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的影响

2016-09-16 03:26张倩倩王亚楠傅涵涵
护理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老人院团体辅导

张倩倩,张 青,王亚楠,龚 雪,黄 毅,傅涵涵,曹 锐



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的影响

张倩倩,张青,王亚楠,龚雪,黄毅,傅涵涵,曹锐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干预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老年人孤独感量表和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为筛查工具,在孤独感较高的老年人中抽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7周后再次测量其孤独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水平。[结果]团体辅导干预实施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孤独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孤独感和依恋回避得分均有差异(P<0.05);试验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孤独感总分以及各维度孤独感得分存在差异(P<0.0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辅导能够降低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和依恋回避水平。

团体辅导;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依恋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入住老人院已成为养老的主要方式。老人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依恋回避和焦虑,极大地影响了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老人院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护,因此,关注老人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极其重要。团体辅导是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以团体为对象,促使团体成员在彼此互动中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可以为孤独者创造一个社交场所,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并改变孤独者的认知方式,培养其社交技能,从而有效降低孤独感。Bowlby[2]认为依恋是个体持续发展的过程,持续个体的一生。随着依恋理论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依恋的研究逐渐从婴幼儿时期延伸到成年时期以至老年时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能有效地预测老年人的孤独感[3]。本研究以调查得出的老年人孤独感为依据,设计团体辅导干预方案,探讨团体辅导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和依恋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7月—9月用老年人孤独感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选取在老人院入住的高孤独感老年人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入选条件:孤独感得分较高,年龄≥60岁,身心健康,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在团体辅导期间无终止老人院生活倾向者。排除标准:老年痴呆病人,有严重精神障碍病史、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自理的躯体病症的老年人。对28例高孤独感老年人进行编号,取得其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在保证分组同质的情况下对分组后的人员进行微调,如让性别分布更均匀、尽量避免同屋的老人或者关系较好的老人在同一组内等。对试验组老年人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按照伦理原则,辅导结束后对对照组成员采取同样的团体辅导干预。严格控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试验组1例男性老年人因病退出,3例女性老年人因探亲失访;对照组2例女性老年人因病住院失访。最后试验组实际10例、对照组12例完成观察。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老年人孤独感量表:采用河南大学白雪苹编制的老年人孤独感量表,包括存在性孤独感、情感性孤独感、社交性孤独感和归属性孤独感共4个维度和23个条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的形式,从“从不这样”到 “总是这样”分5个等级。计算孤独感问卷 23个项目的总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孤独感越强烈。信度系数为0.93。②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采用李同归修订的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法,范围从1分(一点不适合)~7分(完全适合)。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和0.77。分数越高,其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体验越高。③团体成员自我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选用适合对老年人进行简单快速评估的表情情绪评估表评估老人对自我参与的满意度,已有研究显示该评价效果良好[4]。7次活动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自我反馈表对成员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团体气氛、成员关系、参与团体后的改变、收获最大的主题4个方面。

1.2.2辅导方案①辅导名称和时间:团体辅导干预时间共持续7周,每周1次,每次90 min。辅导名称为“幸福夕阳红”,团体性质为同质、封闭和支持性团体。②辅导方案:共进行7次团体辅导活动,7次团体活动的名称分别为喜相逢、心相连、宝刀未老、亲情链接、五彩心情、话说生活和幸福快乐属于我。每一项活动与团体辅导的目标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③辅导过程:按照试验组人数将试验组分为“最美夕阳红”和“快乐夕阳红”两个小组。第1次团体活动前及7次团体活动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测试。干预前、干预后测试问卷均采用修订的老年人孤独感量表和亲密关系体验量表。④辅导人员:辅导者为护理教师,有心理咨询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背景,有着团体辅导丰富的经验。助手兼观察者为5名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参加过团体辅导并经过团体观察训练,且统一接受团体领导者的培训。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处理,数据统计描述包括均值、标准差,统计推断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团体辅导干预后两组孤独感及依恋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团体辅导干预后两组孤独感及依恋得分比较 分

2.2两组干预前后孤独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差异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孤独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比较

2.3团体成员对辅导效果的评价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内容、形式及收获等都有较高的评价,均用“笑脸”来表示,并肯定了团体辅导能减轻他们的孤独感。7次的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成员们均认为:团体气氛让我们感到舒服、愉快、温暖;成员间的互动使我感到满意,并感受到了组员的尊重和关心;在练习活动过程中认识了新朋友,自己身心愉悦,没有以前那么沉闷了。团体成员认为收获最大的主题为“心相连-信任之旅”和“亲情链接”。

3 讨论

3.1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本研究团体辅导方案根据老年人的认知行为特点,结合建立小组、角色扮演、写画练习和分享感受等多种途径,通过给予赞美、相互合作以及非语言的沟通等方法,对高孤独感老年人进行调整和训练,提高了其社交技能,从而减轻了孤独感。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孤独感总分显著降低,这与白雪苹等[5-7]的研究结果一致。团体辅导主题活动练习“认识自我、心相连-信任之旅”,引导老人探索自我的存在价值,减轻其存在性孤独感,建立了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培养了成员之间的默契;同时“亲情链接、五彩心情”帮助老人梳理了家庭关系,并帮助其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有效降低了老年人的情感性孤独感;通过分享老人院的生活感悟,对老人院建设提出建议,激发了老人对老人院生活的热爱和以老人院为家的归属感,因此老人院老人的归属性孤独感显著降低;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增加了老人的社会交往机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其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障碍,从而降低了老人的孤独感水平[8]。

本研究还发现:高孤独感的老年人社交性孤独感干预前后不存在差异。根据皮亚杰的刺激与反应的双向关系理论,当老人一方主动沟通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则这种社交刺激会逐渐减少。这也可能与老人院老人的性格特点有关,若老人团体辅导干预结束后没有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同屋没有参与活动的老人存在嫉妒心理,老人的社交就会存在障碍。除此之外,物理环境会促进或抑制社会交往的发生,如高孤独感老人可能存在害羞敏感心理,当团体中出现竞争性活动时,会引起其不合作和交流减少[9],导致社交性孤独感降低不明显。但从均值比较来看,社交性孤独感得分有所降低,表明辅导干预有效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3.2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年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影响Rotenberg认为依恋回避型的个体更倾向于不信任他人,而孤独感与不信任他人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依恋的自我和他人模型,高依恋回避的个体倾向于自我依赖,很少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等,并且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不愿从他人那里获得情感支持的需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3]。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依恋回避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辅导为其成员提供了互相关心和尊重的环境,满足了团体成员的需求和愿望,使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和信任感[10]。团体成员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和分享,建立起了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依恋关系,即团体依恋,这种特殊的情感联结使得老人在团体中交流增加,得到关心和支持,相互信任和依赖,因此,依恋回避在团体作用下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前后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无差异。这可能与老人院的特殊环境有关,选择老人院养老的老年人年龄大多集中在80岁左右,而入住老人院的老年人,大多数是已失去配偶,他们的依恋对象不在身边,且接近半数的老年人非自愿入住老人院;此外,老年人的依恋对象主要是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即使老人们接受了积极的团体辅导干预,仍然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但从均值的比较可看出,干预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比干预前低,说明干预仍然是有效的,可能因为时间较短,依恋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导致其差异不明显。

3.3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人主观认识的影响从团体成员对辅导效果的评价来看,绝大部分老人参与团体辅导后,态度更加积极乐观,社交范围扩大,与室友和家人的关系更加亲密,对老人院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团体辅导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帮助老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从同伴处得到帮助或为同伴提供建议,增强了其被认同感和自我存在感。同时,团体辅导可以看作一项具有趣味性和目的性的活动,既可以丰富老人院生活,又可以教给老人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使老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从而达到降低孤独感的目的。

4 小结

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降低老人院老人的孤独感,所营造的氛围使老人感到舒适,能够激发老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团体活动中体验到一定程度的归属感。老人院工作人员可以将团体辅导方案不断完善,并在老人院中逐步开展实施,从而可以提高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樊富眠.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29.

[2]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Vol.2:separation,anxiety and anger[M].New York:Basic Books,1973:35-36.

[3]汪涓.城市居家老人与养老院老人依恋与孤独感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43-46.

[4]刘滢,夏丽莉,吴金凤,等.性格色彩学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6):521-524.

[5]白雪苹.安养机构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47-53.

[6]许晓芳.呼和浩特市敬老院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干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39-40.

[7]罗茜.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41-42.

[8]Masi CM,Chen HY,Hawkley LC,etal.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loneliness[J].Pers Soc Psychol Rev,2011,15(3):219-266.

[9]Hill W,Weinert C,Cudney S.Influence of a computer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chronically ill rural women:preliminary results[J].Nurs Res,2006,55(1):34-42.

[10]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8(2):26-32.

(本文编辑李亚琴)

Influence of group counseling on loneliness and attachment of elderly people in nursing home

Zhang Qianqian,Zhang Qing,Wang Yanan,et al

(HOPE Nursing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Hubei 430071 China)

武汉大学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486093。

张倩倩,本科在读,单位:430071,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张青(通讯作者)、王亚楠、龚雪、黄毅、傅涵涵、曹锐单位:430071,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

R473.59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5.028

1009-6493(2016)09A-3169-04

2016-01-04;

2016-06-14)

引用信息张倩倩,张青,王亚楠,等.团体辅导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9A):3169-3172.

猜你喜欢
老人院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老人院擦出的爱情火花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刍议当代老人建筑设计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