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秋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保障因素。如何寻找正确而又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小学教师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意识 能力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74
当代数学教育的最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积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看法。
一、营造氛围,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能达到高效学习状态的前提。在一个轻松、自由、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探索知识内在本质的欲望才会愈加强烈,最终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最简分数”后,我这样推进教学:“同学们,你们都是‘学习能手‘智多星,现在我出个小小的问题,结合刚才学习的最简分数,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吗?”问题刚抛出就有很多学生举手踊跃回答,有位学生说:“我发现最简分数中所有分母是3的分数加起来的总和是1,
……面对学生的精彩表现,我由衷地称赞:“你们爱思考、会发现、敢提问,善于从单纯的算式中发现本质规律,探寻到深层的知识点,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刚才发现的规律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老师待会就为大家解答。”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都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的优秀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養。
二、提供时间保障,锻炼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简单地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把所有的课堂时间都用于教师的讲课上。实际上,我们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便学生及时消化新知识,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创新的好习惯。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后,我把剩下的半节课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一个开放的问题:“通过学习1到9的乘法口诀,你知不知道改变一个乘数后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这个变化中你们又能发现什么?”临近下课时,我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有学生说:“乘数9不变,另一个乘数每增加1,结果就会增加9。”还有学生说:“1×9=9、2×9=18、3×9=27、4×9=36……所得的结果,如9、18、27、36……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正好等于9,如0+9=9、1+8=9、2+7=9、3+6=9。”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竟然创新性地发现了这些规律,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也坚定了我尽可能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支配的信念。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在完成教学后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1~9的乘法口诀,而是抛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创新。在充分的独立思考中,学生可以尽情地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感受创新的快乐,爱上创新
任何学科的教学只有真正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亦是如此,要让学生爱上创新,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创新带来的愉悦感受。
如教学“求长方形面积”时,为让学生感受创新成功的喜悦,我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尺子,结合之前学习的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自主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同桌合作把两个直角三角形尺子拼在一起,探讨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不一会儿学生都给出了答案:“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因此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S=ab,a、b分别代表长方形的长和宽”。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不是亲自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研究,自主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创新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创新的优越性,从而真正将创新意识内化于心。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但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亲身感受。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