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巨鹿之战过程及棘原位置

2016-09-22 09:27闫纯有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巨鹿秦军司马迁

闫纯有,闫 哲

(1.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邯郸 056038;2.北京万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北京 100023)

论巨鹿之战过程及棘原位置

闫纯有1,闫哲2

(1.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邯郸056038;2.北京万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北京100023)

公元前208年,巨鹿之战爆发,此战从巨鹿始至棘原终,战役的结果是,诸侯联军消灭了秦军40万人,从此以后,秦王朝再无兵可战,直接导致最后的灭亡。然而因为时间久远,史料不足,河流、地貌、地名的变化,战役的经过已很难考证,其中确定棘原的位置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关键。

巨鹿之战;棘原;巨鹿南;安阳;水冶镇;项羽;章邯

一、战役背景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到巨鹿之战爆发前夕,原战国时的山东六国赵、齐、燕、魏、韩、楚,都复国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武装。而秦王朝显然对此缺乏思想准备,能够动员起来投入平叛的主力机动部队仅仅只有两支:一支是章邯军;一支是王离军。

当时,黄河以南直到淮河的原楚国故地,既是首义之地,也是起义声势最大的地区,所以两支秦军进入这一地区,进行平叛行动。按照史书记载,章邯先后消灭了陈胜的张楚[1],杀死了楚国的项梁[2],攻杀了齐王田儋[3],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4],基本打垮了黄河以南的反秦武装力量。

而王离军的情况,史书只是记载他吃了一个败仗。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提到,(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军“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同一件事也被反复记载在史记汉朝一帮开国功臣的传记里[5][6][7]。

这时,黄河以北的赵国发生了内讧,赵国国王武臣原是陈胜的部将,后受命进攻赵地,攻下邯郸后,自立为赵王,他的手下大将李良因受到了武臣姐姐的侮辱,一怒之下在都城邯郸杀死了赵王武臣和他的姐姐,赵国的大臣张耳和陈余逃出后,在邯郸北面的信都(今邢台)拥立旧贵族赵歇为赵王,而后又打败了追杀过来的李良,李良随后去投奔了章邯。[8]

有了李良的情报,章邯对黄河以北的反叛势力有了详细的了解,决定先放下楚地,过河去攻击赵国。至此,巨鹿之战拉开了序幕。

二、章邯的战略

能够吸引章邯放弃在楚地唾手可得的彻底胜利,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是简单的说,“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2],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我们试着在这里更深入的分析一下。

一个可能是,章邯在楚地,远离秦国本土,四面皆是叛军,当地民众敌意强烈,长期战乱对经济造成很大破坏,以至于很难得到粮食补给,无法长久坚持。而进入河北,靠近秦国的河内郡、上党郡,容易得到补给。

另外一个可能是,根据李良的情报,知道了张耳的情况,“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8]。

由此可见,作为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的门徒,张耳从战国末期开始,就跻身社会名流,活跃于列国之间,声名远播,结交千里。而秦灭六国,不但彻底铲除了张耳生存的社会土壤,而且和好友陈余被列为了通缉要犯,“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8]

故此,张耳与秦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举义后,张耳立刻前去投奔,并随后随武臣前去攻略赵地[8]。所以说,张耳是一个比项梁资格还要老,几乎和所有反秦势力都有瓜葛,影响力横跨黄河两岸的反秦斗士。

章邯可能意识到,就像在楚地击杀掉影响力最大的项梁,对黄河以南的起义军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一样,如果能攻杀张耳,显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在巨鹿围困张耳,利用张耳的影响力,将黄河南北的各路叛军吸引过来,可以围点打援。

三、战役经过

目前巨鹿之战的原始资料只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特别是其中的《项羽本纪》、《张耳陈余列传》和《秦楚之际月表》,其他材料,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加工。

由于《史记》记载较为简略,加上河流、地貌、地名的变化,使得弄清巨鹿之战的过程,变得非常困难。争议的主要问题有:王离军进入河北的时间;章邯的大本营棘原的位置;楚军滞留地点“安阳”的位置;羽破釜沉舟的地点;汙水的位置等。

下面在叙述巨鹿之战的过程中,将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1.章邯的行动

章邯围点打援的战略计划应是得到了秦朝廷的批准,所以章邯迅速得到了粮食补给,并能够“令王离、涉间围钜鹿”,[2]按《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秦军围巨鹿”,三年十月,章邯军“破邯郸”,刘邦军“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秦以十月为岁首,王离军后九月围巨鹿,怎么下个月又出现在黄河以南呢?这可能是王离军的主力前往了巨鹿,而留在楚地的余部被刘邦击败。

章邯军应当是和王离军在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公元208年12月)先后进入了河北,章邯军先围攻邯郸,“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8]。一个月后,“破邯郸”。

章邯军攻下邯郸后,由于该地有着深厚的反秦群众基础,为了防止被敌人再次占据利用,章邯拆毁了邯郸城墙,并将居民全部迁到河内[8],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动,目的在于彻底消除在大本营棘原和巨鹿之间的一个潜在隐患,同时把夺取的城内粮食运至棘原。

而后,“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8]“钜鹿南棘原”如果是指的一个地方的话,以司马迁惜字如金的写作风格,似无必要如此重复描述,所以中间应该有一个顿号,就是“章邯军巨鹿南、棘原”,并“筑甬道属河”,古时的河专指黄河,“属河”就是通到黄河的意思,而根据巨鹿之战后半段的战争情况,棘原的位置应当在今天的安阳市西边。

这样就连成了一条完整的运粮线路,从棘原大本营出发,经洹水,入黄河,再通过甬道,来到巨鹿南章邯大营,最后送至巨鹿城下的王离军。

巨鹿被围后,张耳的人脉关系开始发挥作用,反秦各路诸侯的援军纷至沓来,但面对秦军在巨鹿城下布设的陷阱,谁也不敢向前,只是远远观望。

2.项羽的行动

当章邯和王离围攻邯郸和巨鹿时,楚怀王命卿子冠军宋义统领项羽等前去救援,应该说在救援赵国这件事上,楚怀王是有顾虑的。“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2]如果失利,楚国将无以自保,但要不去,不仅失去道义,而且万一秦军战败,又会错过一个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所以“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2]。

宋义认为,“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2]。“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推翻秦王朝(搏牛),而不能与章邯的军队(虮虱)纠缠,这里的“博”与“破”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所以楚军出发后,停留在了“安阳”四十六日[2],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现在争议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线索,在此期间,“(宋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2]。无盐位于现今东平县无盐村。

我们可以推断,身为大军统帅,宋义不可能离开军营驻地时间太长和距离太远,否则将失去保护和对军队的控制,也许去一天,回来一天。有心情饮酒高会,显然也没有急着赶路,按照古时的道路条件,这一天行程估计在20公里左右。在此半径范围附近的宁阳县,可能就是驻留地“安阳”。

我们再在出发地彭城(今天的徐州),和目的地巨鹿(今天的河北平乡镇)之间画一条直线,我们会发现无盐正好是中点附近,所以,可以看出,宋义带大军正好走了一半的路,停在大野泽前,就不走了。

与秦国有着新仇旧恨,急于复仇的项羽,果断斩杀宋义,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2]。项羽“疾引兵”来到黄河岸边后,与巨鹿战场隔河相望,这时距离巨鹿被围已有两个月了[9],项羽首先“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2],进行试探性进攻。

随后,“战少利”[2],这应该是指“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2],搞的“王离军乏食”[2],可见这两万人并没有直扑巨鹿城下,而是做了游击队,去袭扰章邯的运粮甬道。

而后,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项羽所渡的河,史学界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黄河,有人认为是漳河,这种分歧的实质是,古黄河在滑县宿胥口分为东西两叉,而西边的黄河支叉在秦汉之际时是否断流的问题。

谭其骧先生在《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一文中认为,战国时齐、赵、魏沿河筑堤,从而致西股河道断流[10]。此说值得商榷,因为这等于是说在战国时就能够人工堵黄河缺口了,显然不可能,而从《史记》记载的巨鹿之战过程来看,西边黄河当时应是存在的。

具体的渡河地点,一般认为是平原津[11],但这要绕道巨鹿东边,比走直线多花两、三天的时间,项羽军急于赶时间,应当是通过大野泽,在现在冠县附近先过东股黄河,然后在巨鹿东边的今天邱县古城营乡再次渡过黄河,投入巨鹿战场。

邱县古城营早在夏朝就有集市,为县内第一集市。辖区内有“许由故里”、“清官程骏”、“邢伦墓”、“庄户顶文化”、“破釜沉舟”、“两汉周侯国古城遗址”等历史人物和遗迹。

3.巨鹿大战

章邯从巨鹿南到黄河边修筑20公里送粮甬道,并沿线布兵保护,与王离军互成犄角之势。但章邯军应该只是一部在这里负责运粮,主力仍在棘原,否则后勤补给将是很大的负担,这样兵力相对薄弱的甬道就成了秦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项羽的战术就是,先派先头部队袭扰一段时间甬道,造成王离军军粮短缺,消弱王离军的战斗力,然后再率主力过河。从这时“陈余复请兵”[2]来看,各诸侯军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甚至可能是有协作计划的。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2],从兵力的人数和诸侯军之间有沟通来看,应当是“(项羽)至,则(诸侯军)围王离,(楚军)与秦军遇”,也就是说诸侯军负责“围观”王离军,使其陷入巨鹿城内外夹击的态势,不敢轻易支援章邯,而由项羽率领的楚军负责消灭章邯军。

楚军“九战,绝其甬道”[8],这里的九战,可能是连续攻破了章邯沿甬道布设的九座营垒。由于章邯军少,又与王离军被分割,打不过“以一当十”[8]的楚军,所以失利后,就带着残兵撤回大本营棘原了。

“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2],从项羽渡河,到虏王离,用时两个月。至此,章邯的围点打援战略失败,变成了项羽的核心机动,项羽也由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各路诸侯的事实领袖。

4.再战棘原

秦二世三年端月(公元前207年4月),巨鹿会战结束,二月,项羽追击章邯至漳河防线(今天河北临漳附近),并攻破章邯,面对项羽军的逼人气势,章邯不断后撤,收缩防线[9],而后“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2]面对章邯无懈可击的坚固防线,让项羽一时难以下手。

但在相持阶段,双方内部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章邯夷平了邯郸,迁走了居民,运走了粮食,使项羽军在漳水两岸,没有补给,发生了粮食危机[2]。而章邯军战事不利,屡屡退却,也引起了秦二世的不满,二世派人责让章邯[2],章邯恐慌,派司马欣回咸阳面见秦二世,但遭遇丞相赵高的阻挠与迫害,章邯已经失去了秦朝廷的政治支持。

对于项羽军缺粮的情况,章邯应当是能够估计到的,现在章邯的选择就是打持久战,待项羽支撑不下去时,再发动反击,现在只能坚守不出,章邯派人回咸阳,可能就是解释自己的战略,并希望能得到新的援军。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开始秘密谈判[2],章邯可能想与项羽达成某种约定,比如互不为敌,实现武装割据,这种条件项羽显然不能答应,二十万秦军必须被彻底解除武装,在双方约谈还在进行的时候,项羽决定用军事手段来迫使章邯答应自己的条件。

面对秦军的坚固防线,项羽又一次出动了蒲将军统领的精锐陷阵之师,驻守漳河北岸的这支部队从三户津日夜过河,进入漳南,然后去进攻秦军坚固防垒,一举攻破了秦军防线[2],这个突破地点应当是山脚下秦军防线的薄弱处。

而后,项羽趁势率领全军,从此缺口,又一举攻破了秦军沿洹水布设的第二道防线[2],史记中的“汙水”应当是从北面山坡上流下汇入“洹水”的一条冲沟或支流。这时,面对项羽军的凌厉攻势和赵高的政治迫害,章邯彻底绝望,在殷墟上与项羽会盟,项羽代表楚怀王履约封章邯为雍王,但二十万秦军则全部解除武装[2]。棘原之战从秦二世三年二月至七月(公元前207年5月至10月),共历时5个月[9]。

这个会盟地点在今天洹水南岸,安阳市西北殷墟附近的柴库村一带[12],由一般军事常识可知,两个互不信任的敌对双方,要在阵前谈判,选择的地点必定是在双方战线之间。而会盟地点正好位于项羽的突破口,和章邯据守的防线之间,完全符合军事常识。

至此,我们可以推测,章邯大本营棘原的具体位置就在安阳西的水冶镇,这里南北西三面为太行余脉,形似口袋,水冶镇正位于口袋底部,而安阳城恰好是口袋的口部,虽为口袋,但却非绝地,从水冶镇向西有一条大道穿过险峻的太行山脉,直通林州,再由此向南,即可进入章邯的大后方河内郡。

章邯据守于此,可经洹水入黄河,直抵巨鹿前线,又可防止叛军由广阳道南下,如若不利,还可经太行险道退往河内郡,撤回关中。此地地形险要,北面为漳水和洹水的分水岭,漳水和洹水沿山脚从西向东夹山而出,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以安阳城为核心,可轻易的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就是凭借这样一个可进可退的战略要地,章邯与项羽统领的诸侯联军相持达5个月之久。

但就在两军对峙期间,赵国将领司马卬和申阳已先行南下攻克了河内和河南[2],章邯已经无法再退回关中咸阳,联军对章邯形成了战略包围,二十万秦军已无路可走,项羽的军事才能确实盖世无双,而司马卬和申阳,更因此功,在灭秦后,被封为王[2]。

四、结语

本文根据《史记》的有关记载,对巨鹿之战做了完整叙述,并对史学中一些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积极推动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秦末的巨鹿之战,各方力量都扫境内之兵,投入了最后的生死一战,史书中对项羽和章邯的记述相对完整,但其他参战各方的情况只是零星提及,具体表现如何,已不得而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1](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汉)司马迁.史记·田儋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汉)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7](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8](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9](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谭其骧.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J].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1):60-70.

[11]辛德勇.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9.

[12]李开元.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M]. 北京:中华书局,2007.211.

K29

A

1672-4658(2016)01-0013-05

2015-09-08

闫纯有(1943-),男,河北冀州人,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质地理学.

猜你喜欢
巨鹿秦军司马迁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巨鹿大紫枣获评地理标志商标
河北巨鹿:智慧烘干技术助力金银花产业提质增效
“秦军”是如何炼成的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由巨鹿婚嫁方言词汇透视巨鹿的婚嫁习俗
趁火打劫(下)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