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伪”问题;反证法;悖论法;两难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55-02
【作者简介】王德明,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01)教师,苏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启发得当,诱导有方,经常有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通常会成为课堂的“亮点”,也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但也会有些学生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中的“伪”问题。对于这些“伪”问题,有些教师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回答,大多敷衍了事或一笑了之,而不是以科学的态度深究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导致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始终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教师搪塞和忽略的态度会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不再动脑筋,拒绝思考。虽然在课堂上教师犯不着对无价值的质疑或者荒唐的回答进行深入探究,但教师需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认识,耐心地引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并改正错误。
一、“反证法”矫正学生的错误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都是学生易错易混点,对于此类知识的教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再把学生“捞”出来,让学生产生出刻骨铭心的记忆。如我在回答对违法犯罪行为是否能够随意惩罚这一问题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预设的问题非常巧妙,问题的解决也相当有戏剧性。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鼠过街,我们应该怎么办?因为学生都很熟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话,所以在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几乎全班学生都脱口而出“人人喊打”。我紧接着提出:“老鼠”人人都可以随便打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出乎意料,他们在迷茫和沉思中隐隐约约感觉到:随便打“老鼠”没有什么问题,但好像还有些不妥。这样就将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之中。在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又巧妙地给他们搭了一个“梯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反腐败斗争中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们也可以过去打吗?学生在哄堂大笑中恍然大悟,无论是打“老鼠”,还是打“苍蝇”、打“老虎”都不是随便打的,都应该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来完成。最后师生达成一个共识:人人都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每个人的合法权利都要受到尊重和保护。即使对“老鼠”,也不能说打就打,也不是谁想打就能打,而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在这一教学环节,我提出“怎样对待过街老鼠”这一问题,看似突兀,但由于它与教学主题和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能够引发积极有效的讨论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尊重意识。在面对学生易错易混点时,教师借助“反证法”巧妙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将他们引向真理的彼岸。
二、“悖论法”唤醒学生的良知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不仅在于我们掌握了真理、拥有铁的事实,还需要依仗逻辑的力量。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仅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如在讲授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时候,就有学生站起来提出质疑,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比我国更民主、更先进。面对学生的这种质疑,有些教师有可能会认为学生思想反动危险而狠狠地批评一顿,导致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但又必须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此时空洞的说教肯定会被学生嗤之以鼻,强制学生放弃错误的观点只会适得其反,我决定以诙谐幽默的“悖论法”非常规地解答学生的质疑。我灵机一动,假装很赞成那名质疑的学生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都提出了“平等、自由、博爱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都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接下来,我话锋一转,提出一个命题:“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止穷人同时也制止富人偷面包和在桥底下睡觉。”这个命题又引起了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大笑之余我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这个命题是否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平等的观点?第二,富人是否会放弃豪宅和山珍海味,而与穷人争抢偷面包的机会和在桥底下睡觉的机会?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探索一起得出结论:资本主义法律最终制止的是穷人偷面包和在桥底下睡觉,因为富人根本就不存在这一项需求。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资本主义法律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民主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的、制度的和物质的保障,是真实的民主。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逻辑学的“悖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承载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在自由的思想中实现灵魂的正确归属。
三、“两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缺乏学生质疑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失去教师对学生质疑的积极互动,课堂只能是一潭死水。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哪怕提出非常荒唐的问题都必须正面给予有力的答复。如我在教学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批判宗教有神论部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万能的上帝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万能的“主”在主宰着一切。显然,对于学生的这个质疑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依赖于客观世界”的角度进行空洞的说教来解决了。当时我就借用了一个简单的命题——“上帝能否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这个著名的哲学“两难”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使学生们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了,但在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对这个问题如何回答,上帝“万能论”的观点基本上是可以排除了,万能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这时又有学生非常不服气地站起来“刁难”:“我并不信仰上帝或者任何宗教,我相信我自己,我坚信意识的作用,我是一个坚定的唯心主义者。”面对这个学生的质疑,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在三楼,我们下楼为什么要经过楼梯呢?我们可以不经过楼梯而直接下去吗?”这个问题再一次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有的学生叫喊起来,不经过楼梯下去不就没有命了吗?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人下楼不经过楼梯为什么会没有命呢?”这个结论大家都很清楚,万有引力规律在发挥作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可见,无论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需要经过楼梯下楼,唯心主义者不会因热爱唯心主义而不惧怕万有引力这个客观规律,从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吧。显然,我在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中避免了直接简单、呆板的发问,而是通过生动形象“陷阱”式的语言让学生在碰壁之中加深了印象,在自相矛盾的“两难”之中实现自觉自悟。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明白了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而且还生动地明白了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本课时教学任务,其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智慧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教师应努力用智慧的方式来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回答意料之外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已经游离于课堂预设之外时,教师需要依靠快捷的生成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问或者错误的思想。教师使用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运用逻辑的力量让“伪”问题无法自圆其说。因此,面对学生因错误思考产生的“伪”意识时,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实现正确的意识和思想对学生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