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2016-09-09 02:29孙晓燕谢炳玓
山东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基底节二聚体血浆

孙晓燕,谢炳玓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



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孙晓燕,谢炳玓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

目的观察不用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小脑、脑干、基底节、大脑皮层、多部位者各30例(分别计为小脑组、脑干组、基底节组、大脑皮层组、多部位组),比较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结果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与小脑组及基底节组比较,脑干组、大脑皮层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大脑皮层组比较,其余4组LVEF增加;P均<0.05。与小脑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降低;与大脑皮层组比较,脑干组入院第1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414,P均<0.05)。结论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同,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此指标可作为病情及病变部位诊断的参考依据,亦可作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参考指标。

脑梗死;D二聚体;左室射血分数;NIHSS评分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血浆D二聚体是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重要指标,急性脑梗死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脑梗死面积[1,2]、脑梗死类型[3]关系密切,D二聚体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而梗死部位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预后、卒中后合并抑郁[5]、梗死后进展性卒中发生率[6]等均有相关性。本研究观察了不用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男97例,女53例;年龄(67±1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有影像学资料证实为急性脑梗死;②于发病24 h内入院。排除标准:①发病前3个月内有手术史及心肌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史者;②合并有心、肾、呼吸功能衰竭者;③有器官移植术病史者;④肿瘤及严重感染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服用炎症抑制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者。梗死部位位于小脑、脑干、基底节、大脑皮层、多部位者各30例(分别计为小脑组、脑干组、基底节组、大脑皮层组、多部位组)。上述各组按梗死面积再分为大梗死者、中梗死者、小梗死者,其中小脑组大梗死者9例、中梗死者8例、小梗死者13例,脑干组分别为7、9、14例,基底节区组分别为6、10、14例,大脑皮层组分别为8、8、14例,多部位组分别为9、7、15例,各组大梗死者、中梗死者、小梗死者例数比较,P均>0.05。

1.2血浆D二聚体、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D二聚体:入院时立即取静脉血,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LVEF:入院时给予床头心脏超声检测,取LVEF数值;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于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10天进行评分。

2 结果

2.1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LVEF比较结果见表1。

2.2各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LVEF比较

注:与多部位组比较,*P<0.05;与小脑组及基底节组比较,#P<0.05;与大脑皮层组比较,△P<0.05。

表2 各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小脑组比较,*P<0.01;与多部位组比较,#P<0.01;与大脑皮层组比较,△P<0.05。

2.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414,P均<0.05)。

3 讨论

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7],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而另有研究[8]发现,脑梗死TOAST分型与梗死部位明确相关,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病灶主要分布于小脑后上动脉分布区域和多发性病灶性脑梗死;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病灶主要分布于脑叶;而小动脉卒中患者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本研究发现多部位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高,这与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病特征一致。而脑干、大脑皮层组亦可见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纤溶系统激活相关,而其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脑叶和脑干,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发病特征一致。本研究显示,小脑、基底节组D二聚体水平最低,考虑与小血管病变有关;有关脑小动脉病变的研究[9]提示,小动脉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脂质透明样变性及淀粉样变性,主要与高血压及其他遗传因素有关,这与本研究中基底节、小脑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组相关。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可侧面反应梗死部位,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定位定性诊断的辅助参考。

LVEF是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客观指标,因其变异性低,广泛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生理静止状态下,LVEF的范围为60%±7%,LVEF低于50%被认为是心室功能降低。而作为脑卒中病因之一的心源性脑卒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被认为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10]。有研究[11]报道,左心房增大可作为老年性无症状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另有多项研究[12~14]发现,LVEF越小,左心室收缩功能越差,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就越大。研究[12]发现,在合并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可显著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考虑与脑灌注失代偿有关。本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组较其他各组LVEF低。考虑与其供血血管主要为远端分支,脑底动脉环代偿薄弱,而对脑灌注下降敏感有关。上述研究提示,在LVEF降低合并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警惕因脑灌注失代偿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因评定范围综合全面及高信度、高效度、高敏感度等特点[15],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病情评价,可综合反映急性期病情程度和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产生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增加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提示存在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的可能。此外,由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大,NIHSS评分又大量应用于急性期病情控制及短期预后的评价。本研究发现,多部位梗死组NIHSS评分最高,小脑梗死组NIHSS评分最低,而基底节、脑叶、脑干组比较,脑干组明显高于脑叶组,考虑与不同梗死部位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有关,NIHSS评分中小脑症状评价为肢体共济功能,而小脑梗死患者影响患者NIHSS评分中其他功能的范围较小,因此小脑组NIHSS评分最低;而多部位梗死患者因其损伤部位多,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即越多;脑干梗死较脑叶梗死NIHSS评分高,考虑因脑干部位为神经传导束及神经核团集中部位,一旦损伤,与其症状重而范围广的特点有关。本研究还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偏高可预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及短期预后不良。

[1] 陈月琴,王莉,周桂桂.梗死面积及出血量不同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5):309-310.

[2] 向强,文亮,李昆.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41-42.

[3] 李晓文,谢炳玓.各亚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4):506-508.

[4] 向强,李昆,文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7):641-643.

[5] 陈素芬,刘祝钦,胡珏,等.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22-24.

[6] 薛蓉,赵伟,程焱,等.卒中后抑郁症状与脑梗死部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196-198,216.

[7] Liu LB, Li M, Zhuo WY, et al. The role of hs-CRP,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differentiating etiological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J]. PLoS One, 2015,10(2):e0118301.

[8] Chung JW, Park SH, Kim N, et al.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lassification and vascular territory of ischemic stroke lesions diagnosed b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 J Am Heart Assoc, 2014,3(4):1-8.

[9] 贾俊栋,岳卫东.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2):98-102.

[10] Hays AG, Sacco RL, Rundek T, et al.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J]. Stroke, 2006,37(7):1715-1719.

[11] 姚晓渝,赵琴,郑陵.老年人无症状脑梗塞与左心房扩大关系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3(1):6.

[12] 陈斌,杜凤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源性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4):290-293.

[13] 王志敏,李仲铭,丁云川,等.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120-122,145.

[14] 李娜,木胡牙提,卢武红,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3):189-191.

[15] Goldstein LB, Samsa GP. Reliability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extension to non-neurologists in the context of a clinical trial[J]. Stroke, 1997,28(2):307-310.

谢炳玓(E-mail: xbdlr@sina.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15.020

R743.33

B

1002-266X(2016)15-0057-03

2015-10-21)

猜你喜欢
基底节二聚体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