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奇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宜昌方言助词“哒”的音变形式与意义
王磊奇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宜昌方言中的助词“哒”主要有4种语音形式,分别为本来的语音形式[ta],句尾音变形式[da],句中音变形式[a],以及在某些辅音之前带唯闭音的[a]。“哒”的语法功能可以通过“哒”不同的语音形式得到区分,“哒”的几种音变形式也可以反映辅音从弱化到脱落的过程。
宜昌方言;哒;音变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宜昌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成渝片次方言。宜昌市现辖5县、3个县级市、5个区,本文所有样本取自宜昌西陵区。宜昌方言中的“哒”使用频率极高,王作新(2003)指出 “哒”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助词“了”相似[1]。吕叔湘(1999)将普通话中的“了”分为“了1”、“了2”,“了1”分布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2],通常被认为是动态助词或动词后缀。“了2”只分布于句尾,通常被认为是语气词。宜昌方言中的“哒”也分布于动词之后和句尾。如:
(1)东西我已经拿哒。
(2)我拔哒牙哒。
(3)病好哒一个月哒。
以上句子用普通话表达,“哒”所在的位置都应该替换成“了”。与普通话中的“了”不同的是宜昌方言中的“哒”处于不同的句法位置时具有不同的语音形式。
“哒”在宜昌方言中可能出现的语音形式有四种,分别是[ta],在句尾辅音浊化可能变为[da],在句中辅音脱落为[a],在“X哒底”结构中“哒”的语音形式和[a]接近,但发音紧促。
2.1“哒”在句尾的音变
“哒”在句尾的分布分两种情况:
第一,附着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后面不再跟其他成分,如:
(5)我已经把饭已经吃哒。
(6)下了雪,地上全白哒。
如此分布的“哒”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功能。
第二,附着于名词或数量词之后,作为语气词,如:
(7)我去拔哒牙哒。
(8)这个病好了一个月哒。
分布于句尾的“哒”大致可分为两种语音形式,分别是有清辅音的[ta]和辅音浊化的[da]。
2.1.1语音形式为[ta]的“哒”
宜昌方言中没有浊辅音,“哒”本来的语音形式为[ta]。在会话语速条件下“哒”在语流中受到前后语音的影响才会发生音变,因此,在以“哒”结尾的强调句内或者某些要求说话人减缓语速的场合下,“哒”的语音形式就是[ta],如:
(9)我再说一遍,我已经把饭吃——哒[ta]——
(10)你没听清楚啊,我看-——哒——爷爷——哒[ta]——
在会话速度中,“哒”的辅音[t]多半会受到前面发音的浊气流影响浊化为[d],只有在少数韵母之后仍然保持为清辅音。宜昌方言韵母共33个①本文音系采用赵元任、丁声树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对宜昌方言音系的描写。,[ta]只有在少量韵母后不轻易浊化,表1是宜昌话中所有的韵母(缺ɿ):
表1 宜昌方言韵母
“哒”在表2中的韵母之后时辅音不轻易浊化(包括舌尖前元音ɿ)。
表2 宜昌方言中不易使“哒”辅音浊化的韵母
以上韵母以韵腹的发音部位排列,可以发现在两种情况下[t]不易浊化:一是“哒”前字的韵腹舌位低时;二是单元音韵母后“哒”辅音不易浊化。
2.1.2语音形式为[da]的“哒”
除了上一节单独列举出来的几个位于句末“哒”之前不易使“哒”辅音发生浊化的韵母之外,上表中其它韵母之后且位于句末的“哒”辅音一定浊化为[d]。例如:
(11)厨房里的盘子已经刷[sua]哒[da]。
(12)这次的事情就和上次的抵[tei]哒[da]。
(13)你不消找得他,他已经走[zθu]哒[da]。
(14)我和你拼[p‘in]哒[da]。
(15)事情我已经跟他讲[jiaŋ]哒[da]。
当句尾“哒”前的音节为开、齐、合韵尾时,“哒”的辅音浊化为[d]的原因是发音时口腔开度小且发音部位靠前的[t]容易受到舌位高的元音韵尾影响与之发生同化,导致清音[t]带上了声带颤动浊化为[d],但是正如表2所示,如果前面音节有舌位低的韵腹,那么韵母发音时的口腔开度大,不容易和口腔开度小的辅音[t]发生同化。而当句尾“哒”前音节为鼻音韵尾时,“哒”辅音浊化的原因是[t]带上发前面的音时鼻腔中产生的浊流,使得[t]向[d]转化。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以上列举出的不易使辅音[t]浊化的韵母前的声母为塞擦音、擦音、鼻音时,由于发这些辅音时送出的气流影响,“哒”辅音浊化倾向增大。
因此可以看出,宜昌方言中的“哒”在句尾的语音形式大多为[da]。
2.2“哒”在句中的音变
2.2.1“哒”在“动词+哒+X”的音变
张玉萍(2008)指出“动态助词‘哒’只要不出现在句末,都可以省为[a]”[4],我们认为这一表述基本正确,在一个句子中“哒”后还有其他句法成分的时候辅音都会脱落成为[a]。比如:
(16)我去拔哒[a]牙哒。
(17)我已经吃哒[a]西瓜哒。
(18)你也算出哒[a]气哒。
(19)你是不是喝哒[a]酒哒。
(20)外面下哒[a]雨哒。
(21)船员上哒[a]岸哒。
但在以下句子中,“哒”的语音形式并非单纯的[a]:
(22)买哒[at]东西。
(23)这件事压哒[am]蛮久哒。
(24)东西给哒[an]你哒。
(25)我算是倒哒[am]霉哒。
这些句子中的的“哒”发音收尾时紧促,语音形式分别是[at]、[am]、[an]和[am]。很显然,在这些例句中的“哒”受后面字的辅音发音影响,发生部分后退同化。一般“哒”后字的辅音为舌尖前塞音、鼻辅音的时候[a]会发生这种部分同化。
2.2.2“X哒底”中“哒”的音变
宜昌方言中的“底”和普通话中的“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X哒底”结构大致与普通话中的“X了的”相同。正如上一节提到的,“哒”在句中辅音脱落,语音形式应为[a]。但由于语气词“底”的辅音为[t],所以在此结构中“哒”的语音形式总是[at]。在宜昌方言中“X哒底”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在语义上要同时表达动作的完成和变化的时候(“哒”表完成义,“底”表变化义),宜昌人多使用 “X哒底”而不用可以表达同样语义的“X哒”。“哒底”同现频率高也使得[at]成为“哒”一个主要的音变,如:
(26)钱我给哒[at]底。
(27)盘子刷完哒[at]底。
(28)这次亏哒[at]底。
“哒”在句中的音变[a]常带唯闭音韵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哒[a]”完全与前面韵母结合,让动态助词“哒”仍然保有语音上的独立性。
3.1[a]与[ta]/[da]可以区分“哒”的语法功能
“哒”在句中的音变[a]具有区别语法功能的作用,音变形式[a]的语法功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1”,[da]与[ta]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要得出这个结论先要确定[a]的确是[ta]一个音位变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动态助词的语音形式。对于句尾“哒”和句中[a]的同一性,研究者似有不同意见。周同燕(2009)就把宜昌方言中的“啊”看做中缀,并且区分出了“啊1”、“啊2”、“啊3”[5],其中的“啊2”和“啊3”和我们这里在句中出现的“哒”句法表现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周同燕不认为我们所说的助词“哒”和在句中出现的“啊”具有同一性。而前文提到的张玉萍(2008)就把句中[a]看做“哒”的音变[4],但并没有予以证明。我们认为[a]无疑是“哒”的辅音脱落造成的音变形式,理由主要有几点:
第一,所有[a]分布的位置都可以替换为“哒”。例如:
(29a)车子到哒[a]站哒。
(29b)没有错哦,车子到——哒[da]——站哒——
(30a)我们比赛赢哒[a]底。
(30b)没有输,我们比赛赢——哒[da]——底——
第二,吕叔湘(1993:352)指出,“动+了1+宾”结构可以转换成把字句和命令句,但是如果把[a]视为独立的动态助词那么就会发现宜昌方言中 “动+[a]+宾”结构是无法转换成把字句和命令句的。
(31a)你扔哒[a]它。
(31b)※你扔哒[a]它吧。
(31c)※你把它扔哒[a]。
这说明[a]缺乏成为一个独立助词的依据。反之,(31b-c)例中[a]的位置都可以由[da]替换。可见[a]只是“哒[ta]”的一个音变。由此也能得出结论,[ta]和[a]两种语音形式具有区别语法功能的作用,而辅音浊化的[da]和句尾[ta]的语法功能完全一致,只作为语气词出现,表达变化的语义。当“哒”语音形式为[a]时,一般位于句中,作为动态助词,表达完成的语义。
3.2“哒”的音变形式反映辅音脱落的过程
罗常培、王均(2004)认为“凡是由较强的辅音变为较弱的辅音,也就是对于语音的继续的阻力较大的音改变为对于语音的继续的阻力较小的音的变化就叫做辅音的变化”[6],宜昌方言“哒”的几种音变形式刚好反映了辅音在语流中弱化直至脱落的过程。依照上文结论,如果把所有带辅音韵尾的[a]归为一类,“哒”在宜昌话中共有4种语音形式,分别是句尾的不受浊流影响的[ta]、受到浊流影响的[da],在句中受到后面辅音影响带辅音韵尾的[a]以及不受后面辅音影响的[a]。
“哒”的语音形式从[ta]转变到[da]原因是,如例(11-15)所示,除表2中列举出的韵母之外,当“哒[ta]”在大多数韵母之后时,会受到前面元音影响,辅音弱化,形成[da]这一音变形式。
而当“哒”位于句中时,其语音形式会进一步弱化为[a],罗常培、王均(2004)曾指出“有时虽不是许多辅音连在一起,但说话人为减少对于语音继续的阻力,把辅音减少。例如厦门话[tIɔŋ](中)[kɔ:k](国)连读作[tIɔŋɔ:k],[k]丢失……”[6]如(16-21)所示,“哒”的语音形式由[da]转变为[a]的原因也是如此。这样“哒”的辅音就经历了[t]弱化为[d],[d]也完全消失的过程,使得句中的“哒[a]”好像是和“哒[ta]”不同的动态助词。
宜昌方言中的“哒”主要有3种语音形式,本来的读音[ta],句尾音变形式[da],句中音变形式[a]。另外,“哒”在某些辅音之前为带唯闭音的[a]。通过对宜昌方言“哒”的几种音变形式的描写,我们发现和普通话中的“了”几乎等同的“哒”不同的是,“了1”和“了2”在语音形式上毫无分别,“哒1”和“哒2”在语音形式上的分别明显,“哒1”处于句中,语音形式多为[a],而“哒2”处于句尾,语音形式多为[ta]或[da]。从语音上就能很好的区分出二者的语法功能。这也侧面支持了汉语众多持续标记具有同源性这一推断,罗自群(2006)通过总结以往体标记研究成果,论证了方言中有很多持续标记都和中古宕摄澄母药韵“著”有关系[7],而同一个虚词分化为多个助词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在语流中所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语音分化,正如“哒”在句中语音形式为[a],就极易被误认为是与“哒”不同的一个动态助词“啊”。
[1]王作新.三峡方言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2003:184-18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1.
[3]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11.
[4]张玉萍.宜昌方言中的“哒”[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72.
[5]周同燕.试析宜昌话里的“啊”[J].南洋理工学院学报,2009,(5):20-22
[6]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84.
[7]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91-97.
责任编辑:陈凤
A RESEARCH ON THE PHONETIC CHANGE AND MEANING OF THE AUXILIARY“DA”IN YICHANG DIALECT
WANG Lei-qi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
There are mainly four kinds of phonetic forms of the auxiliary word,“da”in Yichang dialect:[ta],the original phonetic forms of“da”,[da],the phonetic change form at the end of sentences,[a],the phonetic change form when“da”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sentence and[a],the unreleased before some consonant.Grammatical functions of“da”can be differentiated by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of“da”.Several phonetic change of“da”can also reflect the process of the consonants from weakening to shedding.
Yichang dialect;Da;Phonetic change
H172
A
1672-2868(2016)04-0123-04
2016-04-11
作者信息:王磊奇(1993-),男,湖北宜昌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