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不同表现探讨

2016-09-15 07:50陈庆佩胡旻婧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河北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脊髓型肌电图源性

陈庆佩, 胡旻婧, 于 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不同表现探讨

陈庆佩, 胡旻婧, 于 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与脊髓型颈椎病(GSM)患者鉴别诊断中肌电图不同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收治的ALS患者24例、GSM患者31例,均进行常规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ALS患者肌肉失神经电位、mup时限波幅增高或增宽、单纯相发生率均高于GSM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觉神经缓慢发生率低于GS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S患者大多存在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无异常,而GSM患者表现为节段神经源性损害,大多SCV减缓,肌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型颈椎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脑干运动神经核与锥体束以及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GSM)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或者继发性改变作用于脊髓所引发的综合症状[1]。ALS与GSM具有相似的发病特征与临床症状,比如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主要临床表现均为锥体束征、手部小肌肉萎缩。但两种疾病的致病原因、致病机理、病程以及临床预后完全不同,而且ALS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GSM治疗中手术或者物理治疗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所以,在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寻找有效的鉴别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门诊与住院部治疗的患者。诊断为ALS的患者共24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1年制定的《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中的相关标准[3],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1 ~79岁,平均(57.22±14.9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肌肉萎缩,多数表现为拇指收缩肌,伴随肢体乏力并且表现为进行性病情加重,部分患者办法肌肉束颤或者锥体束征,CT与MRI影像学诊断未发现异常情况。诊断为GSM的患者共31例,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其中男性22例,女9例,年龄25~73岁,平均(52.84±16.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乏力以及麻木,还可能伴发有肢体肌肉萎缩症状,CT与MRI影像学诊断发现均存在一定程度或者不同节段的脊椎脊髓或硬膜囊压迫。

1.2 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院诊断治疗时应用肌电图检查,仪器选择为丹麦Keypoint型肌电图检查仪,选择3个以上肢体,不论是否存在病理改变,以同心圆针电极EMG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测定内容包括肌肉的静息状态电位、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用力收缩时电位募集相。所有患者检测肌肉卷包括胸段脊旁肌肉、胸锁乳突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肱二头肌、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拇指展短肌。所有肌肉均测量20个运动单位以上,异常标准为每部分肌肉出现2处及以上失神经状况,包括纤颤波或正锐波,同时计算患者肌肉电位的相位、时限与波幅。所有患者均测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包括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末端潜伏期以及波幅,SCV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末端潜伏期与波幅。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异常表现)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肌电图的各项检测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ALS组患者胸锁乳突肌、四肢肌肉的失神经电位、mup时限波幅增高或增宽、单纯相发生率以及脊旁肌的失神经电位发生率均高于GS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常规肌电图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n(%)

2.2 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ALS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指标中MCV减慢、ML延长、MNAP降低发生率与GSM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神经SCV减慢、ML延长、SNAP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n(%)

3 讨 论

ALS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超过40岁,在疾病进展的早期,累及肢体表现大多为不对称性,而多数患者为单侧的上肢或者下肢患病,在后期疾病的不断进展中逐渐累及到其他的肢体,还可能扩散至头部、颈部、躯干、呼吸机以及延髓肌。绝大多数的患者在病情发展的后期都会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呼吸肌群损害,从而引发呼吸功能性障碍,病情控制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控制病程的进展,最终由于呼吸肌群的麻痹或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疾病而最终死亡。到目前为止,ALS还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而GSM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疾病多发年龄与ALS较为相似,病情进展表现为慢性的进行特点,而GSM是能够有效治疗的疾病,在疾病进展的早期能够通过手术以及物理治疗的方式缓解病情甚至康复。所以二者的鉴别诊断对患者及时选择治疗方案、缓解病情有重要的作用。

ALS与GSM均为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源性损害,在肌电图检查结果中能够证明这一点。然后二者在神经受损的分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ALS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伤,而GSM的肌电图检查结果则存在明显的节段性分布特点。首先,广泛的神经源性损伤表现为对称性。3个肢体以上的异常电位能够认定神经源性损伤的特点,尤其是不存在临床症状的肢体。本次临床研究中ALS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四肢肌肉、脊旁肌均存在明显的失神经电位,电位波幅、时限以及相位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GSM组。其次,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的阳性率高也是广泛性损害的特征,更有作用的是不存在球部症状的患者。胸锁乳突肌的支配源为C2水平的前角细胞,较少支配员为C3以及颅神经的运动核。GSM则表现为局限性的神经源性损伤,绝大多数患者发病位置为第一胸椎至第三颈椎,最常累及的水平范围为C5至C7,在C2至C3的受累较为少见[5]。而本次研究证实GSM组患者在胸锁乳突肌失神经电位方面没有明显异常,四肢肌肉的表现较为明显,所以,胸锁乳突肌的异常是两种疾病的主要鉴别方法。脊旁肌的神经源性损害则是ALS的主要累及部位。而对于GSM患者来说,胸段脊柱的退行性病变能够累及神经根与脊髓的情况则不多见,所以在ALS诊断中胸段脊旁肌出现大量正锐波以及纤颤波也是发病的明显信号。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GSM患者脊旁肌电位异常率极低,显著低于ALS患者。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对两种疾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AL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明显降低,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则不存在明显的异常。GSM患者的MCV与SCV均出现明显的减缓。测定患者的SCV能够为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有效的诊断资料。可以说,ALS相比GSM,不会累及感觉神经系统,仅存在运动神经元异常,具有高度选择性。综上所述,ALS与GSM神经源性损害的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以发现 ALS的神经损害表现为广泛性,而GSM则表现为不对称性以及节段性。肌电图检查能够有效区别两种疾病的特点,能够为降低疾病误诊率提供有效的支持,对治疗指导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1] 骆文.肌电图在鉴别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1(20):2758~2759.

[2] 王书君,杜志峰,王绍美,等.多系统疾病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概况[J].河北医学,2015,21(7):1229~123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90.

[4]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5] 李亮,江美林,杨孝军.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603~605.

1006-6233(2016)08-132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8.03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2156)

猜你喜欢
脊髓型肌电图源性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