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摘 要:受西登托普体育教学模式和项目学习理论的启发,笔者从项目学习的视角,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进行思考和探索, 意欲为拓展教学模块设计的思路,让模块教学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提供帮助。
关键词:项目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2-0030-02
一、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模块设计的一般做法与问题
当下,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模块一般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开设系列项目。每个项目的模块内容安排(建构)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学校在具体的模块内容设计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是带着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运动知识技能储备、不一样的体能素质会聚到一起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各模块教材在前四级学习的已有水平,以及与现在设计的教材之间如何有效衔接。因此,一般是通过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调查和摸底,或者是在高一阶段进行普修,然后再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确定模块教学内容(有关运动知识技能、体能、方法方面)。
这样既能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前四级水平学习阶段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水平五阶段相关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奠定扎实基础。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提供的范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案例中的单元计划就是模块计划。模块可以由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组成。如:田径模块可由侧向滑步推铅球单元、快速跑单元、挺身式跳远单元组成,十八节课按照实际情况分解。
然而,这种按照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的模块计划或者说单元计划,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一种支撑,或者说缺少生活性、实用性的支撑;二是缺少成果的增值体现,即对模块教学的结果评价不只是学会几个技术动作,而是参与该项运动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有一种说法,学生会打篮球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它是一个目标、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不是单一模块设计的具体操作思路和学理。用它来直接指导模块设计似乎太高,够不着。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的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属于认知结构的范畴。因此它影响的是学习方法,不是模块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而是一种教法和学法的理论支撑。用它来直接指导模块设计似乎已经沉到了底,沉到了落实手段上。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形下,细细品味课标中提出的基础性特征,觉得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才是模块计划设计的学理依据。
张细谦博士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学理辨析》中指出: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改革的总体方针,生活世界是构建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学理依据。
因此,笔者认为在模块中的生活世界,应该理解为学生参与该模块涉及的某项(系列)活动。
学生通过体育模块学习能影响学生体育生活,才是模块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关于体育教学模式、项目学习的相关理论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也就是说学生不管学习什么模块,不管在这个系列学习几个模块,对学生的评价一定是教育增值评价,一定要体现课标提出的目标。而所呈现的方式就是学生能个性化地参与该项目的活动,而不是上好体育课这么简单。
2.西登托普先生在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不仅教学生某项活动技术方面的内容, 而且还教有关这项活动的知识、背景。其目标非常明确,第一是教学生运动技术以及发展学生完成这些技术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第二是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运用战术;第三是要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第四是使学生能够计划和管理某项竞技体育活动;第五是使学生能够作为领导, 具备领导的才能;第六是使学生能与同伴合作;第七是尊重传统, 即了解某个项目是怎样发展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传统习惯。
3.百度网在解释项目学习时说:项目学习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
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项目学习的特点:(1)所有项目都是真实的。(2)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都由项目确立、实施、结束和结果评估等阶段构成。(3)项目实施活动所给予同学们的,不仅是将来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能就是同学们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
为此,以非教育阶段的体育锻炼常态化为愿景,从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想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竞技)活动能力为主要目标(当然是为终身体育服务,而非当高水平运动员),以项目学习方式来设计教学模块,以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即使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那么每个模块都能为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参与该项目锻炼、比赛打下基础。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块设计思路
当下的模块设计,教师比较关注某个运动项目知识、技术等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认为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具备了能力,不重视让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
在项目学习理论指导下,模块内容必须重视内容的结构设计,使由教学生“知道什么”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因此,设计要以知识论和学习论为基础,根据运动项目的比赛或表演规律和使用特点,重建模块内容。
为此,模块设计一是要以提高参与项目运动能力为指导,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设计模块(单元)目标;二是要从运动项目的整体呈现为切入口,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在运动中能找到自我,如足球、篮球比赛中指导什么位置适合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三是要采用综合考量,评价考核要促使学生拓展学习,发展能力;四是一般可以采用主导类课型实施。如战术类课型、理论知识类课型、基本技能类课型、体能类课型等。
四、项目学习理论支撑下的模块内容设计与安排
1.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计划制订的要求,借鉴其他学科课程开发的经验,认为模块内容的设计要依据各运动项目的具体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项目比赛和表演的特点以及学校场地设施、每个模块18个学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使教学内容适量、适度。
2.运动项目模块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借鉴赵超君老师在《球类教学的三层境界》(体育教学2013年第2期)一文中的观点。在篮球、排球、足球系列的集体项目和乒乓球、羽毛球等对抗性项目的模块内容设计中,可以把若干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作为一个具体的模块内容体系。每一组技术中又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若干个已经学过或者将要学习的单个技术。因为,任何一个动作完成不好,就影响一组技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同时进攻和防守又是相对独立和相互联系的,有进攻就有防守。
在田径系列的模块内容设计中,可以选择几个单项成为一组小全能比赛项目作为一个具体的模块内容体系,如100米、挺身式跳远、实心球;在体操系列的模块内容设计中,可以选择成套动作组成的单项比赛或几个项目组合成小全能比赛作为一个具体的模块内容体系,这里的任何一个项目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又是小全能(整体)比赛中的一部分。
在武术、健美操系列的模块内容设计中,可以选择成套动作的表演比赛和创编作为一个具体的模块内容体系,当然武术还必须渗透攻防意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项目,又有利于从项目顺序结构上重新认识某一运动项目的规律,从而形成了该运动项目的过程观、全局观和整体观。
3.模块教学内容的顺序设计,可按照单个项目及其任务的学习需要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即按照项目—任务—知识技能与身体素质的顺序进行。如:球类项目可以从了解教学模块的具体要求、考核标准,以及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运动发展现状,所学技战术的作用、训练方法、必要的体能储备及注意事项(了解方法作用、明确自己能力下的职责分工)等的理论开始,展开技战术实践学习(包括临场经验、个体能力、基本理论知识),而后根据技战术实践体验来复习和学习必备的基本技术(配合糅入基础知识、体能),然后根据技战术实践体验进行专项体能训练(配合糅入技战术、基础知识),最后通过技战术运用来积累巩固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完成综合考核)。
五、实施策略与建议
1.模块教学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进行,一是以理论和实践比赛体验相结合阶段;二是比赛体验和动作技术复习巩固与新技术学习阶段;三是复习巩固与新技术学习和提高专项身体素质阶段;四是比赛体验和提高全面身体素质阶段;五是综合提高和考核阶段。其间的课型可以是战术类课型、理论知识类课型、基本技能类课型、体能类课型等使教学有所侧重。
2.基于当前初中体育技能教学不统一,以及高一年级没有进行文理分科、高二实施文理分科,班级学生相对固定,便于分班选修操作的实际,可采取高一年级普修,夯实基础。主要内容为一般基础技能和必要身体素质,这样便于学生选项和展开因材施教。
3.在高中阶段必修模块可以较少,选修模块可以增加。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选修自己喜欢的项目,持续选修模块,这样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很好保持。
参考文献:
[1]赵超君.球类教学的三层境界[J].体育教学,2013(02).
[2]董伦红,绕英.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 2013(06).
[3]张细谦,体育课程改革的学理辨析[J]. 体育学刊,2014(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