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兴趣 还原课堂本色
——从“车工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谈起

2016-09-19 07:45范亚勤
职教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工艺学车工中职

范亚勤

点燃学生兴趣 还原课堂本色
——从“车工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谈起

范亚勤

中职课堂教学存在“一头热”现象,很大原因在于传统固化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兴趣。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采用多样、开放、综合的评价方式,既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

中职;车工工艺学;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多年任教“车工工艺学”的教学经历,以点燃学生兴趣为根本,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手段,谈谈如何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

一、精心准备,亮色课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应是“课上一分钟,课前十分功”,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前准备开始。中职生文化基础偏低,理解能力不强,一旦课堂缺少吸引力,就会失去对专业的兴趣与向往。上好课的第一道关是精心备课,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贴近企业生产,精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让学习过程融入工作任务之中。表1为“车工工艺学”课程任务分解表,它以一般轴类零件为例,细化为6个项目实施,这一做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思路。

表1 “车工工艺学”项目分解(以车削一般轴类零件为例)

6个项目有机融合,每个项目都有4个任务组成。以场景开路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手段,课程学习从课中延伸至课前课后,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让枯燥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模式。值得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必须充分体现,紧紧把握课程方向,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需要拓展哪些知识点,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难点,需要教师有不断学习的冲劲,来充填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激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增添课堂的蕴味。

二、点燃兴趣,活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才能使事业成功。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首要任务是能挖掘、诱导、发展学生兴趣。[1]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兴趣转化为自我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需要设置教学情景。专业课程对初中毕业生而言,因跨度大导致学习困难者偏多,抑制了学习兴趣。如果能有效设置生产场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结合以上项目,不妨设置如下典型生产场景。

1.企业走访。车间实境是最好的场景教学过程,例如学习“零件装夹法”,企业生产车间师傅的演示,包括工程图样展示,可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不同零件的不同装夹方法,远比课堂视频或教师介绍来得快速而有效。

2.车间授课。针对“零件测量”,给学生展现的是在加工环节工人自检零件的方法和零件在入库前的抽检过程,让学生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各种不同的量具是如何使用的。

3.加工零件。针对“合理安排工艺”,要给学生看典型轴类零件完整的加工工艺流程,从而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是该先车端面还是先钻孔,才能提高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形位公差要求在生产加工时,通过何种方法来保证?用此类简单的工艺问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引领,动力十足

很多中职教师由于教学内容平淡,教学手段固化,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参与度,从而让人咀嚼无味。[2]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游离在课堂之外。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学习“识读游标卡尺”时,笔者设计“三级”任务:课前让同学们用游标卡尺测量5个典型零件,自我确定精度最高零件;要求每人完成“我的理由”文字说明;课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分别阐述;最后组内相互评比,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之时,也是学生掌握知识之时,达成共识,完成任务。曾经一位学生这样说,“我原本以为自己专业学习很糟糕,但这次识读任务很成功,让我对其他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有了足够的信心。”教学也许就在于教者的“变一变”,其教学效果就能明显提升。

笔者认为,以“任务安排”形式,既提高学生自信心,同伴的认可度,又让学习充满动力。专业课程教学贵在任务驱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任务难度颇低,一旦完成任务,对中职生而言,就是激励他们学习的好办法。当然,教师设置的任务要适当,要以“够用”为学习前提,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学生获得他人的赞赏,就会将兴趣转化为更加强劲的内驱力,使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

三、创新方法,优化课堂

学生往往面对教师讲台上无味的“滔滔不绝”,就会昏昏欲睡;但到车间实训时,个个生龙活虎,判若两人。可见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程度就不同。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笔者尝试以下特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一)工作导向,优化教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手段以理实一体为主,使教学内容指向职业性。我们不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射生命与活力。

比如加工工艺分析,采用企业零件作为学习任务,与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由感性到理性,充分关注中职生认知学习规律。工作导向下,既要教师重组知识与技能,还要教材、教室、车间、网络融为一体,通过与师傅共同分析零件工艺,结合实践操作过程,将课堂教学延伸,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企业真实环境下,有效培养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破解难点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课,学生在课前通过看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在网络上讨论,或查阅资料来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则是解决课前所学项目知识存在的问题,在师生探讨中,获得更深层次理解。教师要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条件。

例如“钻中心孔”的教学安排。课前下发预习单,通过网络与交流群等方式,了解中心钻种类、切削用量的含义、钻孔微视频,并完成任务单上传至教师;教师将问题采集归纳总结,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接着,走进实训车间,根据任务书内容,学会选择不同类别中心钻,以小组形式完成不同要求的中心孔。然后,老师集中讲解,先剖析任务完成的情况,请每一个组长对其他组中心孔作品进行评价,吸引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在互动、互学、互助氛围中,学生不再被深奥的理论困扰,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在不足中体会学习的奥秘。

四、激励评价,成就课堂

传统用分数衡量学生成绩,很难激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开放性综合评价,既保护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帮助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与激情。

开放性综合评价,是基于多元化评价手段,例如小组合作评价、任务单学习评价、师傅对作品评价、职业素养评价等。任务单学习评价或小组合作评价,尽管实用但比较传统,很多教师都很熟悉也尝试过,这里不再赘述。检验学生学习“车工工艺学”状况,最直接的方法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生产或项目制作。当学生真正动手做,自然展现学生的态度、思想、品行、精神,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等,与单向评价有很大差异。

根据冰山理论,职业素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个体立足岗位的技术条件,可以在短期培训获得;隐形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品质、沟通能力等,需要较长的时间,良好的环境,才能不断培养,这恰恰是人未来发展的关键。笔者在“车工工艺学”中设计“职业素养”评价表,如表2所示(采用三级评价制,满意填A、较满意填B、有待改进填C)。

表2 车削加工职业素养评价

通过不同评价方式,克服“一张卷子”评价的不足,再配合个性化“点评”,引发学生自主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过程评价,重视企业发展性评价,大大促发学生的情绪表现、投入状态与合作能力,强调的是在学习中贡献的大小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创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为岗位就业、终生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谢丽英.专业课“协作—反思—提升”基于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4(1):71-73.

[2]熊顺美.“以赛促教”促进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江苏教育,2014(1):68-70.

[责任编辑陈国平]

范亚勤,女,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G712

A

1674-7747(2016)21-0058-03

猜你喜欢
工艺学车工中职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材料工艺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相关探讨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中职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