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

2016-09-12 18:19王雨晴杨秀丽
世纪桥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区治理乡村

王雨晴++杨秀丽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乡村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乡村社区在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和优质社会服务等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关系弱化等问题。改进乡村社区治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促进失地居民再就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社区治理;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8-0075-02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城乡融合的过程,其目标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市和乡村差异化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治理有利于激发乡村内部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乡村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居住方式既可以满足居民对良好生活条件的需要,又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有效地进行乡村社区治理可以化解居民内部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城乡和谐发展。

一、乡村社区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一些乡村劳动力从农活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原有乡村结构被改变,出现“空心化”现象。地方政府通过“拆撤合并”的方式让农民集中居住,将闲置的、利用不合理的土地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建设村民安置小区。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多,农民在基本实现小康后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撤村并居”“留守人口集中居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社区逐步兴起。

乡村社区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村,又有别于城市的居民社区,它是由若干个传统的行政村通过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而成的较大的行政村,多位于交通便利的乡镇核心地段。乡村社区与传统农村的区别在于人口结构、管理手段、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功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乡村社区不仅仅是简单地人口集中居住或乡村翻新,其本质是让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关注居民的利益诉求,提高服务能力,减少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由于乡村社区成因多样,结构复杂,乡村社区的治理也面临很多挑战。

二、乡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土关系弱化,凝聚力下降

乡村社区的主要特征是农民集中居住,随着村庄的合并,打破了原本以血缘、亲缘、地域为纽带的传统的封闭的村居格局,村民关系渐趋生疏。同时,还有来自不同村庄的外来人员的加入,原属于不同村子的村民成为了共同的社区居民,曾经的乡土关系被弱化。乡村社区虽然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这种居住方式不利于村民间互帮互助,尤其是社区内公共空间较少,原有的乡村中沾亲带故的亲缘关系逐渐被组织化、制度化的规定所取代,村庄共同体的凝聚力被削弱。因此,乡村社区的居民如何成为“好邻居”是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转变乡村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要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二)体制和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之间在各方面的联系都明显加强,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虽然政府实施了很多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乡村社区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村社区将原有散落的村庄进行了整合,但是在管理中部分保留了原有的村级机构,存在同一社区内的居民归属不同的村委会和党支部管理的现象,这种方式浪费了管理资源,更降低了乡村社区治理的效率[1]。体制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只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观念,建立新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距,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

农业逐渐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作业,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民失去土地获得拆迁补偿款,因此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两类:一是乡村原有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土地变为工业用地,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原有的乡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依靠土地又无法再就业,这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劳动力的素质是制约再次就业的关键,乡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竞争力弱,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政府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多以家政服务和建筑工程为主,目的是帮助劳动力快速就业,但仅在数量上增加就业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就业的质量。

(四)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现象,不惜牺牲环境来赢得经济高速度发展。工业产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城乡一体化又为工业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而工业的发展又主要是以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2]。一些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但畜禽粪便等污染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居民对环境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同时,乡村社区居民原有的生活模式被打破,还留有原来的生活陋习,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随意丢弃,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改进乡村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构建有特色的乡村社区文化

乡村社区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居民提供住房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现代文明的精神家园。乡村社区正处在城市文明和乡土文化交汇的集中地带,构建有特色的乡村社区文化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乡土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上结合现代化的元素,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3]。政府部门是乡村社区文化治理的主体,在加大对乡村文化治理投入的同时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组织的组建,尤其是鼓励社区居民自己组建文化团体。通过以图书馆、社区中心、健身广场、文化室为基础,以有线电视、无线网络、广场活动等为辅助工具,举办各种社区居民喜欢的文艺演出,全面促进乡村社区文化建设。地方政府部门要明确乡村社区居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这样才能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借助文化活动的影响使居民逐渐转变生活方式和观念,使其向市民化的转变。

(二)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乡村社区承载了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效,政府提供必要的供给但并不等于政府要完全包揽,可以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有意愿的企业参与乡村社区建设和管理,使政府、市场、乡村社区居民等都参与到资源整合中。乡村社区处于兴起之时,各种基础设施都要逐渐完善,物业、交通、无线网络等服务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择优引进。引入竞争机制由多元主体参与管理乡村社区事务,有利于集中力量保证服务质量,既是对公共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又是对供需不平衡的一种补偿。在行政服务方面应秉承方便高效的原则,以提供窗口式服务建立乡村社区服务中心[4]。要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居民失去土地后看病养老风险增加,从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入手,建立乡村社区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倾斜,由国家财政、乡镇政府和社区集体经济共同筹集资金[5]。

(三)促进多种方式就业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可以以工业产业为主导配合其他产业建设引导社区失地居民合理就业。由于多数居民原来以农业种植为主业,缺乏其他专业技术、技能和资金支持,因此要想引导他们合理就业,转变职业融入城镇生活,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同时,还要对居民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法律常识,保障乡村社区居民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重点扶持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四)重视社区规划和环境治理

在乡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考虑到居民的舒适度和方便程度,采取就地改造和异地新造相结合的方式,将结构混乱分散、基础设施不足的乡村建设成为运作有序、设施完备、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文明乡村社区。由于各地乡村存在差异,在建设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因地制宜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科学制定乡村社区建设规划[6];要加快乡村社区的道路修建,以确保与城镇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居民就业,吸取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宜居生态环境,结合各地传统特色发展第三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乡村转型发展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晓红.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心村治理探讨[J].理论月刊,2014,(10).

[2]王晓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探析[J].理论月刊, 2013, (11).

[3]兰海洋.中国乡村治理的善治路径取向探析[J].领导科学,2015,(11).

[4]井世洁,赵泉民. 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基于苏南Y村“村社协作型”的个案[J].南京社会科 学,2015,(4).

[5]王帅,王宝刚.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与建设发展模式浅析[J].城乡建设,2015,(8).

[6]许峰,刘惠田,白淑军.当代国外乡村社区生态规划策略发展[J].小城镇建设,2015,(6).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社区治理乡村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