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避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人身伤害

2016-09-07 10:39彭敏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学生防范措施

彭敏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实习学生人身受到伤害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在国家社会层面,要出台一些有关顶岗实习期间的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职业院校层面,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进行实习前劳动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在学生自身层面,要苦练内功,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用人单位层面,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提供安全的生产实习环境,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

【关键词】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人身伤害;防范措施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经历。由于就业压力,各个职业院校都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需在校内有一定的训练机会,还需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来加强技能训练。由于学生没有生产实习的经验,他们在实习时完全履行学生所在岗位的所有职责,虽然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训练,但是他们要想很好的履职,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时时会发生学生的人身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事件。本文通过分析在实习过程中高职生实习期间造成人身伤害的原因,探讨一些对策帮助实习学生减少伤害。

一、实习学生人身受到伤害的原因分析

1、实习企业原因

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用人单位仍处于优势地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就业与高学历相比,还是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他们在顶岗实习时,所选择的单位一般为私企,甚至是非常小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也有很大的发展压力,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环境卫生相对恶劣,缺乏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再加上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教育,或者即使有安全教育也是不规范,不到位,责任不强等特点。这些是导致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实习学生原因

首先,安全意识非常淡薄。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加上他们一直有老师和家长的呵护,心中没有安全意识,在实习前,不把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当回事,在实习时,也不把实习单位的安全教育当回事,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足,有的已经发生在自己或同伴身上了,有的还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其次,心理准备严重不足。实习前,学生不能主动去认识实习工作过程的注意事项、生产环境,在实习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与突发事件更是一无所知,思想认识上总是简单化,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上经验不足,所以应变能力较差,遇到突发事件心里就发慌,不知道如何是好,从而导致操作失误,发生安全事件。最后,操作技能水平低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践经验不足,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由于技能水平低,以及对操作规程的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尤其是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实习学生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也影响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

3、职业院校的原因

职业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首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非常注重交通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较多,而对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其次,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用人单位往往为了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不愿意让指导老师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只是下班以后的保姆式管理,这样,实习管理和安全教育不能很好的结合,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防范学生顶岗实习期人身受到伤害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只是对毕业生就业要签定《劳动合同》来约束双方,而对顶岗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护还是空白,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无需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各项保险,一旦有人身伤害的事件发生,也都是参照民事纠纷来处理,企业也会找出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学生明显处于劣势,这样,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受损失的还是学生这个弱势群体。

1、国家社会层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这个宗旨,出台一些有关顶岗实习期间的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要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并且合同中要有必备的一些条款,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使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敦促学生能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

2、职业院校层面

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学习地方发生了变化,从学校转移到了企业,是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转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课堂教育教学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需要。因此,院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伤害。

(1)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各职业院校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设立管理部门。每个院校均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和协调实习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其次,配备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加强分别与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之间的联系,既要了解企业的情况,又要了解本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学生、企业之间的沟通。最后,加强档案管理。学生就业指导处要加强实习档案管理工作,让实习档案为实习安全管理服务。

(2)职业院校要进行实习前劳动安全教育。安全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注意的问题,而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首先,全面安排安全教育内容。职业院校都会给学生安排一定课时的安全教育内容,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分专业分岗位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的分量,如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根据不同专业,结合企业情况,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因违反安全操作和违规给自身和他人带来安全问题。

(3)实习单位到学校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学校的校内实训和实习单位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实习单位设备不同,不同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学校应该安排企业人员,到学校对即将到岗的学生,结合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对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为学生进入企业遵守厂规厂纪和安全规则打好基础。

(4)学校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教育。为了减少学生在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件发生,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各个实习点的巡回检查,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同时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多种联系方式,如电话、短信、qq、微信等,以便学生与老师无缝联系。

3、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苦练内功,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其次,学生自己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实习期间听从指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习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实习生还要自觉接受,并积极参加培训,全面掌握所在岗位必须的安全生产知识,能够自觉提高生产技能,增强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也要注意交通安全和饮食安全。

4、用人单位层面

首先,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提供安全的生产实习环境。其次,加强对实习学生岗前培训,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及违规的后果等。最后,安排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多方面的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安全的劳动环境。

此外,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可以与实习单位、学校三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签订书面实习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对在实习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从而保证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冬艳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现状及防范措施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08.3.10.39-40.

【作者简介】

彭 敏(1967-)女,江苏邳州市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德育.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学生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