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 丽
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改进探索
——基于信息理论视角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 丽
随着信息技术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随之改进。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深化的前提,根据现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特点,从信息理论视角分析企业集团相对财务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的改进提出对策。
互联网技术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逐渐变得激烈。同时,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从客户需要的愿景改变着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变革,我国企业集团要与时俱进,在适应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尤其要注重财务控制力方面的提高。因此,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改进企业集团的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信息化变革,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应当做出怎样的改进,如何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基于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和资金投入者所有权而产生。通过财务手段对成员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引导和调节,所有的行为都是为实现企业集团的总体目标而服务。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要分为集权型、分权型、事业部制财务控制三种模式。
(一)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的特点在于集团公司享有对子公司所有管理决策的控制权,即集团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在财务上没有决策权,其具体控制模式见图1。这种模式能够提高财务控制的效率,在充分利用企业集团内部所有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并且高效率地分配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子公司的效益,还能使企业集团总体效益达到最大化。具体来看,母公司统一制定集团的战略目标,并提供专业的财务专家,通过母公司的统一安排和指挥,能够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和财务分析,统一调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如果母公司“统得过死”,会影响子公司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缺乏灵活性。
图1 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图
(二)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分权型财务控制的特点在于子公司的财务机构有一定的独立性,而母公司只在重大财务问题上对其具有控制权,其具体控制模式见图2。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地域优势收集和利用相关信息。但是这种模式难以统一安排企业集团的战略,无法充分协调各子公司的资源,减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协调控制能力。
图2 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
(三)事业部制财务控制模式事业部制又称为集权和分权联合的财务控制模式,其特点在于将重要决策权集中控制在集团总部,其他权利则下放到子公司,在保证企业集团掌握重要决策权的同时,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生产积极性。事业部是代表集团公司管理集团中某一地区的中间管理机构,这一中间管理机构主要管理在业务上有关联的子公司。但在实行事业部制财务控制模式时,需要充分协调好集权和分权的程度。
企业集团相对财务控制过程是一个关于财务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传递过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财务控制与信息控制相结合变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集团已经由最初的小规模初步发展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其仍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信息理论视角分析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一)未把握信息的实效性,导致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控制不健全信息的实效性决定其利用价值的大小。企业决策前获得的消息和情报对决策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控制取决于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首先,由于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使用不同的财务软件,加大了集团公司分析管理财务数据的难度,降低了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其次,由于企业集团由众多子公司组合而成,由于成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不同导致财务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无法保证一致,最终影响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信息质量,不利于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控制。最后,由于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财务报表失真,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与现实情况不符,影响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控制。
(二)未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机制效率低下信息传递的真实性是指发出的信息和接收的信息内容是相同的。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主要包括两种信息传递:第一种是集团总部向各子公司传递财务控制信息;第二种是子公司向集团总部报告财务信息。财务控制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机制实施的效率。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机制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集团内部会计监督乏力,审计过程形式化,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会计人员违法违纪的行为,加大了经济犯罪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企业集团缺乏连接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监督机制,导致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财务监督只能重点关注事后监督,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的连贯性。最后,企业集团外部监督不力,国家审计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社会审计总体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企业集团的需要。
(三)未考虑信息传递的成本效益,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影响财务控制的实施财务控制既要考虑财务信息的效果,还要考虑财务信息传递成本。企业集团在考虑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必须注重传递成本的节约,争取花费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未考虑信息传递的成本效益,忽略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控制的影响,最终影响财务控制的实施效果。一方面,企业集团外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未形成经理市场,只是单纯地通过竞争市场控制企业经营者;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集团未按照产权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实施。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企业集团发展历史悠久,因此,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较为先进,通过比较分析日本、德国和美国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为互联网技术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改进提供相应借鉴。
(一)日本、德国、美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比较分析
(1)集权与分权。日本和德国实行分权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美国实行集权控制。尽管日本和德国的都采用分权方式,但具体实行时两国的分权还是有所差异,其中,日本的分权是按照产权关系从上级向下级逐级授权,然后按责任层次由下而上进行决策的运行机制。而德国则是实行分权制下的双层董事会制同时在财务控制中,双层董事会只负责重点事项的决策,至于企业日常决策由企业自行控制决定。美国企业集团大多实行财务的集权控制,强调以投资、利润和成本三个中心为主的综合控制模式。
(2)公司治理结构。日本的企业集团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股权结构中法人股占比较大,使得日本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影响股东对财务控制能力。德国股东大会-经理董事会-监视董事会的双层董事会制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法人权利和独立的社会人格特征。美国由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使股东通过财务控制拥有更多的权利,进而能够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财务控制的高效率。
(3)财务监控。日本通过自主开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实现总部财务的各职能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无缝化管理,保证财务信息化的灵活性,根据企业管理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改进,提高财务控制水平。为了加强财务监督,日本企业集团实行主银行制或母子公司制。德国通过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全过程控制,及时纠正错误,将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美国也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预算编制的控制和监督,同时集中控制企业集团资金,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另外,通过独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管。
(二)发达国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启示通过分析日本、德国、美国三个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企业集团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组织结构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根据治理结构的具体类型选择适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治理模式,正确的处理好财务的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二,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得相对集权控制模式成为未来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三,中国企业应当借鉴国外企业集团发展历程,注重明晰企业产权,改革企业结构和创新企业制度,规范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第四,针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全面预算控制系统,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
在分析发达国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我国企业集团相对财务控制模式仍有待改进。
(一)推进股份制改造,明确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我国企业集团应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规范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并在他们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既需要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内部董事,还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和背景的外部董事,协调好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的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共同领导企业集团发展。在实施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要通过允许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实行,激励经营者的工作热情,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赢的局面。在没有经营者持股制度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建立成熟的经理市场,让经营者为提高未来收入主动积极工作。
(二)建立健全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首先,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预算编制方法需要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水平,对于经营活动经常变动的企业集团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法,其是指在具体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与经营活动水平的关系后再编制预算的方法;也可以根据上一预算期末的具体情况,调整下一预算期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滚动预算;还可以根据组织目标,在每个预算年度的起始,重新审查每项管理活动的意义和效果的零基预算方法。其次,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改进预算的编制程序。全面预算编制的程序具体表现为集团公司制定集团发展战略的预算目标,集团所属子公司按照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再由专门设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协调各子公司预算方案。通过预算编制程序能够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一方面,集团公司掌握了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解决了预算松弛的问题;另一方面,集团公司把预算任务分配给所属子公司,子公司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预算,保证预算方案的灵活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最后,对于设定好的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实施预算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利用网络手段加强预算的远程监控,以便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对突发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三)加强财务信息控制与资金控制为了避免由于企业集团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导致信息冗余和信息成本的浪费,我国企业集团应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信息集成化。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要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的控制,首先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财务信息网络,运用财务软件系统集成,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人员集中控制,规范现行财务控制制度。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网络,需要统一的基础科目,使集团财务控制和所属子公司业务汇总、对比分析更简洁省时;需要构建有序、使用、全面覆盖的财务信息系统,保证实施监控、数据分析、远程交流互动;需要科学性和先进行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提升控制水平和控制效率。
加强企业集团资金全面监控,需要建立集中化的资金控制模式。首先,设立集团财务结算中心,通过资金集中结算来加强资金收付的监控。一方面,企业集团可以避免资金分散沉淀,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资金,减少不必要的财务费用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掌握所属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作情况。其次,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进资金结算的具体流程,实现集团资金的实时集中控制。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资金结算系统,执行融资、存款、计息、结算等职能,做到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控制。最后,改进现金控制系统、现金预测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分别用于集中子公司闲散资金,加强风险预测,利用集团名义融资,整合投资资金,控制投资支出。
(四)加快集团财务监控体系建设财务监控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企业集团需要根据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设定审计控制模式。根据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组建三个层次的监督体系:第一层是在集团公司内设立审计监控总部;第二层是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第三层是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应当充分发挥其财务监督职能。一方面,尽管监事会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但只要充分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依旧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要明确划分每位监事会成员的职权,有利于提高监事会工作效率,有利于监事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监事会成员在行政上受到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影响,建立以少部分非公司职员和本公司职员联合组成的公司监事会,加强公司的外部监督,以改变监事会形同虚设的局面。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控制》,《财经研究》2001年第9期。
[2]宫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对外经贸财会》2005年第7期。
[3]葛晨、徐金发:《母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华城集团等管理与控制模式案例剖析》,《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
[4]朱明秀:《论债权人财务控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年第13期。
(编辑 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