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a case study from the City of Bristol,UK[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2(2):177-185.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f New Urbanization Level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

LUO Teng-Fei,DENG Hong-bing,LI Xiao-fan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Wuhan,Hubei,430074)

Urban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but in order to realize comprehensive,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ter societ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 new growth pole to support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double increase”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quality of urbanization;level of urbanization;coordination degree

F291

A

1007-0672(2016)05-0064-07

2015-1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与模式研究(14BSH028)。

罗腾飞,女(仡佬族),贵州贵阳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邓宏兵(通讯作者),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李小帆,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social construction is the thrust,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guarantee,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is power.In this background,this article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 four aspects to build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section function,and combined with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ordination measure analysis,the result is:①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quality of developmen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the overall rise,local fluctuations”.②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peed is relatively flat,and between the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a quite different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peed.③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performance for the rise steadily,and the overall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good.

猜你喜欢
省市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