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安 罗毅洁 王志明
摘 要: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资源云架构手段,构建满足信息多元互动、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构建稳健的设施云、构建优质资源云和构建高效应用云三大举措,打造基于云服务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平台,面向院校、企业、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信息共享、课程建设、教学辅助和学习空间等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35-03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在区域内,开展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开放共享,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水平、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麻省理工大学(MIT)于2001年发起的课程开放运动(Open Courseware Movement),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其开放共享的理念、运作模式被全世界诸多高校和组织机构所关注、认同和仿效。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与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我国先后启动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全国1200所高职院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平台,这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存在几方面的不足:一是企业参与度低,整体建设质量不高;二是缺乏标准架构,还未真正形成开放式的资源云;三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未确定,推广与应用机制缺乏。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探索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资源云架构手段,构建满足信息多元互动、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平台总体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
一、以平台为基础,构建稳健设施云
职业教育资源平台面向区域职业院校、企业员工、社会人员提供服务。因面向对象数量庞大、需求复杂,对平台基础设施在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通过平台虚拟化和网络扁平化改造和升级,构建稳健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云。
1.构建虚拟化平台
通过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I/O等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把多台服务器相对独立的硬件资源进行“池”化,建立起一个大的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在统一的“池”上虚拟出几十台甚至几百台的虚拟服务器,从而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动态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职业教育资源平台面向区域服务,其用户量大,并发率高。同时,资源平台的在线学习视频点播需求量大,对平台的I/O吞吐能力、存储能力要求高。所以,资源平台对运行环境要求高可用、高性能、易扩展。虚拟化平台的建立,其动态迁移、零宕机的特性,使单台服务器故障不影响资源平台的使用,实现平台的高可用;通过虚拟化,部署多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大大提高平台的I/O吞吐能力,提高平台的整体服务性能;当访问量增大,可随时增加虚拟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当物理资源不足,可把新增服务器、存储纳入虚拟化平台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动态扩充。
2.打造扁平化网络
教育资源平台以“云”的方式提供服务,而所有服务是基于网络提供的,因此要求我们的网络低延迟、高带宽、多路径,以确保服务的可用性、用户体验的优越性。由于传统三层网络容易产生阻塞点和延迟,通过扁平化网络改造,取消三层网络的汇聚层,交换机直接连接路由器实现路由选择,简化了网络结构,从而缩短网络延迟,提高可用的网络带宽,并允许更多的路径通过网络。同时,网络结构由树型网络变成了星型网络,每台交换机都独立带工作站,具有连接下一台交换机的功能,网点扩容更简单便捷,满足教育资源平台的扩容需要。
二、以课程为中心,构建优质资源云
以区域产业支援联盟和职业教育研究会为重要依托,通过协同创新和共建共享,坚持以现代职教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解构工作过程,集成资源碎片,重构学习路径”的资源构建模式,以“资源碎片”为基本单元,赋予用户根据自定义逻辑链接创建“技术技能学习树”;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与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建设涵盖区域特色专业(或专业群)的职业信息、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资源、培训资源、实训项目库、素材库等6类资源应用库和1个标志性资源库,逐步扩展成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云。通过“购买集成优质资源,自主研发特色资源”的方式,为资源云平台的实质性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内涵支撑,真正做到基于网络信息平台、边建边用资源库、共建共享资源库,实现信息时代职业教育与培训开放式教和学的理想环境。
1.集成现有优质教学资源
为缩短建设周期,避免重复性建设,对于适合区域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采购、合作共享等方式引进,根据“6+1”资源库建设标准进行再加工,形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建设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资源建设质量和数量,达到先试先用的目的,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资源起到示范作用。
2.研发区域特色教学资源
一是面向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职业化塑造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素质类教学资源。二是研发代表区域产业“高、新、尖”水平的技术技能型教学资源,如应用3D虚拟技术,研发“虚实结合”、“技能进阶”的特色教学资源。
三、以服务为导向,构建高效应用云
1.信息共享服务
资源云平台主要为四类用户(学习者、教学者、职业院校、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为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平台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对教学者、学习者、职业院校、企业等四类用户分别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可由用户进行个性化需求定制,其主要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一是面向教学者提供的服务。教学者主要是指在平台担任授课任务的学校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和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教学者可依托平台融入行业,交流专业教学资讯,分享教学资源,提升业务能力,并打造一个开放式、个性化的数字化教学平台。
二是面向学习者提供的服务。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职业生涯导航、任务驱动、虚拟实训、学习评价、技能测评、考证服务、在线答疑、网络应聘等服务。根据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三种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点,分别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
三是面向职业院校提供的服务。平台面向合作职业院校集团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包括资源在线编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支持注册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数字校园平台的对接服务。为各院校用户提供资讯生成、信息上传与发布、人才培养方案定制、课程标准开发,以及依托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等支持。
四是面向企业提供的服务。行业企业可通过平台发布最新企业信息,为学习者、教学者了解行业标准、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前沿技术等提供支持。行业企业可通过平台发布企业岗位需求、岗位标准、岗位培训课程和岗位测试题,并可通过平台实现在线招聘和在线招聘测试,实现低成本便捷招聘人才。
2.课程建设服务
平台支持多种课程模式的建设,可以建立慕课化的在线课程,也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建设精品公开课程。支持建设简单的课程,同时支持建设基于知识点的复杂课程,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平台借鉴国内外主流的在线教育网站,设计了美观大方又符合国内外标准的课程模板以供选择,教师可依据个人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喜欢的风格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平台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友好的课程编辑器,对于文字的编辑排版提供了与Word相类似的功能,简单易用,教师只要熟悉Word的相关编辑,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学习,即可轻松掌握课程的编辑方法。在课程编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添加与之相关的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网页、作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书、知识点、期刊论文等。课程编辑器可以对插入的视频进行剪辑,设置任务点、防拖拽、防窗口切换等功能,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其他操作,保证学习效果。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插入与视频相关的图片、PPT,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同时为了检验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添加相关的测验,学生只有在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后才能进行后续视频内容的学习。
3.教学辅助服务
实现学校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从功能设计上分为教学统计分析、资料分享、互动课堂、作业考试讨论、课程共建和PBL教学。通过教学辅助,教师可随时把握各个课程的进展,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问题,并根据进度对教学活动进行修正,提供各种答疑活动,甚至是同步教学,以辅助在线学习。通过课程共建,教师可通过平台设计、搜索、编辑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源,并上传至课程中心,便于学生学习。通过平台还可设计作业、考试。通过基于用户行为的分析挖掘,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挖掘,向教师推荐可能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资源。
4.学习空间服务
为了让学生聚焦学习,平台提供个人学习空间,将学生关注的各种信息、应用集成在一个界面,成为学生的“个人书桌”。用户在这里可以定义所有自己需要用的APP,可以看到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话题的最新动态。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内容,都能在学习空间一手掌握。按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要求,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以服务用户职业成长和学习为最终目标,应用Web2.0等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6+1”教学资源库为依托,开展课程学习、信息检索、项目实训、技能测评、技术咨询、考证服务、知识共享与交流等应用服务,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继安,梁建胜.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9).
[2]罗毅洁,王志明,谭继安.云服务环境下区域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协同共建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罗毅洁,王志明.面向区域的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共建策略与运维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4]周邦瑶.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框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5]董瑞丽,邱俊如.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