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城市低碳化建设

2016-09-20 16:45于丛乐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海东全市建设

于丛乐

海东市居于青海省会西宁和甘肃省会兰州之间,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的兰西经济区的核心腹地,于2013年7月撤地建市。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海东市在撤地建市之初,便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从源头上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海东市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秉承“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按照打造“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目标,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立市战略为着力点,重点在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进以绿色生态城市为主的城市低碳化建设。

一、以创新理念指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体系渐趋明朗,轻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光伏制造、管廊设施制造、聚光电池模组、移动大数据中心、6.8万吨多功能锻压机、3D打印技术等一批高成长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为全市产业向高新轻优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地制宜打造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海东市地处高原,云层稀薄,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绝佳区域。2016年一年时间,海东市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00兆瓦,年发电总量近3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12万吨标准煤,减排30万吨二氧化碳,到2020年时,海东市将建成光伏电站1000兆瓦。海东市致力于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积极培育光伏配套企业,形成光伏产业集群局面,充分发挥产业链的规模效应;积极推广构建分布式微电网体系,鼓励企业在屋顶和厂区空地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自发自用和并网供电,发展区域智慧能源体系。为此,海东市制定出台了《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从产业用地、财政金融、产业化与科研、服务与运营等方面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支持。

二、以协调理念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全市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271.5万亩,比重达到85%。把“黄河彩篮”作为推进“菜篮子”工程的标志性示范平台,吸引民营企业27家,投资达10.1亿元。启动了20个现代生态牧场建设,井尔沟、索尔干等5个现代生态牧场先期试点建设,全市认定的省级规模养殖场达414家,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着力改进工业工艺,加快淘汰落后工业产能。广泛应用余热发电技术,大力实施铁合金企业余热发电等技术,吨硅铁发电量达到500—800度,铝液直供有效降低产品电耗,吨产品节约电耗800—1000度,节约天然气60—70立方米,节水1.78万立方米,有效提升了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降低了原材料、能源、水资源消耗,减少了废气、废水等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组建挂牌龙头集团公司,整合企业22家,整合产能95万吨,水泥行业整合加快推进,过剩产能化解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4.3万吨、碳化硅9.23万吨、水泥67万吨、电解铝2.7万吨、钢铁30万吨、玻璃110万重量箱。

第三产业日益壮大。基本建成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海关的预验和海关总署全面闭关运营验收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海东海吉星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建设肉菜可追溯体系、青海东部高铁新区商贸中心、青海天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项目,商贸物流业规模不断壮大。深度挖掘河湟文化、积极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鼓励发展房车旅游全产业链项目,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向中高端转型扩面,国际河湟射箭赛、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国际攀岩赛等赛事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知名度显著提升。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瞿昙寺景区等旅游品牌建设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对全市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三、以绿色理念实施生态城市建设

扎实实施绿化工程。围绕城镇构筑生态屏障、惠及群众建设园林绿地、服务通道提升形象作为生态海东建设的重点,从人口最密集的湟水两岸、南北两山绿色屏障做起,编制海东南北两山绿化规划,启动二十年行动计划,优先实施一批城市园林绿地、廊道绿化,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福祉。全市造林19.8万亩,封山育林11.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济林建设4.5万亩,南北两山重点区域造林2.1万亩。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市严格执行65%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100%,竣工验收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建筑节能专项审查、专项验收一次性合格率分别达到98%。推动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申报二星级绿色建筑。依据《青海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落实15.85万平方米居住建筑的改造任务,同步完成了室内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热源和供热管网热平衡、建筑外围墙结构等三部分改造内容。

四、以开放理念汇集人才和创新力量

自觉融入兰西经济区的发展大局。建立与西宁、兰州的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区域污染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沿湟水河一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稳定运行,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新建污水管网221公里,整治排污口107个,日截流污水3400多吨。开工建设3个尾水湿地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至83.3%。“抑尘、压煤、控车”等防治措施落实有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000余辆,改造燃煤锅炉116蒸吨,完成部分高载能企业污水深度治理,为兰西经济区全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在更大范围调动知识、资本、管理等各类资源,服务于海东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开拓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商贸合作空间,积极在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格局中承担重要角色;委托荷兰等发达国家专家参与海东市水域环境规划与治理,引入全球顶尖智力资源参与海东市城市发展;积极推动中美新能源环保领域技术合作,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成立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入优质资源打造青海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

五、以共享理念营造绿色人居环境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了互助县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启动了中心城区慢行系统等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落实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资金41.3万元,推广天然气客车应用。发挥交通工具节能低碳、公共交通工程优先发展理念,促进全市交通和谐发展。全市现有的683辆公交车中,天然气燃料车型达到423辆、纯电动车型达到186辆,特别是中心城区首批30辆天然气公交车上线运营,第二批5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行,2个充电站和停保场加气站、4个充电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已开工建设137公里自行车慢行系统。

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创造了户清扫、村收集、县(乡)转运处理的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整治经验,高质量完成全市445个村及国省道交通沿线、高铁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及周边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1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2.0007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51%,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1.05%,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累计下降10%的节能目标值。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3580.6吨,氨氮排放总量1397.4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8180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3673吨。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较上年度分别下降4.1349%、11.35%、2.29%、18.588%。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到2015年五年的时间内,海东市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1.0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3.85%,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3814吨、191吨、2748吨、8277吨,海东市因此成功入选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从城市的发展规划到实践,低碳、循环的能源利用理念都在逐步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海东全市建设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危难时刻显忠诚
再也没有人像你那么爱我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