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2016-09-10 07:22龚雷雨吕红日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科院教科研无锡市

龚雷雨 吕红日

追求有质量的优质均衡,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2008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义务教育的公平度、优质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

教科研角色定位

无锡市义务教育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进程一直保持同步。20世纪90年代初,无锡市在全国较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无锡市在21世纪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抓住机遇,连续实施改薄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使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位于江苏省前列。

无锡市将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定位为高位均衡。所谓高位均衡,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发展阶段方面,无锡市义务教育已能够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保障各市(县)、区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群体问的优化配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区家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其次,在发展内容方面,高位均衡发展追求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在育人目标上主要体现为: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不仅要确保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创造力和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应有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发展学生在认知、情感、学习态度、公民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建设特色是途径,倡导建设特色学校,鼓励学校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立足办学传统和优势资源,创造条件提供适切而有效的教育,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另外,无锡市教科院作为全市教育科学研究专业资源的制高点,对全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的提升担负着“重点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市教科院的角色担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研发中心。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机遇,整体设计课程格局,全面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方面,帮助学校建立并拥有自主构架校本化课程体系的权力和能力;在课程能力方面,帮助教师将专业成长路径从课堂教学能力转向课程开发和课程执行能力上来;在课程视野方面,帮助学校构建“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满足学生国际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是教学研究中心。深入课堂,聚焦问题,实现由灌输式到建构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课堂形态,需着力改变几组课堂关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的高效课堂;从师生不平等转变为交往互动的民主课堂;从强调个人竞争转变为协同学习互惠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学习权、探究权和思考权,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三是科研指导中心。要以重大项目和专项课题为依托,加强项目(课题)集群的理论培训和方法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发挥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专家型校长和科研型教师。

四是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保障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源性动力。教师学习的方式主要包括从教学实践的案例中学习、与同事的合作中学习、从对话研讨中学习。因此,教科研工作可以围绕“实践”“反思”两个方面丰富和优化教师的学习环境,贴近教师的发展需求,扎根教师的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义务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越来越明显地聚焦于课程、教学和教师。因此,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确定路径、手段和策略。这需要教科院的深度介入、广泛参与和专业引领。

二、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

教科研务实行动

一是夯实专业基础。无锡市教科院提出了“制度治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的办院宗旨,强调教科研工作的专业引领,提高教科研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教科研员占据“理论前沿”,构建理论高度和深度,及时追踪国内外课程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基于无锡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科研特色。

无锡市教科院围绕“学习力”“研究力”“指导力”“示范力”“合作力”“创新力”等,定期开展学习研讨,赴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学习,并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长期建立“互助式’’合作关系。大学研究者和教研员一起走进课堂,共同指导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在合作指导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构建培训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教科研指导作用,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无锡市教科院精心组织实施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无锡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和市中小学教育名家培养工程,采取“逐级培养、分类指导、辐射带动”的策略,通过广泛设立名师工作室和组建无锡市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等形式,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无锡市教科院构建“校本培训、教研培训、集中培训、自主培训、合作培训”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形成了“教、研、学”互为一体、相互支持的培训体系。在校本培训方面,建立以校为本的课堂培训规则,且以教师为主体,推进培训重心下移,把教学的研究场和工作场下移到每位教师的每节课上;在教研培训方面,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化效果反思和经验总结,促使实践的研究化和研究的实践化,促进教师在“教、学、研”中不断完善、发展、创新;在集中培训方面,各教研员集中组织开展教材培训、课标培训、师资培训和教学观摩,同时组织课堂研究、教学探讨、理论学习和学术对话;在自主培训方面,教科研员、编辑部积极传经送宝,送教下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理事单位的教师举办讲座、交流、解疑等活动。这些活动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求,分科分段、分层次、有目标、有重点地提高了全市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是转变工作方式。教科研员特别重视“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校本研修,重点围绕教学核心过程组织开展教研工作。尝试变革创新研修方式,从“有效传递模式”向“合作建构模式”转变。教研员和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上课,一起研讨,注重规范学科组建设,完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做好公开课教学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和研讨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积累经验,提升常态课的教学水平,将研修活动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内在需求和鲜活的教学经验之中。

倡导以校为本研究教学,开展教学指导;以特色教研为突破口,开展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这通常是由两所以上的学校联合教研,实行“同课异构”。活动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首先是确定主题:选择课改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围绕同一个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其次是组内备课:学校之间不交流,各自独立备课,备课设计、试教调整由年级组内教师合作完成,原生态地展现各学校的研究成果;再次是教研共享:呈现若干真实的教学案例,备课组长围绕课的设计、试教、调整的整个教研过程进行交流;最后是专家点评:肯定研究成果,并提出问题和指明方向,为后续研究服务。联合教研活动聚焦热点问题,变“要我研”为“我要研”;注重合作反思,变个体发展为群体智慧;指明研究方向,变局部研究为序列研究;创新教研方式,变单一教研为合作教研,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三、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

教科研创新策略

1.引导创建学校文化特色

无锡市将文化立校作为推进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工作的重点。建立支持特色发展的制度和机制,鼓励各学校有效发掘和利用本校的优势,科学设计学校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推动“一校一品”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树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如今,有的学校在德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提升了办学品位,创建了具有教育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学校品牌。

例如,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始终以“儿童教育”为主题,先后进行“乐学教育”实验、“人格养成”教育、“自主创新性学习”研究、“小公民道德意识养成”“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基于儿童立场的“乐学教育”文化体系;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以“给孩子一百种经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经历课程”,走出了一条体现时代教育新理念,富有实践创新意义的素质教育之路;无锡市兰亭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在教科研员的帮助下,学校确立了以书法教育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坚守,现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精品课题行动”提升教育研究水平

“精品课题”是无锡教科研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无锡在江苏省是最早确立“中小学教师精品课题”的理念和思路的,在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首肯后被其他地市陆续借鉴。“精品课题行动”通过创新教研机制,加强教、学、研“三位一体”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精品课题建设行动的基本流程是: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即以教育部和省、市规划重点课题为重点开展优质项目研究;专项管理,阶段调查,即建立精品课题专项管理档案,分阶段进行专项课题管理及研究情况的调查;课题研讨,开展培训,即举行精品专项课题研讨培训活动,形成“市规划办一区教研室一科研中心组一同类课题协作体一精品课题负责人”的培训管理和学习交流团队;健全机制,过程管理,即重点做好过程管理,建立长效促进激励机制,促进科研骨干的可持续发展,培植更多优秀科研成果;成果总结,提炼推广,即定期举行精品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提炼分析研究成果,做好宣传推介工作。

“精品课题”行动促使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重视教科研工作,带动大量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研究的行列,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研究的“草根化”进程,快速提高了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在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申报的无锡市精品课题项目“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江苏省天一中学申报的“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均获得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申报的“少年农学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获得二等奖。

3.初中学校共同体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无锡市教科院打破现有的区(县)管理体制,遵循“自主、自愿”原则,跨区建立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首批无锡市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有23所学校,共结成12对互助发展共同体。共同体设立常规事务协调机构,实施成员学校轮值制,独立或联合承办例行的主题科研活动,倡导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重视教师研究方法指导,突出“教师参与专题论文、案例评比、说课赛课”等活动。

共同体设有专业学术指导机构,以保障活动的专业性、学术性;设置“专家报告”“校长论坛”“名师讲坛”等平台,建立“专家、校长、教师”对话机制。活动由“教师上课—专家点评—集体研讨—教授讲座—课题开题—学习反思”七个板块构成,全面提高专题活动的针对性、整合性、实效性。

共同体学校坚持评价反馈制度化。轮值学校全程纪录每期活动的过程要点,总结反思主题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常规事务协调机构编制相关问卷,调查共同体成员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反馈,并就下次活动提出建议。无锡市教科院对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发挥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具体负责指导建设工作,建立教研员分工联系共同体学校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学校的合作交流,督促和推动共同体建设取得实效。

4.“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探索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之路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做“有灵魂”的教育,学校要从学生出发解决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应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二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应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三是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帮助学校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评价观,用合适的课程与教学适应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

无锡市教科院从2014年开始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以“回归育人本原、教育服务大众”为追求,在“完整教育”理念下,逐步改变“分数文化”,扭转单纯以学业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为质量指标的应试教育倾向,探索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新路径和新动力,在素质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建设一批高质量学校。该项目初选25所培育对象学校,通过实地考察、规划论证,帮助学校明确定位,寻找亮点,确立生长点,主动发展,合作研究,建设成为自觉坚守教育核心价值,不挑生源、不争排名、管理规范、品质优良的“新优质学校”。

随着“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优质教科研服务”为指向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在内的学校变化已经逼近制度层面的变革。受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的环境影响,学校内生性需求促生出主动发展的愿望和寻求良性发展的动力。无锡市教科院通过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撬动全局的项目建设,发挥教科研专业服务对教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校的内驱力,提升学校的主动发展能力——通向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教科研经验。

无锡市未来的义务教育发展,将用教科研的优质服务在更深层面上推进学校的持续改进,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深度学习”为中心推进全市教学变革;坚持将“高位均衡、质量提升”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不断拓展和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无锡提供更专业的教育支持。

猜你喜欢
教科院教科研无锡市
湖南省2019年教育科研扶贫现场会召开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