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的实效性

2016-09-10 07:22韦玉金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线段直观探究

韦玉金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获取新知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理解数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凸显其实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凸显;实效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极强的重要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我校有幸在今年暑假装上班班通,信息技术加入以后,它可以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使学生变得乐学,善学。本人通过堂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理解数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是脱离实际。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抽象枯燥,学习起来平淡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发生一些困难。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抽象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能够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把一些固定不动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就可以为教学创造生活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化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声音、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又能随着图象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线、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分部,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导致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仍只能够“感受”。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等于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我利用课件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和。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

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课件“2=20=200”吗?有什么办法使它们相等?此时,学生感到惊诧,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应添上计量单位:即“2元=20角=200分”受到启发,许多同学相继提出2米=20分米=200厘米,2分米=20厘米=200毫米,针对2分米=20厘米=200毫米,教师建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于是学生提出0.2米=0.20米=0.200米,然后,教师再建议去掉计量单位,即“0.2=0.20=0.200”,这样在探索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发现,达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象形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宁沈生)

猜你喜欢
线段直观探究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设问引导探究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线段图真好用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