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

2016-09-10 07:22任良建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导学教学活动师生

任良建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例如:在初二几何中,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动手通过折叠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一系列边、角的有关性质,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点。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安排:1.提出问题:(m+n)2=m2+n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①(a+b)(a+b)= ②(c-d)(c-d)=

3.引导学生发现

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m±n)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m2±2mn+n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m+n)2=?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导学教学活动师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我是小导游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