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阳
摘要:为改变目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许多令人尴尬的困境,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历史课程标准和课改精神为指导,让初中历史课堂立足“规范”,着眼“长效”。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规范;长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42-03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教学有了很大改观,但历史教学在农村学校的现状依然令人担忧,表现在老师专业水准偏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等。如,在一所农村初中里,师生一般地认为,历史是“副科”,历史课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课已习以为常。如何改变目前初中历史课程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应该立足“规范”,着眼“长效”,以历史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为指导,规范历史课程教学行为,遵循初中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等特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和公民素质及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实施课程的核心目标。
一、恰当选择史实
“史实”、“史论”、“史识”是史学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史实是指历史上的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史识是指对历史的正确看法和见解。“史实”是构建“史论”,形成“史识”的前提。没有一定量的科学史实做支撑,“史论”和“史识”只能成为无源之水。由此可见,必须正确恰当地选择史实,这是实现历史长效课堂的基础和保证。而目前的史实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要么是脱离课本和课标,过多补充史实,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么是“戏说历史”,各种野史趣闻、影视故事满天飞;要么是让学生干巴巴地读书,对史实缺乏分析和重点介绍,这一点尤其在师资匮乏的农村学校表现特别突出。恰当选择史实,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方面要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标是指导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和历史命题考试的最重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追求真实。这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必须选择史学界公认的史实,如果不辨真伪、道听途说向学生介绍各种野史,历史教学就丧失了科学性和严肃性,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呢?
二、推行体验式教学
历史是过去的事物,不可能完全地还原,是螺旋式发展趋势,让学生切实具体地感受理解历史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习基础非常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农村课堂,更应该尝试历史体验式学习。历史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充分调动大脑等器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生成历史情感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学习解放战争这一单元时,生硬的灌输“战士作战勇敢,胜利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还不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走访当年老兵,或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感悟革命的艰辛曲折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推行体验式教学能改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重结论、轻过程”的现状,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展体验式学习途径较多,如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社会参观调查等。
三、重视培育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素养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即学科能力和历史意识。初中历史学科能力包括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历史想象和迁移,历史分析归纳能力等。目前的农村课堂中,老师机械地讲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有专业老师,兼课老师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做试卷,也是实现存在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追求长效,关注学科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学生的中考应试有益,而且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历史学科素养还包括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具体包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这些都是人文精神、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课程,历史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所得,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古为今用。如果说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能有利于他(她)成为一个正直、有智慧的人,今后的人生之路会走的更踏实,这才是一节令人难忘的课堂。学生人文素质和品格修养能不断提高,并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这才是历史课程目标所在,是长效课堂的真正体现。
以下是我执教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片断,既是为了举例说明,也是为了抛砖引玉。
学生合作探究一【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原因?】
材料一:据1858年《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堪萨斯州.两个陌生人相遇.见面礼是互相用枪指着问:拥护还是反对奴隶制?如果回答相背,马上开枪射击。
学生合作探究二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作用】
材料二:自公元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我还要宣布周知,上述人员如条件符合,可参加合众国的武装部队,防守堡垒据点,兵站和其它地方,以及在上述武装部队的舰船上服役。
学生合作探究三 【美国南北战争的作用】
材料三: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
以上教学片段以打造长效课堂为目标,围绕课程标准,精心选择史实,培养学科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在于1.创造历史情境,丰富情感体验。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南北双方围绕着奴隶主的存废问题矛盾变得无法调和,战争势在必行。2.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分析概括。教师可适度点拨,阅读长段材料时可以抓关键词、关键句。3.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感悟历史。南北战争的作用,书本上只有结论,如果老师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的。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为美国成为20世纪第一强国奠定了基础。而林肯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联系当前现实,切实引导农村学生领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关注国家发展,关心时政,增强农村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我们的课堂应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追求即时“高效”转向持久“长效”,使历史学科真正回归学科的本来属性,真正回归育人的原点。
【责任编辑 冯荣光】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