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而今中国教育界“何以为师,以何为师”的话题随着社会道德的下滑日趋凸显,以“仁孝”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偏离本位,盲目追求西方“十”字型甚至“丁”字型文化,“孝子”变成了孝顺儿子。当今世人眼中教师与古时“巫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的集大智慧于一身之人)“天地君親师”的上榜地位及“以吏为师,官师合一”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此是何因?本论文试图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陈述师尊及其失落之因并从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等方面谈及师尊重塑的可能性。
关键词:传统师尊 师尊失落 教师专业发展
一.何为传统师尊
1.教师是“巫”师
徐文斌老师在《上古天真论》中说,“巫师”是上通天,下通地,沟通死人与活人的中间灵媒。古时的“巫师”是集大智慧于一身之人,是中国历史上的智者、慧者,只有智慧双齐之人才配为师。从根本上说,要能为人师,就应具备巫师之能,可当前的许多教师,除了懂某一门专门技能知识外,似乎缺了些“巫”的其它特征。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明确告诉我们,教师首先要懂为师之道——传授给学生怎么样做人(生存处事为人之道),即传授给学生孝敬长辈的孝道、尊重他人的敬道,感恩他人的恩道。其次教师的任务才是知识文化传授,韩愈的话很好的诠释了教书育人的乱序和当前教师培养目的混乱的根源。教师是培育人的人而不是教书匠,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要达此目的,首先要做的是传道而不是授业。总之,教师想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巫”的智慧也是枉然。
2.教师是上榜之人
在中国历史上,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地位很高的人,曾是“天地君(国)亲师”的上榜之人,地位仅在父母之下。也曾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一度出现过“以吏为师,官师合一”的盛况,只有为师之人才配为官。曾几何时,教师成了“臭老九”,教师成了“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贫无赖做先生”的无赖选择。当然其中地位的转变与很多非教师自身因素有关,比如社会对成功的评定底线和标准,家长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改变,学生脱离传统思想的想事做事方式,但教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3.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教师是以育人教书为职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人师,人师是以育人为主要目的,而经师是以教书为主要目的,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目的,教书只是实现育人的一种手段而已,显然,只有当好人师才是教师为人师的根本。人师的成分应该大于经师才符合教师的根本,可惜很多时候,教师们更关注的是教书而不是育人,把有目的的培养人这一区别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根本性的特征忘了,把实现育人的教育教学目的手段——教书作为目的本身了,从根本上说错待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目的了。因此,作为当代教师,首先应关注为人师,其次才是关注为经师。
二.师尊失落
“何以为师,以何为师”的话题随着中国社会道德的下滑日趋凸显。学生是教师的弟子,“弟子”二字包含了、也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弟”字说明了教师和学生有朋友的情分。“子”字说明了学生是教师的子女,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生活学习中保护爱护学生犹如自家子女,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学生的父母,对学生要有父母般的情怀,没有此种情怀就不配被学生称为教师。总之“弟子”二字恰到好处的谱写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可惜现在许多教师不清楚其中的含义,也是当前教师师位下滑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教师真能以学生为“弟子”,以“巫”师的要求规划自己,在教学中避免失衡、失范、失偏及阻隔。难道教师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下匾(天地君亲师)之人?难道教师会陷入“学生见了教师主动打招呼至学生见了教师躲着走甚至对教师视若盲堵”的窘境?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目前教师师位的下滑,不光是教师自身应反思,社会也应反思,家长更应反思。社会评定人成功的基准必须破除“钱权”,回归“仁义礼智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着重于孝亲、尊师、重道(恩道)。鉴于此,人们呼吁教师师位的回归,也即是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迷失的不满和担心。道德想要回归,教师师尊的重塑是基础,是标志。
三.传统文化归途中发展教师专业——重塑师尊之径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机构中,依据社会需要,对受教育对象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和谐发展及社会化的社会个体。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发展,需要有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直接关系教师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工作是良心工作,教师在思想上影响着整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提升,犹如一些人说的,徒手杀人大不了以死抵命,但教师以慧命杀人,不是抵命就能解决的,这涉及到几倍甚至数几十倍的慧命之债,命低不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亵渎。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展及途径。
1.力当人师,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要成为灵魂之师,教师还得具备师之灵魂,即是说教师要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道德,教师的专业道德又叫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在与社会、他人及集体的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观念品质。作为教师,首先是社会人,要能爱国守法,要能在与人的交往关系中发展体现自己的职业道德,因此教师应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领导,应尊重服从;对同事,应团结协作;对家长,应经常与其联系;对学生,应尊重、真心、严格要求;对自己,严于律己、终身学习、不断学习前沿与非前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理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社会人才,要达此目的,首先得对其进行孝道教育,只有培养出了学生对家,对父母的爱,才有可能实现其爱的转移,进而培养孩子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爱心。
2.争做“巫”师,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巫”师是集大智慧于一身之人,一位真正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巫”师,有广泛的文化知识作为为师基础,力求学富五车。其次,教师应拥有精深专业学科知识,这是受到学生尊重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教师不能仅就专业而专门教授,而应有相关学科知识作为其补充,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也了解其关联课程,为学生拓展空间和领域。再次,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其教育对象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尊重。
3.力行“吏”师,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古时以吏为师,是让学生跟官师学会为官之道。现代教师也应具备古时官师的处事及管事能力,当然要具备这种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核心,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沟通合作及反思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发展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能力等,把自己拥有的广泛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实践知识,在了解学生、教程、环境等的基础上适时传授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切忌独断专行及任人随喜。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管理好班级,学会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及校外各种力量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发展的条件之一。当然,教师是人,人无完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反思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其予以纠正。当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失却了专业能力,自然不可能赢取学生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
4.融合传统,争创风格,形成自己的专业自我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一旦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便形成了自己的专业自我,在这一阶段,教师关注点不再是自己的生存技能(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而是学生整体发展的需求,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要求。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是获取学生尊师的基本条件。
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得尽量避免在教育教学中违反传统的不适宜思想与行为。因为教学的失衡、失范、失偏与教学阻隔使得教师与学生间有了许多不协调的音符。鉴于此,教师首先要敬道(尊重自己的职业),保证所授知识的科学性,保证所用教育教学方法能结合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师尊师。其次,教师需要敬业(用心研究了解学生),认识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教育等外因而外,还有内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外因素和学生周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用多元替代单一评价方式,实现师生、生生、生师互评,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再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稳住“弟”的关怀,把握“师”的威严,这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之心。
总之,教师只有结合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专业道德、拓展自己专业知识、发展自己专业能力和形成自己的专业自我才能重塑师尊。
参考文献
[1]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天年[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2000(9)
[4]南怀瑾,论语别裁[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4)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6]蔡礼旭,细讲弟子规[M].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7]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教育学讲义[M].2015(5)
[8]Nias,J.Teaching and the Self. Perspective 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belopment.1989
[9]Connelly,F.M,Clandinin,D.J.Shap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Stories of Education Practice. 1999
(作者介紹:张琼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