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明确目标
——立体几何问题求解中关键条件的确定

2016-09-12 02:51天津市南开中学李稀琰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棱柱六边形对角线

☉天津市南开中学 李稀琰

把握关键,明确目标
——立体几何问题求解中关键条件的确定

☉天津市南开中学 李稀琰

在某些立体几何的试题中涉及距离、面积或体积,但这样的线、面、体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我们来构造确定.解题中若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明确目标图形,常可使解题事半功倍.下面举例说明.

一、明确定点

例1 设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P为面对角线AB1上的动点,Q为棱AB上的动点,求C1P+PQ的最小值.

解析:当点P在对角线AB1上的位置固定时,要使PQ最短,只要PQ⊥AB.如图1,由于C1P与PQ不共面,则需将等腰Rt△ABB1绕AB1旋转落在平面DAB1C1上,得五边形DABB1C1,如图2所示,当且仅当C1、P、Q三点共线时,C1P+PQ的值最小.

图1

作C1Q⊥AB于Q,交AB1于P点,则C1P+PQ最短.作B1E⊥C1Q 于E,得EQ=B1B=1,又C1E=B1C1· sin∠B1C1E=1·sin45°=,故C1Q=C1P+PQ=C1E+EQ=1+

图2

评析:本题的求解关键是确定点Q的位置,将空间问题平面化后,利用三点共线原理明确点Q所在位置是问题求解的关键.柱、锥、台等多面体或旋转体的表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最短问题,通常将其沿棱或母线展开,转化成平面几何中图形性质推理求解,即“立体图形平面化”.

变式1 如图3,在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P是对角线BD1上的动点,则AP+CP的最小值为_______.

解析:将△ABD1与△BCD1所在平面展开为一个平面,得到图4,则AC之长即为所求.

图3

图4

因为AB=1,AA1=2,AB⊥AD1,BC⊥CD1,

所以AD1=CD1=

在Rt△AD1B中,BD1=

评析:本题不必构造目标函数来求最值,因为P是BD1上的动点,所以选对点P的位置,使A、P、C三点共线,即可使得AP+PC取得最小值,因此将有关图形展开到一个平面内求解,即空间问题平面化,这是解答相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明确定线

在立体几何的某些试题中经常会遇到求距离的最值问题,欲求解该最值,需要我们先确定最值取得的位置,然后再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

例2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 AA1=1,点P为对角线AC1上的动点,点Q为底面ABCD上的动点(点P,Q可以重合),则B1P+PQ的最小值为().

图5

图6

解析:如图5所示,求B1P+PQ的最小值,易知当点Q位于AC上时,PQ可取到最小值.

连接AB1,将平面AB1C旋转至与平面ACC1在同一平面(如图6),过点B1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Q,则B1Q即为所求最小距离.

由由题目条件知,AC⊥CC1,AB1⊥B1C1,AB1=∠CAC1=∠B1AC1=30°,所以∠AB1Q=30°,所以AQ=由勾股定理得B1Q=,即为所求.故正确选项为C.

评析:本题将点到点的距离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同样利用平面化策略,将问题转化为点到线的最小值问题,点到面的垂线段长即为最小值.

变式2 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 为BC的中点,点P在底面ABCD上移动,且满足B1P⊥D1E,则线段B1P的长度的最大值为().

解析:对于动态问题的解答要把抓住其中不变的因素,如本题中的点P为面ABCD内的动点,但B1P⊥D1E,因此B1P在一个与D1E垂直的定面上.找到这个定面即可顺利解决问题.

如图7,取CC1的中点F,连接B1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G交CD于点H,连接AB1.

易知D1E⊥AB1,D1E⊥B1F,所以D1E⊥平面AB1G,即点P在线段AH上.

图7

又△GCF∽△GBB1,△GHC∽△GAB,所以,所以H为CD的中点.在△ABH中,易求得

1B1A=2,在△B1BH中,B1H=3,所以线段B1P的长度的最大值为3,故选D.

评析:定线与动线垂直,则动线在与定线垂直的定面内,找到这个定面即可顺利求解.类似若动线与已知面平行,则动线在与已知面平行的定面内等.只要抓住这些动态问题中的不变因素,则可找到问题的求解思路.

三、明确定面

例3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是棱D1C1的中点,点F在正方体内部或正方体的表面上,且EF∥平面A1BC1,则动点F的轨迹所形成的区域面积是().

解析:因为点E为定点,点F为动点,EF为动线,但EF∥平面A1BC1,故EF在与平面A1BC1平行的平面内,所以确定过点E且平行于平面A1BC1的定面是问题求解的关键所在.如图8所示,分别取棱A1D1,A1A,AB,BC,CC1的中点F,G,H,I,J,易知连接各中点所得六边形与平面A1BC1平行,所在点F在此六边形内.

图8

连接EG,在△EFG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EFG= 120°,故六边形EFGHIJ为正六边形,易求得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3,故正确选项为C.

评析:本题求解中关键是确定过点E与平面A1BC1平行的平面.另外部分同学可以作出该六边形,但没有经过判定就主观上认为其为正六边形.

变式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P是侧面BC1B1内一点,若A1P∥平面AEF,则线段A1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9所示,取B1C1的中点M,取BB1的中点N,连结A1M,A1N,MN,可以证明平面A1MN∥平面AEF,所以点P位于线段MN上,在△A1MN中,有

图9

所以当点P位于M,N时,A1P最大.

当P位于MN中点O时,A1P最小,此时A1O=,所以A1O≤A1P≤A1M,即,所以线段AP长度的取值范围

1是.故选项为B.

评析:点P是面BCC1B1内的动点,但A1P∥平面AEF,故A1P应在一个与平面AEF平行的平面内,因此寻找确定的平面是本题求解的关键.

四、明确定体

例4 如图10,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Q,R分别是棱A1A,A1B1,A1D1的中点,以△PQR为底面作正三棱柱,若此三棱柱另一底面三个顶点也都在该正方体的表面上,则这个正三棱柱的高h=____.

解析:利用三垂线定理易判断体对角线A1C与面PRQ垂直,故所求三棱柱的高所在的直线与A1C重合.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该几何体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呢?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既然高所以的直线与对角线重合,则该三棱柱的侧棱与体对角线平行,据此了确定该正三棱柱的位置,如图11所示,连接AC,BD相交于点M,连接PM,易判断PM平行于A1C,故PM为此三棱柱的一条棱,同理可做出其他棱(略),易知A1C=,所以PM=,故所求三棱柱的高h=

图10

图11

评析:本题只给出待求几何体的一个底面,欲求体积需要我们直观地构造出正三棱锥,那么如何构造?部分同学在解答时利用正方体的对称性,错误地认为所求三棱柱的另外一个底面在正方体的对称位置,而三棱柱的高所在的直线与体对角线重合,因此只要求出即可,再用减2倍,即可到事实是否如此呢?作出对称面后,易发现不能构成正三棱柱.因此上述解答错误.

变式4 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图12

解析:如图12所示,当点C位于垂直于平面AOB的直径端点时,三棱锥O-ABC的体积最大,设球O的半径为R,此时VO-ABC=VC-AOB=R2×R=,故R=6,则球O的表面积为S=4πR2=144π,故选C.

综上所述,在相关问题的求解中,只要确定关键的点、线、面、体的位置,问题即可简捷求解.同学们在解题中要善于找出关键条件的所在.

猜你喜欢
棱柱六边形对角线
知识快餐店 到处都是六边形
The Evolution of Stone Tools
理解棱柱概念,提高推理能力
创意六边形无限翻
立足概念,注重推理——以棱柱为例
怎样剪拼
怎样剪拼
空间垂直关系错解剖析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