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心
摘 要: 考据学本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本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这种被梁启超称作“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的治学之本在今天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尚缺一席之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课标认为:“语文教育要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文编者们希望通过辑录不同时代的文学精品,塑造学生的人文内涵和健康的精神世界。这一良好的愿望要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遵循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编者呈现的从来都是优秀作品中的某一章节或是单篇短文。为了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课文,文章往往设计引言,文下多有注释。但如同猫眼里看到的世界,一篇文章的边界有限,学生的个性思考和想象还未展开就已经在沉闷的课文切割和分析中落入解题思路的窠臼。学生看到的是单一的、破碎的文章,分析的是一句一句的内容和修辞。新课标的愿望良好,却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被考试带离了初衷。短期看来,文章分析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然而长期看来,碎片化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体察语言文字美感的契机。没有完整的背景介入,任何一篇文章都无法做到“尚友古人”,无法得到真正的共鸣。
一、考据学的介入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而宏大的叙述背景
首先,通过考据能呈现作者所处的特定历史年代,为小文章找到大时代落脚点;其次,考据可以带着学生体验作者创作时的生活或情感体验,从家庭伦常、人情百态中找寻情感的纽带;再次,考据可以帮助学生充实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常识,让学生身临其境。既能提高历史人文修养,更能充分体验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这些都为学生跨域时空限制,走近作者提供了可能。在教师引导下的充分考据,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而宏大的叙述背景,站在一定高度上,语文学习方能达到整合人文学养、培养人格精神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现代媒体的介入使学生主动考据成为可能
相对传统教学,现代媒体的介入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授课的想象。长期以来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广泛运用于高年级和成人教学中。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电脑在国内的普及,信息在人们生活中不再是稀缺资源。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一个浩瀚的资讯海洋迎面而来。“因此,信息素养的养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另一热点”。各个国家都研究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不再单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教会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所需,通过比对,分辨知识内核,并将这种信息和交流技术运用于文理各科目中。
过去的精英课堂不再神秘。为了招收更多优秀人才,世界各大学府都将自己的课程在网络上与师生共享。学生不但可以观看直播,可以点播心仪课程,更可以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互式多媒体同步实时授课让一切不可思议成为可能。
三、学生在考据中能力得以全方位发展
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中,学生以被动听为主。少数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要求查阅文本相关信息,了解课文背景及文中所涉各门类知识。但是在以纸质媒介为主的时代,学生的主动性无法保障,也很难维持。面对新兴媒体,青少年早已成为“网络化生存”的一代。如何善用工具离不开成人的引导,能够善用工具更有利于有志于学习的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以七年级语文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单篇欣赏文本,文章显得较为突兀,人物命运引人遐想。若能师生共同查阅资料,一同丰富文章背景,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巨大差异。
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课前做到以下几项:1.全书阅读《城南旧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说说自己都喜欢谁。2.了解作者,掌握作者生平。理解《城南旧事》作为自传性文章的由来。3.从细节中体味老北京的生活画卷,说说家乡,以此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文中传达的乡愁。
互联网基本帮助学生完成所有的前期阅读工作。通过前期的资料查阅,学生对《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体验。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就能充分互动。上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里居住着六岁的小姑娘英子,她结识了秀贞、小桂子,帮助她们母女相认,并送她们寻找丈夫和父亲,却得知她们惨死在火车轮下。迁居后,英子认识了厚嘴唇的年轻人,一方面,他偷东西,另一方面,他又供弟弟上学,英子分不清他是好是坏,最后年轻人被警察带走。英子的奶妈宋妈是个辛劳的旧式妇女,她的儿子淹死,女儿被送人。随着父亲的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告别童年。
有了这些生动的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文题的双关含义不言自明。书中人物命运娓娓道来,浓郁的京味、市井习俗、民间谚语传说、胡同里的趣闻逸事,活现了一个百年前的北京城。
将这一切带入课文,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做到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