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俊
“买家居,到宜家。”——很多用户在提到家居用品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宜家。
然而,在美国市场,一家成立比宜家晚半个世纪的家居电商网站Wayfair,让用户购买家居用品有了新选项,其体验和口碑都在赶超宜家。就连在宜家起家的欧洲市场,Wayfair也在发起挑战。
一个是新兴电商,一个是终端店遍布全球的家居零售霸主,Wayfair是否自不量力?
2015年宜家美国市场营收增长约为6%,而Wayfair却猛增近80%。虽然双方营收基数还有较大差距,但这样的增速,让宜家自己都将Wayfair视作欧美市场可怕的对手。
在家居市场中,宜家引领了体验式购物的潮流,被称为“宜家模式”——每进驻一个城市,首先就是拿地,建造宜家标志性的家居购物商场,然后通过打造众多风格各异的家居装饰样板间来吸引用户购买。
这样的模式虽然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购物体验,但也面临着门店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属于线下重模式。
而Wayfair作为一家电商平台,如何在保持“轻”的同时,让用户也有不输宜家的体验式购物?
Wayfair在线上推出“灵感画廊”,专门用来展示专业室内装潢设计师的作品,以打造线上样板间。比如,用户想装饰客厅,但又不知道挑选什么样的商品时,就可以去“灵感画廊”看看与自家格局类似的样品,从中找找装修灵感。
别以为这只是几张展示图片,“灵感画廊”分为不同的主题,共涵盖了近5 000种装修样板间,这可是一家宜家旗舰店所能陈列装修样板间的数百倍。并且,用户只要将鼠标移动到画廊中相关物件上,就能获取产品的参数、售价等信息,并可以在Wayfair网站上买到。
将家居样板间搬到线上,不仅让用户足不出户便有“宜家式体验”,同时也为Wayfair省下了建设线下体验馆所需的巨额费用。
很多家居用品都是大物件,比如沙发、书架等。宜家会在港口、码头等交通便利的地区重金打造仓储中心,以便控制产品质量和物流;其他电商平台,如亚马逊、京东等也都不可避免选择大建仓储,甚至自建物流,以保证供应链的顺畅。
Wayfair的创始人沙阿则认为,应该用“做减法”的思维做电商平台,而不是让轻模式变得越来越重,最后虽名为电商,实则成了在网上交易的实体店。
为此,Wayfair一直没有建立仓储中心,而是采取“淘宝模式”。一件产品从信息展示到最终成交,全部由入驻Wayfair的供应商自己完成发货,Wayfair的工作人员可能从头到尾都没见过这件产品。
“集中仓储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物流效率。”沙阿为让“淘宝模式”顺利运作,想到了一套更为高效的物流管理办法。
沙阿让工程师打造了一个仓储管理系统,将全部供应商的仓储数据全部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网络虚拟仓储管理中心。
每当有用户下单,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订单,查询供应商上传到系统的当前库存数据,然后综合考虑存货位置、用户地址和送货成本等因素,筛选出最适合的供应商发货。目前Wayfair利用这套管理系统,已经在北美地区实现了“两日达”。
这不单提高了物流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Wayfair同品类供应商的相对公平竞争,不至于形成淘宝式强者通吃的现象。
“做减法”的Wayfair在质量把控上也很“简单”:供应商签约入驻时,Wayfair派出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并让供应商按照Wayfair制定的相关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即可。在日常经营中,供应商可直接在Wayfair系统上更新数据,几乎不用接触Wayfair的工作人员。
但,一旦Wayfair收到用户的投诉,被证实属实后,问题供应商将直接被清除出平台,不会留有第二次机会。Wayfair平台上聚合了庞大的用户群,供应商可不想失去这个优质的出口,在生产发货过程中都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沙阿这套“家居减法论”,来源于Wayfair发展的前几年,建立了200多个家居品类网站,结果效益极差的教训中。
沙阿原本希望用这样的分类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用户想买一个沙发,就只需要专门逛聚合沙发品类的子网站。而实际上,用户在选购沙发时,可能还需要顺带买几把椅子,添加些坐垫等,来回切换子网站反而让用户体验变差。
多网站策略还造成网站运营成本高昂、品牌影响力弱。沙阿最终决定将200多个子网站全部砍掉,把产品直接集中到Wayfair中,形成统一的品牌标识。
一套“减法”组合拳下来,效果明显,去年Wayfair卖出了1 000多万件商品。
当需要购买大件家居产品时,欧美用户跟中国用户一样,更倾向于在线下实体店购买。但购买之前,多会在网络上查询对比各家价格。
虽然Wayfair平台上销量很高,但经调查统计发现,在登录Wayfair浏览的用户中,只有不到2%的用户是真正转化成消费者的。其余用户,都是冲着Wayfair家居品类比较齐全,而将其当成“家居比价网站”,这就相当于有98%的流量是浪费了。
“既然大多数用户目的是比价,那何不为用户推荐附近的线下家居实体门店呢?”沙阿推出了一项计划——“Get It Near Me”。当用户在Wayfair平台搜索某类家居产品时,系统会根据位置向用户推荐附近在Wayfair上做推广的,售卖该产品的其他实体店。
这项计划让Wayfair受到线上对手的嘲讽:“沙阿是在自毁长城,不卖家居用品,改成广告平台了”。实则沙阿心中早有算盘。
首先,该项目让那些实体店每月的广告曝光量高达2 500万次,Wayfair会从每次点击中收取75美分的推广费用。这是一笔很大的广告收入,且毛利率达80%,比家居电商售卖产品平均20%的毛利要高很多。
其次,线下家居实体店在家居电商网站上做推广,比投放谷歌搜素广告要精准得多,这将帮助实体店获得更多的订单。Wayfair在推广费之外,更能从订单中获得部分抽成。
另外,有家居产品网购习惯的用户,在价格与实体店并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Wayfair运营成本比实体店低,往往大部分产品售价也更低),依然会选择在Wayfair上购买,这保证了原有2%的消费转化率不会下降。
最重要的是,Wayfair为本属于对手的线下实体门店引流,不但改变了此前与它们的敌对关系,还将它们聚合到了自己的生态圈内。
当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后,Wayfair开始与这些实体店在仓储、物流方面展开合作。
此前,Wayfair供应链上的某个供应商往往只生产某一单类家居产品,这样Wayfair网站上有多少品类,就至少需要找多少家供应商。现在Wayfair直接和实体店打通,在Wayfair购买的家居产品,可以由就近的实体门店发货。实体店只在成本之外抽取少量提成,Wayfair进一步减少了在供应端上付出的成本,盈利将更高。
而如果实体店接到较远订单,可以通过Wayfair的供应体系完成发货,Wayfair也只抽取少量提成。
比如在去年下半年,Wayfair就和床上用品零售商MattressFirm合作,为用户提供“当日达”和30天内退换货服务。MattressFirm的线下门店分布广,物流和售后体系很完善,Wayfair就很大程度提高了平台上床上用品品类的发货速度。
在Wayfair的生态圈中,目前已经聚合了170多个线下家居零售品牌。而在与这些实体零售店的合作中,只需要2名员工通过全智能化的管理服务系统,就能完成在订单、物流跟踪上的对接工作。
反观巨头宜家,虽然它的供应商众多,但为了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不断向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压价,这导致了很多供应商摆脱宜家,自立品牌。
2014年Wayfair在纽交所挂牌,首日大涨30%,融资3亿美元。
紧接着,Wayfair在犹他州新建4 000多平方米的客服中心,这将是其在犹他州的第二个客服中心。
沙阿在保持供应体系精简的同时,开始在用户体验上走向“重模式”。
在这个大型客服中心落成后,沙阿要求客户发来的电子邮件必须在4个小时内给予回复,而业内客服回复时间一般在2天左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Wayfair招聘的全职客服就达到500多人。
同时,沙阿要求公司全部员工都要有客服意识,只要用户有问题,可以将邮件转给工程师,甚至是他本人。为此,Wayfair还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在客服服务中获得好评的员工将获得现金奖励或者月度奖金。
增强客服服务能一定程度提高用户体验,但并没有解决根本原因。造成用户客服需求增加,是因为Wayfair上的品类越来越多,用户在搜索查找产品时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到了这个阶段,Wayfair又开始走向细分子品牌的“重模式”了,不过这次是在Wayfair品牌之下根据家居的不同定位分类,而非此前的按产品品类划分。
比如其推出的子品牌家居网站BirchLane,主要销售的就是较为传统风格的家具和装饰品,目标客户定位在40~55岁间的女性用户;而旗下AllModern则以销售高端品牌的家居产品为主;还有诸如走简约风格的DwellStudio。
变化的还不止是品类的增加,网络载体也开始变了。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沙阿开始思考Wayfair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由于Wayfair涵盖的品类达500万种之多,“如果将PC端直接移植到移动端,用户体验会相当糟糕”。沙阿想到了另外一个方式。
——增加移动端App,主打“家居闪购”。购买大件家居产品,大多数用户还是希望在电脑大屏上查看其展示效果;而在移动端,用户多是在空闲时才会进入浏览。“闪购”以超低折扣吸引用户在固定时间进行抢购,将提高Wayfair移动端用户的活跃度。目前Wayfair已经有近五分之一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
但移动端如何达到WayfairPC端“灵感画廊”的效果?沙阿引入当前流行的AR技术,增设AR运营团队,让他们将“灵感画廊”中的作品全部制作成可以通过AR终端播放的片源,其体验远远超过在PC端观看的效果。
“增重”之后的Wayfair开始进军宜家的大本营—欧洲市场。
在前几年,欧洲市场发达的线下购物体系,让电商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今,随着综合类电商亚马逊及众多垂直领域电商在物流、客服上的完善,电商也开始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去年欧洲电商的份额达到整个零售市场的5%左右。
面对这股电商趋势,宜家依然坚持“线下为王”,认为用线下超大空间的实体门店才能让用户真正体验到家居生活。因而它也迟迟没有推出电商平台,其网站上展示的产品,多数只能预订后到实体门店购买。
面对无心“上线”的宜家,去年Wayfair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的贡献超过20%。可以想象,当Wayfair进一步发展壮大,与宜家的竞争也将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