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的误区分析

2016-09-10 07:22吴勤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吴勤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科研院校,都在为当前的改革寻找思路。政界学界开始密切关注“供给侧改革”,且热度不断升温。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供给侧改革应该避免的误区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新供给 新需求 供给抑制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39-0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点

(一)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这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出发点。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为代表的古典供给经济学提出,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是有条件的,只是在新供给形成和扩张阶段可以自发实现,在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阶段,供给就创造不了自身等量的需求。未来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什么地方?在五大“软财富”领域,即知识财富、信息财富、文化财富、金融财富以及其它的社会服务业。为什么叫做软财富?这五大软产业的财富的源泉不是地球资源,办教育也好,拍电影也好,也消耗一点地球资源,但是主要的财富源泉是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这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对那些硬财富的制造业怎么办?要通过转型升级,在传统硬财富制造业上培育更多的软价值。我们都知道,全美国的公民都开着底特律生产的汽车,但是底特律的经济一片萧条。而与底特律汽车相关的产业,汽车装璜、汽车4S店、汽车金融、汽车广告都赚钱。与传统汽车制造业不同,有两家汽车商是赚钱的,一家是奔驰,一个是特斯拉。奔驰为什么赚钱?因为它的总设计师说我们卖的不是汽车,我们卖的是艺术品,碰巧它会跑;特斯拉卖的也不是交通工具,卖的是环保,卖的是时尚,这也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二)从新供给经济周期出发优化产业结构

这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宏观理论核心。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技术和产业的演进、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供给与需求循环往复的交互作用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在实践中,真正有效正确做法是通过“放松供给约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破生产销售僵局,让市场通过成本价格传导机制快速消化过剩产品,在较短时期内恢复均衡,并通过要素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三)放松三大供给约束,恢复中国经济的活力

当前中国经济受到三大供给约束:高行政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和高税收成本约束。2013年“钱荒”以后,新供给主义的政策主张重点转向降低融资成本,一直到2014年5月份,国务院常委会议才提出来降低融资成本,11月份才真正降息。从2015年3月份到7月份,才开始看到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仍属偏高。在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上,提出减税3万亿,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投资和消费活力;同时发债3万亿,吸纳社会闲置成本,解决现在资产配置荒的问题。

(四)解除对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提高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

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前在人口与劳动、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技术与创新、制度与管理这五大要素上,都有很多供给抑制,使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来看,二胎生育限制已经全部放开了,但是还有户籍方面的问题,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农村的人均GDP和在城市的人均GDP差五倍,那就意味着一个人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话,财富供给增加了四倍。如果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还面临着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待遇,怎么促进经济增长?未来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重点。土地方面,现在土地价格高涨,也使得很多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严重的金融抑制,其他还有科技创新体制、教育体制、国有企业体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

二、供给侧改革需要避免的误区分析

(一)不能把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

炒概念无益于当前时期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新供给主义宣言》,当时的供给侧改革的确需要引起关注,撕开一个口子来推动这个概念。现在媒体上很多讨论还是在炒概念,这就没有意义了。我们不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仅在宏观上是恢复经济均衡的必然循环,在微观上也一样。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的增长。

(二)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政策的老路上

供给侧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但是在实际方面,确实有很多学者还是在用政策之手来拨动经济,“这个产业是老的,应该怎么淘汰;那个产业是新的,应该怎么鼓励”——直接伸手了,这样就弄错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把握住“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理念,让财富源泉自主发挥活力,充分涌流。需要对微观经济组织进行更加深刻而直接的改革,使得资源能够流入更有能力的企业,解除国有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允许僵尸企业破产,等等。这些手段或许直接甚至不无痛苦,却是为了解决以往高速增长遗留下的历史问题,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三)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

不能说研究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彻底否定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确实有反对,但是现在不必再反对了。现在西部投资、民生改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求领域也有很大的作用,不能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在优化供给,提升供给效率的同时,也要继续做好需求管理的改革,激活民间市场,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收入,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要刺激生产必须增加资本积累并刺激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供给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是对“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坚定信仰。例如,iphone手机的供给自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美国消费旺盛的背后,则是企业家源源不断的创新供给,而在创新供给的同时,带动社会需求总量的上升。

(四)房价、物价管控政策都应当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

中国房价持续上涨,调控效果多年不达预期,其原因就在于政策着力在打压需求,而不是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未来只有从供给侧着手,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增加有效供给,既能够挖掘增长潜力,也能够平抑物价,不存在所谓“稳增长与控通胀的矛盾”。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供给面去管理物价的措施包括:降低税收成本,控制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速度,稳定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机制,控制流通环节费用,建立稳定的消费品物价形成机制。

三、结束语

总之,要避免这四个误区:一是不能炒概念,二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误解成新计划经济,三是不能把需求和供给对立起来,四是房价、物价管控政策都应当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这样才能建设性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真正开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

参考文献:

[1] 贾康,徐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财政研究,2013(01)

[2] 周学.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兼论破解我国内需不足的方略[J].经济学动态,2014(04)

[3] 龙斧,王今朝.核心消费决定论——从市场与消费的结构性扭曲看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影响因素[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6)

[4] 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3)

(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