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坤,倪士勇
实施“2+3”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徐政坤,倪士勇
对中高职衔接“2+3”分段培养运行模式进行了内涵界定,结合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实施的“2+3”中高职衔接模式,从一体化招生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到一体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基本上解决了“3+2”或“3+3”中高职模式下课程体系不能很好衔接和“五年一贯制”模式下生源素质良莠不齐的弊端。
中高职衔接;“2+3”学制;课程体系;运行模式;招生方案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为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总体看来,中高职衔接发展至今,还没有进入到课程和能力目标衔接的层面,衔接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选拔方式和学制设计上,而且不同的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分别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1]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实施了“2+3”中高职衔接,从招生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到一体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基本上解决了“3+2”或“3+3”中高职模式下课程体系不能很好衔接和“五年一贯制”模式下生源素质良莠不齐的弊端。
“2+3”学制模式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先进行2年的中职学习,再通过中间过程性选拔或录取性选拔,或通过高职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3年。[2]2年中职期内开设以职业为背景的文化课,兼设高职对口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第4学期参加高职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或录取性选拔。录取的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则继续中职第3年学习,期间主要针对就业岗位开设职业技能课,经培训和鉴定获取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安排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3年高职中的前2年主要以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为就业及职业发展打好基础,第3年为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证(中、高级)等环节,运行模式见图1。
在“2+3”学制模式下,为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结合现行招生政策和学院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2+3”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实施方案。本方案分别规定了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学生招生方式,特别是对高职招收中职生的时间、方式、考试科目、考试方法、中间过程性选拔和录取性选拔、学籍取得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以实现学生从中职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3]这一招生方案区别于现行的普通高考和对口招生,基本属于单独招生,只是招生对象为中职二年级学生,而不是三年级学生。
在此种招生模式下,中职学生第二年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中间过程性选拔或录取性选拔,或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成绩优异者将来还可以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二是继续完成中职学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这一学制既保留了中职学制,又使高职阶段学制和高职现行三年制学制相符,以便于教学和管理。学生中职毕业后,要获取毕业证书和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毕业后,要获取毕业证书和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不同岗位分级分类人才需求。
图1 中高职衔接“2+3”分段培养运行模式
中职阶段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见表1。平台课程主要以基础文化课为主,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课,部分开设职业素质课,开设周期约占1.8学年。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提高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二是便于和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普通高中生统一编班,执行统一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也因此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4]模块课程是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开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开设周期约占1.2学年,主要针对中职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并要求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表1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阶段采用“两体系三层次”课程体系。“两体系”是指将课程体系分为职业素养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两个并行的体系;“三层次”是指每个体系都由循序渐进的三个层级构成,其中,职业素养由行为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三个递进的层级构成,每一个层级开设相对固定的课程,这一部分全院各专业基本相同;岗位能力由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岗位拓展技能三个递进的层级构成,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图2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的“两体系三层次”课程体系。
中高职阶段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还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和第二、第三课堂活动。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等;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包括自主实践、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各类考证考级、科技活动等。
按照上述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2+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具体设置见表2。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学工处和教学系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合作办学领导小组,负责中高职贯通模式中的统筹协调。
(二)构建“中高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
成立由高职学院、对接中职学校以及行业企业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三方共同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就业面向以及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定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图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阶段“231”课程体系
表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3”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三)建立健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积极采用由中、高、企三方互评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采取“以实代理”、行进式、分段式等测试手段,与中职学校、企业联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测试。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3-11.
[2]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5-9.
[3]张金英.中高职衔接的“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33-36.
[4]刘洪波,李宗花,张虹.影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以护理专业高职“2+3”分段培养为例[J].继续教育,2015(8):34-35.
[责任编辑盛艳]
2014年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实施‘2+3’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ZHKT2014-009)
徐政坤,男,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倪士勇,男,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6)21-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