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

2016-09-23 10:20李欣何敏戴远威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开放共享实验室建设科研

李欣+何敏+戴远威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而忽略了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建设。但是科研体系建设的薄弱,不利于教师的科研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本文探讨了科研公共实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的关键要素,可为高职院校建设科研公共实验室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科研;实验室建设;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33-03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之一。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职业院校更加重视专业实践导向的教学条件建设,尤其是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也得到长足发展,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而忽略了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本文以本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为例,探讨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改革。

一、建设科研公共实验室的意义

(一)提供实验室资源共享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精密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普遍较高,多数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本身的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维护成本较高而后续投入少。那么,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校园出发,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动建设科研公共实验室,一方面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仪器闲置产生的自然磨损和维护的费用。

(二)提供完整的实训和科研技术服务体系,为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建立公共实验室,提供中试及精密实验仪器配套,使学生的实践锻炼项目更加丰富且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同时,实验员和专任教师也能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加强仪器设备的认知度和操作的熟练程度,提升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完整的实训和科研服务体系,能够为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合力

建立科研公共实验室也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媒介。传统的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仅能完成专业课程实训。高度开放和共享的科研公共实验室不仅能够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以及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场地和设备,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打破仪器设备使用的本位主义,逐步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从而促进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获得高水平的应用成果。

二、建设科研公共实验室的一些关键要素

(一)建立开放共享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传统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仅仅为学生实训开放,封闭服务,任务单一。这种运行模式直接导致实验室管理松散、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总体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改变现行的实验室运行模式,拓展实验室技术服务的内涵是实施创新性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借鉴国内外著名的科研实验室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开放共享、协助服务是多数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宗旨。同样地,高职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宗旨亦是要全方位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实训实验提供服务;二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和毕业设计提供服务;四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开发服务。

然而,要实现上述服务功能,就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为实验室开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随着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增加,整体科研创新的氛围提高了,但是实验室管理难度增加了,工作量亦增加了,并且对教师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提高了,更为棘手的是总体的实验经费增加了。因此,在建设公共实验室的过程中,就要形成制度性设计,不断完善教师技术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推进实施绩效激励制度,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大仪器设备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公共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探索实现科研实验室建设、管理、服务的综合效益。

除了人才培养及科研需要,科研公共实验室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服务。因此,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建设需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利用企业资源推动公共实验室的宣传推广和技术合作。高等职业学院的科研经费有限,科研业务量不多,只有通过在行业推广宣传,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和分析测试等技术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给予企业一定的便利和优惠,才能够带动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层次合理的技术团队

目前,学院实验技术队伍结构单一,学历层次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缺乏管理与技术培训机制、缺少高水平实验技术领导人物、考核内容与晋职通道不完善,人才流动大等问题,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快速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人才是科研公共实验室高效运作的根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和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一是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领军人才。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 不仅可以推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而且可以带动开发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功能,满足科研创新和对外技术服务的需求。

二是主动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让他们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 充分利用设备的原有功能, 并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新功能。

三是稳定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并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实验室人员进修以及承担科学研究工作,拓宽其技术和职称晋身的提升渠道。另外,采取对深度开发设备功能并获得成果的团队能够及时进行奖励等措施,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体上,高职院校科研公共实验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又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培养能够运用和维护精密仪器,提供一流的测试技术服务,热爱教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这是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集中规划和有效整合场地设施和仪器设备

高职院校的科研公共实验室多数依托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因此,公共实验室的场地设施应由学校统一调配,并依据学校专业特点进行布局,采用集中布局或者分校区布局,所有实验室通过搭建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效率。

科研公共实验室以配置大型精密仪器为主,并配置必要的基本设备。应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建立大型设备技术专家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设备购置选型、使用和维护等过程中的作用,充分论证,避免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甚至某些大型仪器设备仅为某个课题或课题组购置的现象。合理规划,优化仪器设备配置,满足校内教学科研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专用基金,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与企业共建共享、开放服务等多种筹措资金渠道,保障公共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

三、我校构建科研公共实验室的探索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需要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随着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给予的资金投入,我校生物技术系的专业实训实验室得到一定的建设和充实, 已逐步形成以发酵转化、生物分离和分析测试为主的科学实验平台, 对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训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其中,仪器设备闲置率高的问题颇为突出。参考同类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管理经验,借助我院仪器设备优势,建立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设施环境与条件, 是研制高水平的新技术应用成果和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需的物质与技术的重要支撑。

公共实验室的前期建设重点围绕专业群特色及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进行配置。生物技术系包括生物技术及应用、商品检验和食品加工技术三个专业,2013年9月,学院获批广东省第三批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结合学院涉农特色开展实验室建设也是创示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行业调研和同类院校建设情况,不断凝练方向。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创示范建设和商检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逐步明确了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框架,以产业需求较多生物产品发酵中试、分离技术和产品检测服务为方向,规划和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公共实验室的构建,并加强对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

依托商检技术专业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入建设的农产品检测室按照检测机构布局设计,拥有核酸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色谱等精密检测设备,能够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生物技术综合分析室配备了电泳设备、紫外检测、PCR仪、冷冻高速离心机、酶标仪、细胞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专用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超低温冰箱、超纯水发生器、旋转蒸发仪、制备液相色谱等基础实训设备。能够进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上游加工及下游生物分离教学和科研。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性实训车间,建立50L-200L发酵生产中试、生物产品分离提取中试车间和生物产品制剂小试车间。生产性实训车间建成后,能够针对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重要发酵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由小试研究到工业规模生产放大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高通量筛选和理性菌种选育技术、基因工程菌种改造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实验室开放提高了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实验室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促进实验指导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公共实验室的支撑下,我院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广东省大学生生化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等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承担的横向和纵向资助课题也逐年增加。

四、结语

为满足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科研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集中规划,科学论证,有效整合专业实训的场地设施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层次合理的技术团队,完善开放共享的公共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获得科研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李沛.关于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48-850.

[2]赖芸.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34-135.

[3]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0(2):5-7.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开放共享实验室建设科研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
构建科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