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摘要】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负责着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甚至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主要的管理对象,因此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的关系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构建方法以促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构建方法;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在思想养成阶段,老师、家长的教导以及行为会对其最终的成长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发挥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班主任岗位认知度低
在新课程标准的持续作用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新的教育方法正在不断被发掘。但是光有教育方法的改善还不足以达到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要求,因此学校的管理模式也不断进行着改进,但是在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缺陷。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人选多数都是由学校直接任命的,他们大都是优秀的各科教师[1]。但是在管理上的经验严重缺乏,并且对于班主任这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并不明确。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对学生以及班级公共事务的一种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身心等方面的培养职能。
(二)小学班主任过度重视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会出于对成绩的注重而对学生的态度有所偏差。与此同时,也会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施加一定的教学压力,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定的厌烦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且对于学生的其他兴趣重视程度不够,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兴趣安爱好,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缺乏对学生的耐心观察及辅导
目前的小学班主任多数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还兼任着任课教师的职责,因此在班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在工作过程中班主任教师既要管理班级的许多琐事,又要对课程进行备课,因此无暇对学生的家庭矛盾、情感状况、同学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及时的辅导[2]。而小学生在目前的年龄状态下,心智还并为完全成熟,极易受这些状况的影响,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其岗位职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走入校园之后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接触最为频繁。同时小学生还处于思想观念养成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的言行和管理办法极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班主任应明确自身职责,除了处理好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抛弃传统教育以师长为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人格上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积极与教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情感上的困惑进行及时的指导的纾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与小学生进行多方面沟通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以满足学生的主要需求为目的。小学生还处在对情感、事物进行感知阶段,因此在思考方法和做事行为方面还存在着不足[3]。班主任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班级内部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自己进行交流。进而能够充分的了解他们的真实内心和想法,并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也能够清楚地掌握,之后便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身心的引导,并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注重学生心理变化,管理宽严并行
小学生还处在情绪、性格不定的阶段,因此尽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管理上也不可过于放任,要采取宽严并行的办法。这就需要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耐心和观察力,经常深入班级观察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如果学生出现反常行为或情绪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4]。了解具体原因之后,在结合对学生逆反心理及厌恶心理知识的掌握,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管理过程中,班级一定存在喜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因此就要采取严爱并施的办法进行管理,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对于表现行为不好的同学要及时指正错误,严防下次再犯;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促进班级良好氛围的养成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只有清楚的认清自身职责,加深自身综合管理素质;积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真正需求与情感认知并加以引导。才能够与学生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远刚,杨文军.小学班主任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1,06:79-82.
[2]崔静秋.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钱澜.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现实挑战与应对——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34:7-10.
[4]王显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
育,2014,17:10.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