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2016-09-19 12:55王尔新宋秀丽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第二课堂高校学生

王尔新,刘 飞,宋秀丽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王尔新,刘飞,宋秀丽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承德067000)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体质普遍下降、体育运动减少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学生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高校体育现状与国家培养目标的差距。提出采用体育“第二课堂”方式,来弥补常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目标需求等问题。并通过有效途径的实施,最终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应具有“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要求。

体质下降;第二课堂;终身体育;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体质状况的逐年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校乃至社会焦点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锻炼身体,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等任务,但目前体育常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目标要求。为了达到为国家建设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设者,高校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在有限的大学时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1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学生体质素质状况

1.1目前高校体育课设置情况

1) 当前,体育教学多是在教学中形成并经研讨后的规范教学内容,学生灵活性少,考试方法多是以一次性考核为主要评价手段。这种模式使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2)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文)规定: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课时[1]。虽然文件规定,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但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这样造成几乎大部分学校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而是松散、灵活执行。使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的师资、场地、学时等保障。

3)目前大部分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标准中没有养成习惯的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只有对学生的体能的考核、运动技能的考核、出勤率的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等。

1.2高校学生体质素质状况

1)人体体质素质包括五个方面,身体发育形态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适应能力。为了全面评价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状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家就对不同的人群、包括高校学生进行体质监测,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2)教育部关于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我国学生的爆发力、力量;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学生视力等素质连续10年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继续呈上升趋势。

3)特别是近期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更是令人担忧。2014年江西一名大一新生1 000 m体测中猝死、华东大学一大三男生1 000 m测试后猝死。2012年8月北京大学新生军训两周内,3 500名新生中有1 298人生病,累计看病5 649人次,军训第六天一天内有705名学生生病。

4)我校学生近两年体质测试情况分析。测试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我校近两年学生体质测试情况

从两年的数据可以得出,学生体质优秀率仅占0.2%左右,不及格率却占到20%左右。

由以上数据得出,我国青少年,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没有必要的身体健康素质,没有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更谈不上“终生体育”的习惯了。

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这种学时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质增强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一般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只有十几项,如限量开设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等。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造成限制。

2.2课外体育活动灵活性较大

各高校虽然基本都能采取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弥补课程的不足,但课外的体育活动,基本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参与人数有限,缺乏教师的指导。这种灵活随意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只是活动,达不到技能、素质等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2.3课程内容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侧重技能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引导,但往往忽略了教师在科学理论引导下的学生体育锻炼。一部分学生在常规课堂活动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增加运动强度,有的甚至违背运动规律来运动[2]。这样学生会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由此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宗旨。

2.4体育现有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虽然各高校都有明确的体育运动设施,但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部规定:学生应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学生一般集中到下午4点30分以后,导致高校体育运动设施严重不足。

2.5高校体育评价体系应有明显导向

各高校的体育评价体系本身存在着导向不明晰的问题。体系中基本没有养成习惯、“终身体育”的部分。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只是评价技能、场地等硬性指标,而没有涉及学生体育素养等元素,即忽视了兴趣、过程、体育意识等导向。

3 国家对学生体育、身体素质的重视

3.1宏观层面的各项支持

目前针对学校办学中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误区,党和政府多次实行措施,力图扭转这种局面,仅1999—2011年国家和省部就出台学校体育主要政策文件77份。

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明确指出:该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3.2高校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把强壮体魄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解放初期,清华大学,每周有4学时体育课,并为学生配置服装、运动设备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现有的条件,只能满足课堂教学,学生身体素质问题得不到有效重视,也没有必要的保障。但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必须牢记我们的使命: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加强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3]。

3.3终身体育为体育教育的灵魂

3.3.1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使体育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事情,二是在不同生活条件,不同领域中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终身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三大要素。学校体育是国民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它在某种程度上对国民终身体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2学校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前提

大学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时期。在生理层面上,他们多数生长发育已基本成熟,体质的发展处于缓慢增长期;在心理层面上,他们已成人,并有一定的自由度[4]。高校的体育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技能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制力、与人合作共事、吃苦耐劳等多种素质。

部分高校规定在校的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个小时,每周至少要参加1至3次体育锻炼。这种规定对大部分高校来说,虽然只是文件而已,但它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果坚持长时间有力度执行,在学生中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4 第二课堂,高校“终身体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4.1高校第二课堂含义

高校的教学计划给了学生充分自我安排的时间,学生在这种自由安排的时间里所从事的有益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5]。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安排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通俗讲就是把体育常规教学计划外的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活动,称之为体育第二课堂。它是体育课的充分延伸,能极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其运动习惯等。

4.2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优势

4.2.1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兴趣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绝大部分是由志趣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他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按照霍兰德兴趣理论,如果人所从事的活动与他的兴趣相一致,他就会自觉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达到最终目的。体育第二课堂,恰恰满足学生最大的心理愿望。

4.2.2课程方式灵活多样

在体育第二课堂中,学生们都是带着兴趣上课的,他们可以采取讨论、比赛、观摩、观看录像、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增强。

4.2.3第二课堂中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强迫性

第二课堂,是常规教学计划之外的课程,给了学生一个能够放松,自主学习环境。我们都知道,人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大脑学习的效率会更高。第二课堂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掌握,包括最后评价结果。这种氛围、评价体系完全按学生自主愿望来实现的,没有任何强迫性,学生没有任何压力。

4.2.4教学场地、设备具有创新性

采取体育第二课堂的形式,学生们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可多可少。他们的运动场地可依据需要,在教室、在操场、在室内、在校外、在舞台上等。这样可以由学生的能力完全解决运动场地、运动设备问题,并可创新性完成我们常规体育难于解决的问题。

4.3实现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

4.3.1指导教师多元化

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他们的自制力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欠缺的,所以为了保证第二课堂的目标,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教师作为指导。这种指导教师肩负组织、管理和专业指导的职责。指导教师首先必须是专业的,以便在有限的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给学生以专业水平的指导,以便保证第二课堂整体专业水平。再者,指导教师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体育教师、可以是行业专家、也可以是社会人士、同样可以是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等。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课堂的教师数量及水平。我们可以按照教学任务,适当给指导教师相应工作量,以保证他们的责任心。

4.3.2课程内容可是常规课程的延伸

第二课堂内容完全可以是常规课程的延伸。高校常规课程如球类、健美操类、竞技类、电子竞技、长跑、舞蹈、棋牌类等都可以作为课程门类。

这种常规课程的延伸,使学生有常规的体育基本理论、体育实践的学习,同时又有大量的第二课堂的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种课内课程延伸的第二课堂方式,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4.3.3体育社团可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社团中,体育类社团为数不多。为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高校社团的模式建立“体育社团”,同样也可以利用高校现有社团的形式,扩大“体育社团”的数量,最大限度发挥社团中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并有自然的稳固性。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体育习惯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便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的习惯。

4.3.4开放校内体育场所

据相关统计,目前高校能够经常锻炼的学生达到8.2%。这种情况下,一般高校已有体育场地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如果要达到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锻炼三次的要求,高校体育设施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开放所有校园体育场地,并适当提供必要的体育设备,为哪些想去锻炼的学生有场所可去,有设备可用。我们可以开放运动场、球类场馆、舞蹈类场馆、室内竞技活动场所等。并在这些体育设施周边布置体育文化印记,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体育文化的熏陶,以增进学生的体育意识,这样逐渐就可以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3.5第二课堂的考评体系

为了保证体育第二课堂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学生坚持不懈,并最终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必须把第二课堂考评纳入学生体育考评体系中。

在制定学生体育考核体系中,学生最终的体育成绩由常规课内和第二课堂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权重比例,可依据各学校的情况,按8 ∶2或7 ∶3运行。由于第二课堂有其极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我们不可能量化进行,可采取定性模糊评价的方式。如可采取把学生学期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作为标准。我们可以经过科学测算,把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最佳的周活动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列出标准,以此让学生来执行,潜意识加强了学生体育第二课堂的科学性和指导性[6]。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体育第二课堂类型,采取比赛形式作为最后成绩,可以组成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考评组,在学生课程结束时,进行体育比赛,按比赛名次作为评价成绩,如舞蹈类、球类等。

为了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他们每天锻炼的习惯,在学生体育评价体系中,如果学生仅是常规课上的成绩优秀,没有第二课堂运动的任何次数和活动,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能为优秀。

4.3.6在校园内营造第二课堂氛围

为了增强高校学生体质,逐步养成他们“终身体育”习惯,必须以校园良好的文化来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专业人士讲座的形式;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体系中加入体育健康元素;学校加大体育建设投入;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政策保障;校园广播、校讯通、简报、报纸、宣传栏等宣传体育健身知识、政策及体育意识等;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体育赛事来营造气氛,如街舞、球类、定向越野比赛等;

通过全方位烘托体育、运动、健康理念,使学生能够感受运动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潜意识引领学生去参加他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必将能够达到学生喜欢运动、有条件运动、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享受到运动的价值,这样就能养成了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1]张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学习与解读[Z].清华大学,2014.

[2]李怀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9-31.

[3]张艺宏.国民体质现状视野下的学校体育[R].成都体育学院,2014.

[4]施少伟.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探讨[J].交通部交通管理学院学报,2009(2):46-48.

[5]李美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6):25-27.

[6]成瑶.关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5-117.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Develop Habit of “Lifelong S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Er-xin,LIU Fei,SONG XIU-li

(Department of Sport Health and Art Education,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 of the decline of physiques and the decrease of physical exercis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kes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abou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tudents’ condition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social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to find out the gap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objective of national cultiv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us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nnot mee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arget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effective way to fulfill the target requirement eventually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lifelong sport habit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decline of the physiqu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lifelong sport;the effective way

2016-04-06

王尔新(1967-),女,辽宁朝阳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生教育工作的研究。

G8-42

A

1008-9446(2016)04-0063-05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第二课堂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