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难点分析

2016-09-10 07:22熊华勇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难点初中语文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本解读时的难点;迁移运用时的难点;朗读表演时的难点;创造提升时的难点。其中,文本解读的难点表现为四层面:品质性解读;价值性解读;审美性解读;创造性解读。而品质性解读是其他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面解读的前提和基础,其难点在各个环节和方面均有表现;大多数诗歌的价值性解读常常成为难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难点

语文教学可以简单粗略的分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不管是在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中,教师都会面对诸多的难点和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的瓶颈和难点,既是令教师发怵的,也是让学生感到恐惧的。我们必须弄清楚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若深究原因,可以发现,宏观上应从三大方面展开分析:一是教学系统的结构分析;二是作品所属的系统之分析;三是教师与学生之主观差异的分析。微观上应从作品作为内在自足的艺术世界的内在系统进行分析。

教学系统的结构因素主要有:A.教师;B.教学内容(主要是范文文本);C.学生;D.课标总体要求;E.时空条件(主要指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代特点。宏观上指时代环境条件,如世界整体的生产力水平,文化一体化程度,民族国家的国际地位、综合实力,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文化传统,国民的整体素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的文明程度等等;微观上指教师和学生具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条件)。语文教学可以表述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根据课标总体要求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种对话和互动活动。A、B、C、D、E这五个主要的结构要素之间又构成许多对立关系,比如A与C、A与B、B与C、A与D、B与D、A与E、C与E、D与E、B与E等等。这其中任一对立关系作为制约因素都可能成为语文教学要突破的瓶颈和难点。可以明确地说,语文教师在从教时,应该对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有适切的考虑和认识,对其中的重要因素还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观念,以为语文教学奠定好的条件。

作为教学内容的文章作品(这里只限于文学作品)所属的系统,我们运用业已认可的艾伯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来分析:一是作品因素;二是作者因素;三是读者因素;四是世界因素。这四者构成一个以作品为中心的内在自足的对话交流系统。四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对立相互沟通,充满了矛盾。从诗歌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首先作为读者主体而与作品、作者、世界构成矛盾对立关系,教师自己要先解决他与作品、作者、世界的矛盾,然后才能进而引导学生解决他们与作品、作者、世界的矛盾,从而实现诗歌教学的初级目标。

教师与学生在自身主观因素方面的差异非常多,主要有以下方面: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生活阅历、思想道德水平、理解接受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与学生在以上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差异,并努力补充和加强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解决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进而为克服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上我们从宏观上简析了影响语文教学的三大系统因素。从微观上说,诗歌教学,教学主体(教师、学生)要直接面对的是具体的诗歌文本。因此,理解和解读文本才是首要的问题。

我们先要认识诗歌在广义文章中的位置。它首先归入文学作品,然后归入超实用性文章。从广义文章出发,我们知道构成一篇文章的四个要素是:材料、主题、结构、语言。文章四要素给我们的启示有二:一是为写作文章提供基本规范和要求,即古人所说“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物,即做到文章材料真实、充足、典型、新颖;言之有理,即做到文章主题正确、深刻、鲜明、新颖;言之有序,即做到文章结构完整、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言之有文,即做到文章语言准确、得体、富有文采。二是为分析和评论文章提供大致范围和方向,从材料的选择使用、主题的表现、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对一篇文章做深入具体的分析解剖和评论。从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看,文学文本三层面理论是解读诗歌文本的有力武器。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是指文学的语言层面、文学的形象层面、文学的意蕴层面。语言层面诸要素有:语音、语义、语气、语调、音律(韵部、平仄、押韵)、节奏、重音、语法(词法、句法、文法)、修辞等;形象层面,有三种形象构成:人物形象(典型)、意境、意象(象征意象)。就诗歌来说,其形象主要偏于意境和意象,当然,在意境中,通过阅读主体的想象性再造,我们还可以看到抒情主体的形象。意蕴层面。大家知道,意蕴≠作品立意≠作家的创作意图。常言说“形象大于思想”,意思是说,作家的创作意图被客观化为作品之后,在被读者阅读时,作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与其作者有了距离,这样,虽然作者通过其作品已经很好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但作者常常意料不到的是,他借以表达创作意图的文学形象客观上蕴含有丰富的意义和意味,远远大于作家的创作思想,而读者阅读的任务,不仅仅是探明作者的原意,更主要的是要挖掘文学形象客观上所包含的丰富意蕴,从而导致作品意义意味不断增殖的客观现实。这也凸显了读者阅读的创造性特征,故而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从形质上看,语言层属于形式层,形象层、意蕴层属于内容层。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借助语言媒介来刻画形象,营构意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意蕴。比较文章四要素理论、文学三层面理论以及艾伯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可以发现,它们都可作为我们解读分析诗歌文本的工具和方法,只不过,前两种理论着眼于文本的内部系统,是微观的,后一种理论着眼于文本的外部系统,是宏观的。显然,对诗歌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将宏观微观结合起来是最佳选择。而这里我们是要从微观直面具体的诗歌文本,故而面临着是主要运用文章四要素理论还是主要运用文本三层面理论来解读诗歌文本的选择。比较而言,诗歌属文学作品,是主抒情的文类,抒情诗占有绝对的比重,因而,我们认为,对诗歌文本进行解剖分析,宜侧重于用文本三层面理论为好(需要指出的是,对任何文学文本进行解剖分析,解剖分析的角度或层面是无限多的,绝不仅仅限于以上三种理论)。

那么,诗歌教学的难点在哪里呢?

我们讨论“诗歌教学的难点”的语境是当下中国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而不是漫无边际,无的放矢。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这个具体的语境而言,“诗歌教学的难点”仍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因此,我们首先还是要从一个普遍的层面上一般的探讨诗歌教学的难点。就是说,我们暂不考虑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格律体与自由体、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教学差异,而在共性层面探究诗歌教学的普遍性难点。要寻找这个“普遍性难点”,避免理论上的漫无边际,同样应从教学系统五要素的关联中进行多方会诊,即从对前述的A、B、C、D、E它们之间的对立与联系的分析中找到相对具体的教学点,再在对这些教学点具体落实的教学实践中找到和发现教学的难点。

从整体上说,语文教学一般有三个大的目的:理解、运用、创造。限于诗歌教学,这里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认识、理解并接受具体诗歌文本的知识、文化和思想;“运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相应的能力训练,能运用所掌握的诗歌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初级的诗歌的阅读与欣赏等相关活动;“创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相对独立地创作出像模像样的诗歌作品。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三个大的目的较好地贯穿于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但考虑到“诗歌创作的难度”以及诗歌写作与将来学生就业工作较为疏远的关系等因素,新课标未就“诗歌创作”作出硬性规定和要求——这实质上表明,初中诗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运用”上。而“创造”自然成了一个可被忽略亦可被关注的“难点”。

根据语文教学“理解、运用、创造”这三个大的目的,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文本解读中的难点;

(二)迁移运用时的难点;

(三)朗读表演时的难点;

(四)创造提升时的难点。

相应的,诗歌教学的难点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由于新课标未对“诗歌创作”作出硬性规定和要求,这里我们就不对第四方面的难点做分析;限于篇幅,对第二、第三方面的难点也暂不讨论,只就第一方面的难点做一点探讨。

文本解读,按照真、善、美和自由的标准,又有四种不同的解读,即品质性解读(偏于求真);价值性解读(偏于求善);审美性解读(偏于求美);创造性解读(偏于求自由)。而在整体性的文本解读中,这四方面往往是统一浑融而不可分割的。在诗歌教学的文本解读环节,这四种不同的解读,其难度是不一样的,比较而言,创造性解读最难,新课标不作硬性要求,教材在编选诗歌篇目时,也努力避免这类诗歌,故而,创造性解读的难点这里也暂不讨论。其次是审美性解读也较难。按照李泽厚对美感级次的论述,审美性解读又有悦耳悦目层次、悦心悦意层次、悦志悦神层次。其中,第一层,中学生较易体会认知,不构成难点;而第二第三层则较难,新课标也未作要求,我们这里也忽略不论。现在就剩下品质性解读和价值性解读了。所谓品质性解读是指解读主体穿过语言中介,在把握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上,了悟诗歌文本要表达的主旨意蕴、思想情感。所谓价值性解读是指在品质性解读的基础上明确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这里的问题是,在品质性解读和价值性解读中,哪些因素或方面会对中学生构成难点?根据前述可知,在诗歌的标题、材料、主旨、结构、语言、意象、意境、意蕴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难点;而在具体的诗歌文本中,其难点又会表现得千差万别。我们既要关注其共性难点,更要考虑个性难点。下面结合几首具体的诗歌作品进行有限的分析。

1.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描述和展示了“天上人”的生活画面和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价值意义在于与人间现实相对比,表露对现实社会的不幸、灾难等的不满。从文章四要素看,在题材、主旨、结构、语言上,在教师引领下,初中生的解读基本不存在难点;其难点之一可能表现在价值性解读上: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诗(创作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难点之二是有感情有节奏准确把握重音的朗读。从文本三层面看,其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对中学生解读也不构成难点。难点主要集中到价值性解读上了。

2.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但可作为例子来说事。这首词的写法主要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由于之前学生已接触了这种写法,故在解读上,材料、结构、语言、写法方面不构成难点;而意象、意境、主旨及词作的意义和价值却构成难点。

3.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七绝”四句话最大的特色是两两对仗,用准确的数词、量词、颜色词来描写景物展示画面,从内容到形式都给读者以极美的享受,音律和谐、语言凝练、富于表现力。这首诗的解读难点不在形象、意蕴、主旨、价值等方面,而表现为语言上炼字、炼词、炼句上,尤其是对仗的运用,即形式上的审美性解读成为难点。

4.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虽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但作为例子仍有典型性。对中学生而言,诗的结构、语言不构成难点,难点体现在形象、意蕴、主旨、价值等方面。

5.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学生理解这首词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意蕴、主旨、价值上。词人通过刻画元宵节之夜花灯、赏灯者、寻觅意中人的人等意象,展示出这样的意境画面:一个想要在元宵灯会上寻觅自己意中人的人在“千百度”的寻觅而“无果”的失望之际,却在“蓦然回首”时于灯火昏暗处发现了那个他,内心充满了“柳暗花明”的狂喜。表面上看是一首爱情词,而实质上是一首政治抒情词:表现抒情主体“寻找”坚持抗金的志同道合者的内心痛苦和喜悦。作者用富于婉约的形式抒发了一种悲喜交集的情感,意蕴含蓄,主题鲜明。其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及审美价值是非常突出的,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方面都构成难点。

6.再举一首外国诗歌。[法]普雷韦尔的《问世》:“白毯在橱里/ 红毯在床上/婴儿在母腹里/母亲在痛苦里/父亲在走廊里/走廊在房子里/房子在城市里/城市在黑夜里/死神在叫声里/小孩在生命里”。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没有什么难点,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意蕴、主旨上。这首诗当然不适合放在中学教材中,即使放在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些不妥。因为要实现对这首诗的品质性解读,了悟其主旨和意蕴,必须运用叙述学知识和形而上思辨,而对于一般大学生而言,这又显得过于专业和艰深。这首诗表面上表达了一个婴儿(小生命)的问世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幸福与欢乐,传达了抒情主体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而在深层意蕴上却要述说:一个人应对生命表示感激和敬畏。从叙述学角度看,这首诗有三个特点:①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暗示时间的流逝;②运用春秋笔法极客观冷静地叙述了一个生命诞生的过程;③选择了最佳的叙述视角。从叙述视角说,这首诗有如下几个叙述视角可供选择:A.婴儿父母的视角;B.接生婴儿的医护人员的视角;C.熟悉这个婴儿出生故事的其他人视角;D.这个婴儿长大后了解了自己出生的故事,对生命有了认识和感悟,作为一个成人的视角。从这首诗可知,诗人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时间从白天到深夜,表明婴儿的母亲难产,母亲好险为生这个孩子付出生命;经过医护人员等的共同努力,终于战胜死神对生命的争夺,小生命诞生,母子平安。显然,A、B、C这三个叙述视角,叙述者都是“过来人”身份,他们应已感悟关于生命的真理,故而从他们的视角叙述,意义不大,并非最佳角度。比较而言,第四个视角才是最佳视角,最具有现身说法的教育意义。因为,不管在什么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年轻人不明白生命的意义,虚掷生命、浪费生命、游戏人生的现象比比皆是。诗中的那个孩子在长大后聆听了关于自己生命的故事,也真切感受到了成为一个人的艰难与不易,尤其是感受到:一个真正的生命一个真正的人的成长和成熟,凝聚着他人(父母、医生、邻人、教师等等)太多的关爱、呵护、帮助和奉献,因此,他要把他自己出生的故事写成一首凝练的诗来告诫那些对生命蒙昧的年轻人:我们应对生命表示感激和敬畏。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这涉及到生命意义问题。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必然要展开形而上的思辨与形而下的探讨——这些又进入到诗歌的价值性解读,限于篇幅,不做展开。

以上所举实例很有限,还有许多有代表性的诗歌解读的难点与问题无法论及。但可以看到,品质性解读是一切其他层次解读的前提和基础;品质性解读的难点也非常多,在各个环节或层面都有表现;而价值性解读在许多诗歌的解读中都可能成为难点。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文本解读中的品质性解读和价值性解读作了一点点探讨,揭露了“冰山”小小的一角。探究之路仍十分漫长。

(作者介绍:熊华勇,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难点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