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尘
[摘 要] 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研究成果不斐,但也存在着教学实例缺乏等一些问题。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校园实践教学实例、社会实践教学实例这三种实例模式,是提升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品质的有效模式,其中,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基础,校园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升华。在运用这三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 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教学实例;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80-03
目前,学者涉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势”课)实践教学研究角度不一,归结起来主要有: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探讨,有的把它看作一种教学手段来研究,还有的研究“形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等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学术资源。但是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形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外延、必要性、重要性、优点方面,而对“形势”课实践教学实例的研究寥寥无几。二是少数学者虽然注意到了“形势”课实践教学的实例,但仅仅只是粗线条地、附带性地描述,缺乏具体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研究,而且研究成果少且分散。“破解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这是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根本路径。”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探讨理工科高校“形势”课实践教学实例运作模式,以期有助于推动理工科“形势”课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理工科“形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构建“理工科形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
一 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模式
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指在理工科“形势”课课堂内,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创设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的一种准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增强实效的必然途径。”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可用专题的方式,紧密结合“形势”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如组织学生进行“形势”专题讨论、辩论、热点问题点评、电影教学、视频教学等。在这些形式中,“形势”专题讨论是经常使用的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在这里,笔者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形势”课教学为例,运用“形势”专题讨论法,说明“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
首先,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拟好的题目告知学生。这是“形势”课课内专题讨论的基础与前提。所拟题目必须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思考,尤其是要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要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关,正如马克思所言,“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拟定题目之后,教师必须将题目及其基本理论知识点与讨论要求在上课前两周或者一周通过校园网发布,或者联系学生辅导员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进行准备,诸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背景、民众的反映、学者的观点、本人的认识及看法,等等。另外,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元,由寝室长负责,在宿舍内“预演”——交流、讨论,将讨论的结果归纳整理,推选出一名宿舍成员为代表在课堂内做主题发言。
其次,任課教师组织课内讨论,加以引导、点评。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先讲明讨论的规则及纪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平等、民主地积极发表看法,并允许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与反驳。同时,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偏差及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讨论出现方向性“脱轨”的观点及时调整,以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表现进行简要总结点评,使学生重新梳理与认识本次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在课堂讨论前,任课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影或者视频的主要片段。如播放《百团大战》《太行山下》《挺近大别山》等抗战电影,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史事。以影片《百团大战》为例。该影片讲述了1940年中国抗战处于最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5月有余,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阻止了日寇诱降的阴谋,迟滞了日军南进的步伐,打出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风,反击了“游而不击”的谬论,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影片气势磅礴地还原了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战场情景,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抗击日寇的战场,心潮澎湃,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学生观影之后,自然会忍不住进行热烈地讨论,并表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也深深感受到了所肩负的弘扬抗战精神、维护和平、推动发展、扬我国威的历史责任。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理工科学生学习“形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热情,同时也让理工科同学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为推动祖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 理工科“形势”课校园实践教学实例模式
理工科“形势”课校园实践教学,是指以理工科校园作为“形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在校园内组织一定规模的“形势”课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可以聘请有关学者或专家做专题讲座,也可以是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可以将“形势”教育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调动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接受教育,形成关注形势与政策的良好风气。
笔者曾以“‘法治中国从我做起”为题让理工科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形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理工科“形势”课校园学生演讲法,是指在理工科高校校园内,学生围绕某一“形势”主题展开演讲的校园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演讲中学习,在学习中演讲,具有以下价值:
第一,提高能力。学生在演讲前必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网络﹑社会等,收集“形势”课相关资料,然后加以综合归纳和取舍,最后将所得内容以书面或者其他方式存储起来。在收集、归纳、总结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形势”知识,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勇气与胆量,提高学生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增进了解,活跃思维,升华主题。演讲中,学生和老师不仅聆听演讲者的演讲,而且可以对演讲者进行提问。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又能活跃同学们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又能把演讲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三,加强交流学习。“认真聆听每位同学的演讲,吸取他人比自己更为成熟、更为优秀的观点。因为我们是同龄人,交流会容易许多。多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和成熟。”“在每一次演讲中,我能聆听到各个方面的最新动态,丰富了我的知识。”“通过演讲,我对许多同学有了新的认识。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一站上讲台,就变得非常慷慨激昂。他们十足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打动了我,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是一些同学经历了学生演讲后说出的心里话,显而易见,此法非常利于加强交流与学习。
第四,增强娱乐性与趣味性。学生演讲能让理工科校园气氛松而不散、严而不死,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以一种轻松互动方式将教学与乐趣相结合,让单一的理工科“形势”课教学不再枯燥,给原本乏味的“形势”课教学增色不少。
“‘法治中国从我做起”的演讲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教师将“‘法治中国从我做起”的演讲题目公之于学生。“‘法治中国从我做起”的演讲题目,是“形势”课简析内容的典型化,能拓宽学生的法律思维。教师在将演讲题目公布时,要对演讲时间、地点、方式等做出限定。(2)学生准备演讲。一般在演讲开始前的一周左右,教师把题目告知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准备工作包括分析题目﹑查阅收集资料、思考归纳﹑合理取舍,最后将其以演讲稿的形式写出。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准备工作。注意此阶段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如果准备不充分,将会严重影响演讲效果。(3)学生演讲。此阶段为整个演讲过程的核心阶段。演讲时,除了要求学生应控制好语音语速,还应条理清晰、声情并茂,要尽可能让所有同学和老师听清楚自己的观点。对于初次演讲者,可允许带演讲稿,而其他演讲者应尽量脱稿。演讲中,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不得讨论,可把不懂之处记下来,待演讲完毕后提问。(4)演讲结束时教师点评,并要求学生写好演讲总结。演讲结束时集体讨论,发表各自的心得体会、对此次演讲的看法以及对今后演讲的建议和意见。演讲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思考与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经验和规律,也可以是经过此次演讲的所思所想。可以让学生做出书面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和对演讲的认识应该会更深。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学生演讲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做好调节气氛和控制现场的工作。
三 理工科“形势”课社会实践教学实例模式
理工科“形势”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提高理工科学生认识与理解及掌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这对于深化理工科学生对“形势”课的认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意义卓著。其形式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旁听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以增强学生理解“法治中国”的内涵与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又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形势主题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代表参观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安徽省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这次参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启发、引导理工科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这次参观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二:一是教学准备工作。在参观前的一周,布置理工科学生收集新四军在淮南抗日的历史资料,如英雄集体“九女投江”、刘老庄连奋勇抗击日寇的事迹,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日寇在淮南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凤台城郊的三里沟大屠杀、大通“万人坑”、血洗黄柏郢等有关史料。还可以收集新四军军歌等。二是引領学生参观,主要环节有:(1)组织理工科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林中的纪念碑、纪念树。纪念碑在纪念林的最高处,必须走过37级台阶才能到达。教师告诉学生37级台阶的寓意是新四军在1937年成立。在纪念碑前,组织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肃立默哀,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也可以组织学生举手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陶冶革命情操,传承革命精神。(2)引领理工科学生参观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陈列馆是新四军纪念碑的具象化,是纪念革命先烈的场所。在陈列馆中,通过近距离观看历史实物,阅读翔实的图文资料,同学们能够对新四军抗战光辉的历史有深入了解,对英烈们的英雄气概产生深深敬意。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一张张记录中国矿工在日寇的压迫下艰苦劳动的照片,一个个生动展现矿工苦难生活的泥塑,以及白骨累累的“万人坑”照片,都在控诉着日军当年“残酷掠夺,以人换煤”的暴行,更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淮南矿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过着暗无天日、惨绝人寰的悲惨生活。在多功能厅放映的纪录片《丰碑》,同学们置身其中,仿佛听到当年新四军北上、东进的嘹亮歌声,警示后人居安思危,永远记住先烈,永远不忘革命历史,永远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理工科学生在参观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以后,都会油然产生爱国主义的激情,必然增强了理工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自然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力量的决心。
四 理工科“形势”课实践教学实例模式简析
在以上三种理工科“形势”课实践教学实例模式中,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基础,校园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升华。三种实例模式的混合应用,有助于提升理工科学生对“形势”课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探索“形势”课实践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丰富及完善“形势”课教学模式,推行“形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及其院校的应用,在更大范围内及更深层次上完善“形势”课教学模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囿于“形势”课课时限制,有时这三种方式完全利用并不现实。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最贴近实际,但因为可能变成部分人的汇报演出,极易引发个别同学的不满。因此,任课教师要注意平衡学生的参与程度,尽可能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校园实践教学实例模式及社会实践教学实例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形势”课的热情,但由于活动的组织成本较高,不宜长时间、多频率采用,可以偶尔为之。
“科学实施和开展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需要改变其形式单一的现状,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形式,使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要使理工科高校“形势”课教学真切地提质增效,就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形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断融合“形势”课的各种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故新.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困境及原因探析———基于湖南省六所高校的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2]罗佳.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郭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