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学生“四自”能力的培养

2016-09-10 07:22陈娟红
课外语文·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培养能力

【摘要】随着现代特殊教育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在听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听障学生“四自”能力对于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学校环境和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环境、倡导新型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目标、完善教育评价等运作机制,培养听障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四自”),为他们走向主流社会后,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听障学生;“四自”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听障学生长期处于无声世界,虽然他们的意志、情感等与同龄的正常听障学生基本相同,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家庭、社会、学校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心理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听障学生愈益关爱和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听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培养听障学生的“四自”能力,遵循听障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于激发他们成长发展的内部需求和启动他们自我调适、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发展。

一、在环境氛围中熏陶“四自”能力

(一)以浓郁的校园文化影响听障学生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使听障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校园文化正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养、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如在校园物质环境层面,可以设置花草树木童话提示牌,增添有关名人名言、办学目标、制度要求等方面内容的文化牌和固定标语,教学区楼梯两侧可以悬挂有关残疾名人、伟人自强不息事迹介绍的镜框,教学楼过道墙上可以展出听障学生的书画手工作品。尤其是每个教室环境的精心安排和布置:如“新苗向往”“艺苑天地”等栏目,展示了听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作品;通过“作品展览”,展示听障学生的书法作品;透过“前进中的中队”栏目,让听障学生在这个小天地里时时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到“我能行”。此外,校园内还可以充分发挥红哨岗、“安全小卫士”、学习、生活“一帮一”、宣传橱窗、学校网站、黑板报等阵地的作用,宣传表扬先进和进步者,让听障学生获得美感和愉悦感,培植成功心理,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成就动机。

(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听障学生

首先是教师对听障学生的关怀、爱护和满腔热情的态度。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往往是双向的,即教师爱听障学生,听障学生反过来更爱教师;听障学生爱教师,反过来教师也会觉得听障学生更可爱。听障学生从教师对他的爱心里感受到温暖、亲切,亦由此而获得自尊、自信,产生更强的上进心和更高的成就动机。其次是教师对听障学生适度的期望。对听障学生暗含积极的期待,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听障学生这实际上是更高意义上的关心、热爱听障学生。从听障学生的成就动机看,他们不仅有以求知为目标的认知需要,还有以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赢得相应地位的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因此,在听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正确教育观念和抱有对听障学生积极态度的教师,听障学生往往把他们当作“人师”。在教师的积极期望下,原来优秀的听障学生会由此更好,原来喜欢与教师“对着干”的听障学生也会改变其不良行为,开始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第三是教育管理中的民主作风。教师对听障学生的管理的方式与听障学生的学习成绩、班集体气氛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在一个信任听障学生、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带领下,其集体的气氛一定趋向于融洽和谐,全班学习成绩也会普遍得以提高;而生长在这种氛围中的听障学生,一定会更加热爱、关心班集体,并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第四是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这是教师个性结构中最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品质之一。这种精神不仅是每个教师搞好自己工作的基本保证,而且还会间接地投射到听障学生身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听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以自主的管理方式锻炼听障学生

(1)听障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听障学生模拟生活,进入角色。班级是一个微观社会,听障学生在班级中成长应看作是在模拟社会生活。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每个听障学生都分配一项任务,努力做到让听障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开窗、关窗;开灯、关灯;整理劳动工具;管理“图书角”;检查每日标志佩带情况;排队;收发作业本等都有专人负责,让大家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听障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制定班级“小值日生”制度。每天由一个听障学生值日,带上红“袖章”,可以监督每一个班干部,大家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谁,都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让每个听障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事干,都有自己的管理岗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个听障学生的才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听障学生内心深处会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集体也需要他,同时也培养了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的自卑感减少,自信心增强,从而都能在集体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2)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班队活动。在班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改革形式主义班队活动方式。使活动既有诱发智力的漫谈会,又有解决问题的讨论会;既有听障学生成果展览会,又有影视会、游艺会、勤巧竞赛会等,如开展“我能行”“奥运精神鼓舞我”“七色光”“拥抱明天”等主题班(队)会,为听障学生所喜闻乐见。同时,活动也培养和促进了听障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四自”能力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教学活动起着统帅作用,具有导向、评价、调节和激励功能。优化教学目标,首先应确立以听障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和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观。以听障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听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展自身素质是他们成为学习主体的主要标志。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核心就要把主体结构中的所有成分亦即把他们全部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障学生发展。为此,要求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除了应考虑思想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把“四自”能力的培养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目标要求:在确定目标时,一要深入钻研教材,尤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非智力因素;二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听障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教材内容等相关制约因素;三要在教学中强化目标意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施教,尤其要突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和意志在内的“四自”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使听障学生获得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得到锤炼。首先是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作业或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表明,只有当感性输入信息和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学习动机最强。因此,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听障学生的基础上,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使听障学生出现心理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心理,产生学习需求,从而使他们处于苦苦思索、有话欲说的境地。其次是创设趣味情境。趣味情境是指教学中听障学生觉得奇怪的、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通常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操作和情景渲染来打动听障学生。这种方法在自然常识和理科中最为常见。语文学科中,教师也通常借助文质兼美的教材,凭借手势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姿态进行情景渲染,以情动人。律动、体育、美术通常以优美的示范,激起听障学生仿效的欲望。

(三)改善教学结构

要求教师从有利于培养听障学生“四自”能力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即注重首先要激发听障学生学习兴趣、动机,使学习活动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目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便激趣设疑,从激发听障学生的认知动机入手提示课题,进行自学讲解,突出强调听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习动机,发展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前的课堂总结中还安排了听障学生讨论评议的环节。如:你感到课上最精彩的地方和最受启发的地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评议,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整教与学的节奏与方式,另一方面师生情感得到交流,听障学生在教师适时的指导下,可更好地扬长避短,大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四)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是突出听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听障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教师改变大段讲解的教法,注重多让听障学生动手操作,师生活动交替进行。针对学科特点,引导听障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剪、摆、拼、分等,组织听障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课本剧表演。这样不仅调节了听障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运用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也通过主动活动得以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又大大促进了听障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其次是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教学中努力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变为让听障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语文学科为更好帮助听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以图解难、以画助学、以玩促学的方法进行;数学练习中则采用“数学王国”“登山夺旗”“数学家来信我回答”“打电话”“我当数学医生”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更好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功能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激趣、释疑、传情”的功能,来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第三是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听障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听障学生在取得成功享受脑力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的同时,又可以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追求,从而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好学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教规律,教方法,抓基础知识、规律(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的教学,抓一般方法的训练,以促进听障学生的自主发展。

(五)完善学习评价

对听障学生的学习评价注意做到两性:即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重在挖掘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全面性”要求教师对学习的评定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还应包括听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学习态度及主动性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科学性”首先要求教师对听障学生学习结果及时作出评定,通过适当组织课堂提问、练习自测、必要的考试和竞赛等形式进行,以激起听障学生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情绪。其次,要求教师在评价中注意做到以下四点:①从教育思想角度看,不给听障学生打低分数(等第),以更好诱发学习动机,尽量给听障学生以成功感,避免出现失败感;②评价态度应公正,使听障学生始终保持对评定的信任;③坚持下面教育原则,鼓励多于批评,力求使每个听障学生都得到肯定和赞誉,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期望;④评价力求照顾到听障学生的个性特点。

作者简介:陈娟红,女,1975年生,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本科,小高。现任职务: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特教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