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政府、高校、企业、教师等多方形成合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的分类定位和特色发展问题就备受各方关注。潘懋元先生认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型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勇于尝试、大胆改革,逐渐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但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探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其原先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因此,转型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需要改变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更需要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且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教师队伍。
2.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青年教师大多受教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高校毕业后就直接入职,入职后又忙于应对各项教科研任务,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实践技能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但专业实践技能缺失的问题,难以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3.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其理所当然应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设置专业,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
1.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激励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运用宏观管理手段,为校企合作制订相关的政策,一是通过政策导向,激发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校企合作双赢互助发展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二是为高校专业教师搭建职业资格培训平台,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帮助。三是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允许企业优秀人才到高校任教,充实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制订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
高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投身实践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完善各种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所谓“请进来”是指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指导实践教学;“走出去”是指选派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真正熟悉整个企业工作流程。另一方面,高校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形式、要求、组织、管理、考核等相关内容,并将实践锻炼作为职务评聘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3.搭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一方面,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企业广泛接纳教师参与实践锻炼,让教师真正了解和亲身体验整个工作流程;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到高校挂职锻炼,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校企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应用与教学紧密关联,在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
4.树立“双师”“双能”专业发展目标
作为青年教师,应首先摈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模式,树立“双师”“双能”的专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深入企业一线,学习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向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实验操作、工艺研发等实践活动,以达到应用型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合理分类正确定位科学发展办出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9-02-16(3).
[2]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