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的反思

2016-09-10 22:04张太安
时代金融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

张太安

【摘要】2016初我国股市迎来了一项制度创新——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实施两档熔断,其目的是让投资者在股指下跌时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来提前结束交易,但是熔断机制在被实施的4天内,A股便有两天因熔断而暂停交易,最短的一天才开市29分钟,4天后熔断机制被喊停,但是在这短短的4天内给我国的股市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笔者就熔断机制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和我国引入熔断机制的适当性作分析来总结熔断机制在我国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制度创新 熔断机制 适当性

我国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酝酿熔断机制,到今年的1月1日熔断机制被正式实施,但是在经历了1月4日跟7日的4次熔断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自1月8日开始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在我国运行的短短的4天中,并没有抑制股市的颓势,熔断机制被暂停之后,沪深两市依然不见明显起色,熔断机制这样失败的结果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熔断机制的起源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均已人为的设置价格跟中断交易为特征。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曾经在1982年时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是在1983年这一规定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股灾,人们才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中美国没有出现大规模股灾。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证券交易所均采用了熔断机制,主要包括“熔即断”跟“熔而不断”两种形式,“熔即断”是当前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即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熔而不断”是当前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交易,但是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二、熔断机制在我国的推行

去年年初之后,我国的股市一路高歌猛进,去年6月份,上证综合指数在时隔8年之后,占至5000多的高点,在股市充满欢乐气氛时,之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一下子暴跌到3000点以下,股市的急转直下,套牢了许多股民,让他们损失惨重,也让管理层备受压力,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是效果不大,股市的低迷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既在美国等国家实施熔断机制发挥了积极效果,那么将它移植过来自然也希望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借此抑制股价在短时间内的剧烈波动,来避免发生股票大面积股票跌停的现象。

其实,我国推行股市熔断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控股市风险,因为在美国就是使用熔断机制非常成功的案例,由于熔断机制的存在,可对股市起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当实施熔断机制时,股市的上下波动如果达到了事先给定的阀值,股市就会因此中断交易甚至收市,这将警示投资者及时规避风险,防止波动持续扩大下去。同时,当交易停止时,可以让投资者有一段思考的时间,避免产生盲目的追涨杀跌情绪,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将股市大幅波动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由于熔断机制能够防止突发性风险和将风险减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对股价的涨幅进行实时监控,有望控制住股市的暴涨暴跌现象,因此有助于对股市起到稳定作用,熔断机制的作用对象是整个股市,我们已有的涨停板机制是针对单个股票的,两种机制结合在一起,使得不少人都希望,这种近乎双重的保险,将有效的稳定住大起大落的股市,因此熔断机制的推行成为必然。然而当熔断机制在我国推出时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成为助跌凶器,这说明我们的熔断机制是失败的,那么为什么会失败呢?

三、熔断机制在我国失败的反思

(一)在美国股市熔断机制起到保险作用

众所周知,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尤其是在1987年美国的股灾中,起到了很好的保险作用。专家分析称:“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熔断机制本质上就是股市的“减震器”,其目的便是防止投资者在指数巨变时做出不理智的反应,通过熔断机制让投资者理性思考,从而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每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例如美国证券交易会对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规定如下:“熔断机制除了针对大盘外,还要限制价格波动的上下限,某只股票的交易价格限制时间内涨跌超过10%,如果在15分钟内未返回原值区间,就要暂停交易5分钟。价格波动涨跌5%时,流动性较弱的个股可以放宽至10%,否则交易暂停5分钟。”这些与熔断机制一起出现的补充规定,更好地维持了美国的股市稳定,但是我国却没有这种补充规定。

(二)熔断阀值的设置

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熔断机制规定: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5%,交易将暂停15分钟;沪深300涨幅超过7%时,交易将暂停至收盘。很显然5%与7%这两个阀值之间的间隔偏小,在遇到5%熔断之后,极易在“吸磁效应”的作用下造成市场恐慌,加速股市滑向7%的熔断阀值,直至股市收市。

(三)股市投资者的结构不同

美国股市最早是散户的天下,最高成交量达到90%以上,曾经诞生过像利菲摩尔的散户投资者,后来随着美国股市的不断发展,美国股市的散户被逐渐淘汰,专家分析,目前美国股市投资者由专业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已经达到70%以上的比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中,再看看我国的股市投资者结构,仍然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且由于他们的资金实力有限,因此很容易在股市跟风操作,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当大盘明显下跌时,恐慌心理容易导致连锁反应,很可能纷纷割肉出逃。再加上熔断机制是一新鲜事物,难以从容应对,当股市开始跳水之际,在“吸磁效应”的作用下,中小投资者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

(四)股市交易制度的不同

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股市没有涨跌停的规定,但有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7%~13%区间时,暂停交易的规定;如果跌幅达到20%,那么要进行全天休市,而中国只有一个涨跌10%的停板制度,比较两个交易来看,美国股市为股指下跌设置了一个踏板,使得投资者能够判断出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对市场具有稳定作用,而我国10%的涨停版制度在加上熔断值,熔断值又接近涨停板距离,进而使得市场更易遭受攻击,使得散户投资者抛出大量股票,加剧了股市的震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熔断机制有其优点,但在本土化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然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警醒我们未来在引进新的制度时一定要集思广益,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陈碧霄.对中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思考与看法.科技风2016年2月上.

[2]牛慧慧.关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的看法[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3]吕斌.熔断机制的前世今生[J].法人,2015(10).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探析电子商务企业薪酬管理创新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