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仪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传播中介化后微信对舆论发展的影响
——以吉林大安市新艾里乡甲醛中毒事件为例
杨嘉仪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当下微信不仅是一个社交平台,而且还是集传播、服务、娱乐、评论、多媒体分享为一体的立体传播媒介。在渐趋中介化后,微信给舆论发展带来了何种改变?本文从传播心理、媒介特点与宏观趋势三个方面,以吉林大安甲醛中毒事件为例,分析微信对舆论发展的影响。
微信;舆论发展;中介化
2016年5月9日吉林大安市新艾里乡学校初三学生发起网络“求助”,网友追一寻在微博披露新校舍、桌椅甲醛超标,多人眼部充血、肺部X光片异常,医生推测或致癌变。下午15时许,共青团中央官微发布消息称“这事共青团管定了!”同日,吉林省大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官方声明:近期,新艾里乡学校部分学生出现疑似感冒咳嗽症状……家长怀疑甲醛过敏。5月10日,大安市政府再次发布声明称会诊结果是:暂不支持甲醛中毒诊断。
微信在此次事件相关报道监测过程中,共出现相关文章1982篇。重复标题文章如下:《震惊!网曝某中学学生集体甲醛中毒!咳嗽呕吐不止,眼球血红吓人!》重复98次;《吉林一中学学生集体甲醛中毒》重复79次《;一学校初三学生集体甲醛中毒,眼球血红吓人!》重复74次。再看微信文章发布数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大象舆情)
可以看出,微信相关文章数在5月9日达到峰值,5月10出现第二个小高峰,分别对应事件发展中的微博自曝与政府澄清两个时间节点。结合重复率较高的标题,不难发现,多数标题出现“疑似谣言”现象,微信自媒体在事件初曝之时先入为主,在事件澄清之后,又出现二次传播高峰,与其他媒体相互呼应又有自身特点。例如,在受众常使用微信的时间段,微信文章活跃度提升,且微信中此消息的传播速度仅次于微博。这也从侧面说明微信在此次事件舆论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下新媒体去中心化明显,在微信中消息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人际传播为主的内容分享、以群体传播为主的社群交流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大众传播来完成。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作用尤为突出。他们精准把握着受众在信息处理时的社会性特征来扩大传播影响力,通过利用受众对权威的认同、对安全感缺失的焦虑,以及认为自己或他人会因此消息获利等情绪,将信息有选择性再加工传播。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受众有更大的参与度。但这种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幻、单向的。例如,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实则带有一定的反互动性,因为文章下方评论并非大众真实公平自由的发声,而是由发布者选择性显示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文章内信息的佐证与附加。其次,微信是一个由强人际关系网络构建起来的社交传播媒介,在其传播机制中,存在多层区隔与嵌入,每个人的好友圈子都是较封闭的,只有在两位用户之间存在好友关系,才可能出现互通与共享。这与微博完全不同,微博是一个开放的,传播路径相互可见的空间,微信则只要有一个链接节点,信息即可随机无方向无边界传出。凭借强关系网络增加可信度,微信中信息更易形成井喷传播。
但当辟谣信息出现时,微信反应则慢得多。一方面,与开放暴露的微博不同,微信具有多层区隔与嵌入式的特点,辟谣难度大增。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微信中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局限的,受众难发声,谣言难自净。就算发声了,其影响仅限于好友范围,无法做到像微博一般快速传播。微信公众号将一种观点制造出来,获得巨大的传播效果,这不仅是抓住了受众心理,也是公众观点难以表达带来的观点跟风。
法国学者德布雷提出过“中介化”这一观点,而从此角度出发去理解,微信将人与媒介和技术的关系反转,主体反而需要在交往、话语、传播中才会存在。在一个微信朋友圈中,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存在方式与社会场景。因此舆论传播的过程在嵌入了这样一种媒介与人的关系之后,微信的传播属性对微信用户本身具有一定控制。
其一,微信公众号文章往往对围绕特点社会风险议题进行探讨,尽管有时其阐述内容不尽正确,但受众会因认同这一价值观念,同时为了在微信中表现自己为这一价值观支持者而转发此文章。这也是“为什么父母爱转这样的朋友圈”现象的由来,父母认同文中某一观点,他希望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于是通过转发这一行为来传播信息,同时展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吉林大安甲醛中毒事件中,微信用户看到此类消息,一般不会主动去辨明真伪,而是想着要转发到朋友圈,提醒他人,且想让朋友圈内其他人知道,我在关心此议题,附带的转发评述更是一个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而“中介化”带来的主体意识扭转无形中推动信息在微信中的流动,无论舆论倾向,内容真假,均激发用户的讨论与传播。
其二,作为自身在社交环境中的形象建构,当发现自己曾经传播过的某条信息为不实信息时,只有极少人会承认自己在传播过程中的疏忽。这也是为什么吉林大安甲醛中毒事件澄清后微信平台相关信息活跃度开始远低于其他传播平台。更何况,从人内传播的角度看,用户认为其对类似吉林大安甲醛中毒事件这样的信息的接受和反应远比其内容本身更为重要。在微信其媒介特质本身辟谣难的基础上,又附加受众心理的博弈,微信舆论发展相较传统媒体及微博更加封闭、野蛮。
[1]张志安,束开荣,何凌南.微信谣言的主题与特征[J].新闻与写作,2016(1):60-65.
[2]谢耕耘,荣婷.微博舆论生成演变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J].现代传播,2011(5):70-74.
[3]张馨.徽博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J].青年记者,2012 (23):45.
G206
A
1674-8883(2016)15-0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