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林 杨甜甜 罗 锐
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安康 7250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龚正林杨甜甜罗锐
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安康725000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神经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神经切断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与传统手术比较,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显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面肌痉挛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以颅脑第Ⅷ神经功能性亢进为主要表现的面部肌肉运动性障碍疾病,会对患者心理及精神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及生活[1]。长时间病情迁延不愈,患者面部肌肉会逐渐萎缩,肌力持续性衰退,最终发展为单侧面瘫。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alrdecompression,MVD)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具有疗效高及安全性好的优点[2]。本文对比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4—2014-08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82例,均经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A型肉毒杆菌封闭治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或不能耐受并发症。排除存在全身性严重疾病、既往面部神经损伤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31~65岁,平均(43.2±7.1)岁;病程1.6~15a,平均(5.8±3.7)a;发病部位:左侧21例,右侧20例,不存在两侧同时发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0~68岁,平均(42.7±7.3)岁,病程1.4~16a,平均(5.9±4.2)a;发病部位:左侧24例,右侧17例,不存在两侧同时发病患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传统面神经切断术式,存在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在茎乳附近将部分面部神经切断,通常切断神经干的2/3左右,避免将面部神经完全切断。观察组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体位选择为轻度头低位,轻度向腹部侧卧,确保乳突为视野的最高点。切口选择为横切口,在外耳道的水平位置,切口长度为5cm,距离横窦下缘为1.5cm,横向切断枕下肌肉,在颅骨钻孔。部分患者钻孔后将开孔咬成骨窗,其余患者应用骨瓣成型,直径约2.5cm。向外暴露出乙状窦,向上暴露出横窦下缘,以骨蜡将气房开放的乳突封闭。将硬膜作弧形切口,缓慢抬起小脑的外侧面,桥小脑角池放出液体,将听神经尾侧的蛛网膜锐性剪开,仔细探查后组脑神经及听神经。确定责任血管后,以尺寸适当的Teflon棉垫放置在血管之间,将硬膜严密缝合。如果之前为骨瓣开颅,则需要以钛夹固定还纳骨瓣后,再将软组织严密缝合。
1.3疗效标准根据文献[3]制定临床疗效标准,共分为3个等级。显效: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面积痉挛症状基本消失,或存在面积轻微抽搐抖动而不明显;无效:患者面经痉挛症状无明显改善。以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同时统计2组并发症及2a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2组术后并发症及2a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以及2a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及2 a复发率比较 [n(%)]
面部肌肉痉挛又称为半部颜面痉挛,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大多数患者病程长,数月至数年迁延不愈都有可能[4]。本研究中2组平均病程均>5a。患病后面部长时间存在阵发性抽动,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当前的主流医学观点认为,原发性面积痉挛是由于面部神经发出区域存在明显的血管压迫或解除面部神经根而引发的[5]。面部神经发出区的中央段髓鞘与周围部分有区别,不是以雪旺细胞环绕的,是以少突胶质细胞覆盖,具有较低的绝缘性能。面肌痉挛的传统治疗方案为药物保守治疗,如卡马西平等口服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痉挛的面部肌肉抽搐频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无法有效根治,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保持疗效,并发症的发生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体痛苦[6]。在医学显微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持下,显微血管减压术已经成为面部肌肉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而2a内复发率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显微血管减压术在长期疗效及疾病预后方面有明显优势。
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较高的治愈率,还具有微创的特性,能够尽可能保证神经及血管功能不受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关键问题是责任血管的认定。小脑前下动脉与面部神经、听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较为密切,可能出现多种结构上的变异,有时还可能穿过面神经与听神经之间的位置[7]。所以,术中需要对常见的经过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附近的动脉给予特别注意。在脑干与内听道开口之间的压迫神经,一定不是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需在面部神经出发区的附近仔细检查,而面神经出发区表面由于血管的压迫而形成凹痕,则是出现责任血管的可靠依据[8]。在面部神经出发区,责任血管动脉袢较大可能是在面部神经的下方或上方[9]。本组中所有病例均成功明确了责任血管,且发现的责任血管均为动脉血管。部分责任血管可能存在一些分支穿过脑干,而这些穿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要在手术操作中特别注意并提供保护,在穿支两侧放置Teflon棉垫。同时,责任血管也可能不是单一,本研究观察组中4例为复合性血管压迫,需要将各个责任血管周围的蛛网膜游离之后,以合适的Teflon棉垫放置在中间,确保所有责任血管能够充分减压。术前应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确定有较大帮助[10]。而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面瘫、眩晕、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切口愈合不良等,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好转。观察组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显微血管减压术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术式。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相比传统术式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术后复发率也更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舒航,陈光中,李昭杰,等.原发性面肌痉挛责任血管识别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1):685-687.
[2]刘永博,杨培中,王恩兴,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92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1):1 168-1 170.
[3]姜成荣,倪红斌,戴宇翔,等.青年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3):259-263.
[4]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北京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协作组等.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专家共识(2014)[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9):949-952.
[5]向晖,刘如恩,冷景兴,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4):462-463.
[6]许中华,王健,唐炎燊,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1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1(4):545-546.
[7]吴广源.面肌诱发肌电图在评估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应用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20):3 786-3 788.
[8]吴景文,章翔,李建,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86例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5):420-422.
[9]汪雷,胡火军,马金阳,等.内镜辅助下小脑脑桥裂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9-20.
[10]申志才,陈礼刚.面肌痉挛的病因与显微血管减压术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61-763.
(收稿2015-10-19)
Efficacyobservationof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treatingprimaryfacialspasm
Gong Zhenglin, Yang Tiantian, Luo Ru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Ankang, Ankang 725000, China
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versustraditionaloperationforthetreatmentofprimaryfacialspasm.MethodsTotally82caseswithprimaryfacialspasmtreatedinourhospitalfrom2013to2014wereselectedand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whichseparatelyreceived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andtraditionalnerveamputation.ResultsThesignificantefficiencyrateand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evide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P<0.05).An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evide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observationgrouphadlowerrecurrencerate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woyearsafteroperation(P<0.05).ConclusionComparedwithtraditionaloperation,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notonlyhasbetterclinicaleffectandhighersafety,butalsocaneffectivecontroltherecurrenceofdiseasesinthetreatmentofprimaryfacialspasm,whichhashighervalueofpromotionandapplication.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Primaryfacialspasm
R743.33
A
1673-5110(2016)16-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