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剑,仇爱珍,金鑫,王雨晴,李之林,杨忠秀
(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 221006)
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观察
李新剑,仇爱珍,金鑫,王雨晴,李之林,杨忠秀
(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 22100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方法73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4例)、C组(25例),3组均采用传统康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左侧Broca区,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比较各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包含交往、感觉、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评分因子)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评分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以发育商(DQ)表示]。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躯体运动、生活自理、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后交往、语言生活自理、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组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C组比较,B组躯体运动评分降低,DQ值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A组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躯体运动评分及DQ值升高,P均<0.05。结论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额叶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且刺激Broca区在交往和言语上的疗效优于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
孤独症谱系障碍;高频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全身性的发育障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发病原因虽无定论,但额叶存在功能异常已被众多研究[1]证实。目前,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方法多样,但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传统康复治疗包括行为治疗、结构化教学、社交训练、言语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等,但康复疗效欠佳。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有无痛、深部刺激的优点,可以穿透颅骨直接刺激到大脑皮层。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们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额叶区域不同部位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并比较其治疗效果。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73例,男53例,女20例;年龄(4.52±1.36)岁。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②治疗知情同意,能进行4个月康复治疗者;③所有入组患儿无重要脏器疾患;④右利手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癫痫疾病或脑电图有异常不适宜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者;③有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者;④治疗期内接受其他治疗者。所有患儿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4例)、C组(25例)。每位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A组采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Broca区联合康复训练,B组采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联合康复训练,C组则仅进行传统康复训练。传统康复训练:①应用行为分析法,通过家长访谈及评估结果对患儿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康复目标,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可行的小目标进行训练,最后把已经掌握的目标行为串联为完整的行为链,并逐渐泛化到不同场景中;②语言训练,采用华中科技大学监制的启音博士进行一对一训练,无语言者进行发声训练,有语言者则采用情景法和游戏法进行训练;③听觉统合训练,通过听觉统合训练仪器来矫正患儿对声音处理整合失调的现象。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采用Rapid2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模式为高频重复刺激,A组患儿治疗部位选取左侧Broca区(采用国际EEG10-20标准的T3-Fz与F7-Cz两连线的交叉点),B组选取部位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采用国际EEG10-20标准的F3点),两组治疗频率按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的alpha峰频确定,依据每位患儿运动诱发电位强度的100%确定治疗强度,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连续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0 d后继续治疗,4个月共计6个疗程。
1.3疗效评估两组患儿均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疗程后接受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包含交往、感觉、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评分因子)、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以发育商(DQ)表示]评价。
各组治疗前后ABC量表评分、CARS量表评分及DQ值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ABC量表评分、CARS量表评分及DQ值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目前治疗方法虽多样,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功能损伤机理研究较多,但针对脑功能损伤恢复的治疗研究较少。研究[2~4]证实,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额叶组织灌注减少、代谢减低、长时程连接减弱、局部连接增强的特点,且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主[5],左侧额叶功能受损比右侧额叶功能受损更严重[6],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为执行功能的重要区域[7],左侧大脑额下回部位的Broca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亦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镜像神经元是一组可以如镜子一般映射他人动作、情绪甚至意图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自己执行动作时兴奋,在看到他人执行动作时也兴奋[8],是想象疗法、共情、理解他人意图的生理基础,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越重,其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程度也越低[9]。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应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年龄多在2~6岁,但传统康复治疗配合差,疗效多不满意。
经颅磁刺激额叶可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10],其具有无痛、深部刺激的特点,产生的磁场可以无衰减的穿透颅骨刺激到大脑皮层,引起局部感应电流而起到对脑功能调节的治疗作用,高频经颅磁刺激(≥5 Hz)有增加局部脑灌注、兴奋局部脑组织的作用,且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可以产生积累效应,兴奋多水平的神经元,不仅改善局部的脑功能,还能影响邻近区域的脑组织,且能产生长时程作用[11],磁刺激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故高频经颅磁刺激能激活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额叶的低兴奋性,改善脑皮质功能不全[12],促进症状的改善。Dapretto等[13]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额下回激活程度较正常儿童明显减低。本研究对额下回Broca区进行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后发现,刺激额下回区域的Broca区对言语和交往的改善优于背外侧前额叶,一方面Broca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高频经颅磁刺激兴奋激活Broca区,促进了言语的康复,而Broca区又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经颅磁刺激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交往能力,用外部磁刺激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后,其人际交往和刻板行为均较C组改善,且在言语和交往方面优于背外侧前额叶,证实了镜像神经元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磁刺激做为一种被动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治疗方式,对小年龄组有着较好的治疗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躯体运动、生活自理、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后交往、语言生活自理、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C组比较,A组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C组比较,B组躯体运动评分降低,DQ值升高。与B组比较,A组交往、语言、CARS量表评分降低,躯体运动评分及DQ值升高。表明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Broca区、背外侧前额叶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症状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高频经颅磁刺激Broca区在言语和交往恢复方面较背外侧前额叶有一定的优势,而高频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则在躯体运动方面优于Broca区。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症状偏向选择不同部位治疗。
[1] 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4):482.
[2] Maximo JO, Keown CL, Nair A, et al. Approaches to local connectivity in autism using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RI[J]. Front Hum Neurosci, 2013,25(7):598-605.
[3] Keown CL, Shih P, Nair A, et al. Local functional overconnectivity in posterior brain regions i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 severit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 Cell Rep, 2013,5(3):567-572.
[4] Keehn B, Shih P, Brenner LA, et 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or an "island of sparing"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fMRI study of visual search[J]. Hum Brain Mapp, 2013,34(10):2524-2537.
[5] 樊越波,彭晓玲,黄丹.自闭症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的超常能力概述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5,2(30):53-57.
[6] 袁良津,唐向阳,陈祚胜,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前额叶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8(48):687-690.
[7] 梁雅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0(30):959-962.
[8] 曾明,王晶,顾旭东,等.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2(35):107-111.
[9] 李欣怡,刘泰源,刘忠良.镜像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康复,2014,29(4):300.
[10] Enticott PG.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of deep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Brain Stimulation, 2014,7(2):206-211.
[11] 颜华.经颅磁刺激在儿童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15,9(21):1049-1054.
[12] Enticott PG, Kennedy HA, Zangen A, et al. Deep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ocial functioning in a young woman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 ECT, 2011,27(1):41-43.
[13] Dapretto M, Davies MS, Pfeifer JH, et al. Understanding emotions in others: mirror neuron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Nat Neurosci, 2006,9(1):28-30.
徐州市科技项目(KC15SH051)。
杨忠秀(E-mail:13815303618@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15.023
R729
B
1002-266X(2016)15-0064-03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