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班级管理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2016-09-21 22:01刘鹏飞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班级

刘鹏飞

情感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最终落实者。可以说,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与喜怒哀乐流露和体现出的情感,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最终落实者。班主任在工作中注意和学生打成一片,实现心灵互动,建立起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加上教师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使优秀班集体更优秀。

一、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情感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良好情感,学会如何以高尚情感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个性品质。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会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

2.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被学生认为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为教师故意非难、恶意打击,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教师教育后进生时更需要真心的爱,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受到批评、斥责和惩罚,如果学校教师对他们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轻视、厌弃自己,甚至认为周围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会逐渐消除,只有这时,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按教师的要求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基础。

3.情感教育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就是说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爱,因而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已表明:在师生情感“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把学校看做一个池,学生则是池里的鱼,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水,学校教育如果缺乏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没有情爱之花,哪来教育之果?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沟通了师生思想,协调了师生关系。具有迁移作用,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这一已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当前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对每个班主任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二、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实现心灵互动。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教书育人。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倾注满腔热忱,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考虑,批评要恰当,表扬更应讲究艺术。要做到恰到好处地批评与表扬,就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地做好学生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交心”作业,每周安排一些题目,学生针对题目尽情发挥,不拘体裁。比如:针对班级中个别同学上网问题,让学生写一篇“上网有感”,发现班级同学有些小矛盾,让学生写“我·同学·朋友”的文章,从这些小作品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展开批评、教育学生。及时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清除困惑,使学生与老师走得更近,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做老师的讲惯了师道尊严,面对学生,很容易感觉良好,过分“自信”于自己的眼睛和推理,在所谓“事实”面前咄咄逼人,本来学生在老师面前有点拘束。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更是有苦不愿说,有理不愿辩,对老师产生怨恨心理,更不愿与老师沟通。事实上,再高明的老师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老师即使很生气、很恼火,也不要丢失身份,要压压自己的火气,多给学生申辩的机会。我在处理一些恼火问题时,原则是给学生一分钟,其实,别小看这一分钟,有时能化解一场误会,收获一份欣喜,相反,缺少这一分钟,有时老师和学生用再长时间可能无法弥补,其实,短短一分钟凸现出老师的宽容、信任和期待,学生会更尊重你、信任你。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待学生的错误。

班级工作中很多事是学生明摆着的错误,怎样批评也不为过。但是换种方式,试着用爱的春风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被吹出浓浓的绿茵。严是爱,宽也是爱,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失态,给学生造成心灵创伤。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次正在上课,当我在黑板上板书时,发现黑板上有小镜反射来的光,瞬间即逝,当我回过头来,所有同学都正襟危坐,若无其事,根据反射原理,能用小镜反射光,肯定是坐在窗边有光的地方的同学,我大体了解了哪几位同学可能性最大,当即就可查出这位同学把他赶出教室。可转念想,如果把他赶出教室,他这样顽皮、自尊心又很强,可能造成心灵创伤,还会影响授课进度和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想到这儿,我定了定神,转头问大家:刚才的行为,不论是谁,出于何种目的,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我便讲起课来。我的这一举动令同学很意外,继而我发现这位同学脸红了起来,但和其他同学一样坐得端端正正的,认真听起课来。下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今天的事可能事出有因,希望这位同学好好想一想,找个适当机会跟老师谈淡。几天过去了,这位同学一直没有找我谈,我当做没事似的,照常上课,可发现这位同学听课比以前认真了许多。

4.从“点滴”做起,做到“润物细无声”。

班级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层组织,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对所任班级的班风、学生精神面貌有密切关系。

人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矛盾群体中,学生之间往往因个性差异而存在矛盾,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我班有一个农村来的女同学,善良、淳朴,做事力求完美,而她这追求完美、怕伤害别人的性格却给自己带来许多困惑和心理伤害。我通过多次谈话渐渐排除了这种困惑,使她生活得无忧无虑,克服了自己的不足,发扬了自己的优点。

日常工作中,为了把理解学生的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具体,我常常寻找各种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总是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整个过程,将心比心,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学生的困难与困惑,并把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带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之中,从而达到师生间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学会理解他们,在理解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潜能,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进而快乐主动地学习,健康茁壮地成长。

5.尊重、关心学生,搭建友谊平台。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严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用任小艾的话说:“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管理方法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即使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总之,真诚、尊重、理解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班主任只有充分挖掘情感教育资源,发挥情感教育力量,才能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突显出更强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