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 杜琼 金瑞庭
《国务院关于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水泥等建材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国内产能过剩、急需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下,我国水泥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企业从出口水泥及熟料产品,到承建国际水泥工程带动水泥技术和装备出口,再到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参与国际水泥市场竞争,水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快速成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水泥行业发展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
一、我国水泥行业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条件
水泥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是国内产能的转移,而是国内水泥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的条件下,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是企业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当前,我国不仅是水泥生产大国,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水泥由我国生产,而且水泥生产技术先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水泥行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初步开始。
(一)水泥行业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水泥行业的迅速崛起,技术创新打破了欧洲公司的垄断,更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国水泥产量和产能都占世界一半以上,水泥行业本身的技术水平、技术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来看,我国水泥企业成功开发了并使用可国产大型原料立磨、立磨减速机、大型双转子锤式破碎机、大型堆取料机、五级预热分解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日产5000吨、10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厂家的技术垄断。除关键的冷却机、喷墨测量等技术需要进口外,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此外,海螺水泥集团开发节能减排系技术,与川崎重工共同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发电,海螺水泥集团还发明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开创了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的新途径。
从龙头企业的发展看,水泥行业已成长出了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等大型企业集团,已成为世界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集团。水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者是以工程承包的形式,带动国内水泥生产设备的出口。从海螺水泥集团的发展看,首先,不仅引领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并且随着水泥等建材行业国内的加快兼并重组,海螺水泥加快了国内产业的布局与重组,在安徽沿江、上海区域、皖北区域、江苏区域、江西区域和浙江区域,以及广东、广西和湖南、川渝、贵州、陕甘地区都完成了市场布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和水泥需求的下滑,在水泥行业整体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海螺水泥集团继续实现盈利,更显示出我国水泥行业的整合效率和海螺水泥的竞争力。
(二)水泥行业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较大的东南亚、中东地区已布局
水泥行业的区位选择,一方面是主要受到石灰石、煤等原料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市场需求规模的影响。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是主要的考虑。2015年亚太地区水泥消费占世界的72%(中国约占到57.5%),发达国家占比为7.4%,印度的消费量占比也为7.4%,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量占比为28.2%,其中,非洲、中东的水泥消费量占世界12%。未来一段时期,虽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水泥消费量将整体保持4%的增长,亚洲地区(除中国和日本)的水泥消费量增长最快,达4.9%,东欧地区的水泥增速也将达到4.6%(波兰水泥协会预测),尤其是东盟国家、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因其各项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之需,水泥年消费量快速增长,这对我国水泥企业直接在当地投资建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从海螺水泥集团的海外布局看,主要在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等国家。印尼拥有丰富的石灰石和煤资源,使进入印尼的境外水泥企业能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并在该国市场直接销售。2011年11月注册成立印尼海螺水泥公司,2012年底南加海螺水泥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已建设规划7个项目。2013年海螺提出了“以点扩面”东南亚生产战略,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2014年1月中标缅甸皎施水泥生产线项目,2016年2月新型干发法水泥生产线投产,还布局了仰光粉磨站、曼德勒水泥和码头,近年来开拓了老挝和柬埔寨的水泥项目建设。
二、水泥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五大风险
当前水泥市场较大的主要为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我国的水泥企业在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尚处于探索阶段,企业跨国经营的业务规模较小。整体来看,我国水泥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面临以下几大风险。
(一)政治风险尤其是经济政策调整变化
政治风险包括政府更替、政策法律变化两个层面的风险。一是政府变更层面的风险。投资地区的国家多为选举制国家,部分国家政局动荡,随着投资地前后政府换届,企业面临新上任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支持意向与支持力度变化的风险,并且也增加企业同新上任政府的交流与沟通成本。第二,一国政策和法律调整变化的风险。一国政府往往根据经济政治的需要,随时出台政策法律。例如印度尼西亚早期由于印尼水泥产业发展滞后,印尼政府对关键水泥生产设备的进口实行关税优惠政策,而随着印尼水泥产业的发展,原先关税优惠政策取消,为水泥企业经营增加了风险。
(二)建设条件风险
东道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各有特点,但整体看,东道国的地方政府发挥的协调和支持职能较弱,我国企业在投资前期建设过程中面临土地征收、水、电、路等诸多建设问题,需要各个突破。最突出的是投资对象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征地需要一块地一块地完成,一方面延长了建设工期,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个别地块无法征收导致征地任务无法完成的风险。虽然企业也根据东道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差异,探索出一些模式,如征地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意向锁定契约,有利于解决征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是,征地面临的风险仍然不能排除。此外,水、电、路,都需要企业的工作组进行专项的考察和规划,尤其是自建发电厂的电能否入当地电网对企业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融资和汇率风险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当地政府和金融系统对外商投资的融资支持非常有限,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体系的设计尚待进一步完善。首先,主权基金如丝路基金,以及亚投行贷,对贷款项目要求较高,一般企业难以申请,贷款资金的回收周期和收益分配的设计不能满足对外投资企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需求。其次,多数国内金融机构的“走出去”仍处于初期阶段,尚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需求。最后,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采取“内保外贷”的方式,使得以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合资企业的形式开展产能合作的国内企业,在向国内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面临境外合作方的资产不被认可、仅能以国内资产单方提供担保的问题,经营风险加大。
此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水泥企业投资对象国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受美元利率和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当地币汇率波动较大,如2012—2015年印尼盾大幅贬值,对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水泥行业的走出去涉及工程承包,以及对外设厂运营,管理、技术人员的派出和本地工人的雇佣都是企业要面临的问题。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投资对象国往往要求劳工本地化,或者有一定的配额要求,但是东道国的工人的技能水平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第二,投资对象国的法律一般规定,10个人以上就可以成立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常常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在要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举行罢工,一方面,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工人工资的过快上涨也对保障企业经营收益带来一定的风险。
(五)国内企业无序竞争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水泥生产能力较强,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吸纳力较为有限,如果国内企业无序竞争,或者没有规划地走出去,很容易形成投资对象国的产能短时期快速上涨,最后的结果是,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讲,除了以产品设备的输出和工程承包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外,对国外市场和技术难以形成控制,进而企业的收益也较低。加之,水泥产业投资周期较长,随着投资对象国水泥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在企业投产后随着市场的变化原先优惠政策可能面临调整,从而使企业面临风险加大。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投资对象国的前期市场研究和信息平台建设
首先,考虑到水泥产业区位布局,区域性开发,企业集群式开发少,通常采取龙头企业区域内布局的模式,因此,建议龙头企业推动行业协会开展相关研究,政府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第二,由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政府驻外国机构、对外援助非政府组织的资源整合,组织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区域和国别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投资环境包括税收、水电路、环保、劳工等专题的研究。第三,加强信息的共享,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并且加强水泥行业协会与其他行业协会的信息共享,发挥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建议将研究成果整合为《中国水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展望》,有针对性地分析全球水泥供给和需求格局的变化,各国水泥产业引资政策的调整变化等,并对未来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预测,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二)构建政策支持、民心交流和企业制度创新等多层次的合作体系
投资对象国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在土地、劳工等领域较弱,政策稳定性较差、甚至是政局动荡不稳的情况下。首先,中国政府要通过双边或区域的谈判,在税收、水、电、环保、劳工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性政策,形成相对稳定、公平的投资环境。其次,要通过官方在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援助项目,加强与基层民众的文化交流,增强我国企业在当地解决和协调环保、劳工等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企业探索与投资对象国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制度模式创新,如在印尼征地过程中的“意向锁定协议”模式,避免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不同层次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建立传导机制,融合成促进水泥行业走出去的一体化体系。
(三)注重与当地投资人及其他国际性公司联合投资
由于我国水泥行业尚处于走出去的前期阶段,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尚显不足,对投资对象国的了解也显薄弱。因此,一方面,适应投资对象国本地化的要求,尤其是在矿山资源等领域,都有较严格的本地化规定,建议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模式,可以避免汇率变动。具体来看,成立合资公司,尽量当地采购,减少本币兑美元波动的风险。另外,更容易协调解决当地出现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获取、优惠政策的争取、以及劳工问题的解决等。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国际化经验较丰富的企业进行共同投资,以在短时期内能熟悉当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降低风险。当然,企业的国际化经验是其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联合投资也要保证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国际化运营能力的增强,不断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四)加强企业间自律与协调开展协同性的区域开发
通过加强企业间协调和自律,处理好企业短期投资与长期收益的关系,围绕投资区域的水泥需求与供给情况,开展协同性的区域开发。第一,加快国内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优胜劣汰,增强国内水泥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企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第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在对外布局方面,国内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要加强竞争与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对外投资在一定的区域内争取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从而获取区域开发过程中市场和技术垄断性控制的长期收益。第三,水泥产业链本身较短,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可加强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共同走出去。
(五)加快融资机制建设,完善融资体系
第一,整合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优化支持标准的设计,形成一个高效的、公平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体系。第二,基于亚投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多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的特点,建议亚投行在成立初期以主权贷款为主的同时,适当考虑与基础设施紧密相关的行业的非主权贷款,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信托基金和特别基金,满足水泥等行业的融资需求。第三,通过政府层面加强与投资对象国在投资国资产处置、风险担保等方面的协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步伐,为国内金融机构采取“外保外贷”的方式提供条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