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书》点校本之《杂病治例》疑误辨正

2016-09-07 05:20付新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宝鉴血虚气虚

付新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文献研究·

《医学全书》点校本之《杂病治例》疑误辨正

付新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点校出版了刘纯的《医学全书》,其中载有《杂病治例》一卷,此乃刘纯的一部纲领性的杂病要诀,分门别类地记载、论述了74种病症的治法要诀,文辞通俗、简约、易懂,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以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医学文献对照出版的《医学全书》点校本中的《杂病治例》,改正了书中所存在的断句、标点、字误、字脱等错误,并分别做了理由说明。

点校本;《杂病治例》;疑误;辨正

刘纯《医学全书》点校本是《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共集合了明清30位医学名家的著作。《刘纯医学全书》是集明代医家刘纯医学著作之大成,收录了刘纯现今存世的医学著作4部,包括《医经小学》六卷、《玉机微义》五十卷、《杂病治例》一卷、《伤寒注例》一卷,其主编为姜典华,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出版。其中《杂病治例》所用底本为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此书为孤本。

《杂病治例》一卷,撰于明永乐戊子年 (1408年),是一部纲领性的杂病要诀,全书以证为纲,以法举目,以症示例,以例见方,皆为刘氏经验心得,传薪秘要之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医籍考》等文献中都有记载,今仅存孤本,为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藏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被视为镇馆之宝。

今笔者对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的《杂病治例》重新加以点校,发现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点校出版的《杂病治例》一书的原文尚存在一些断句、标点、文字方面的错误,本文将对这些错误逐一进行辨正、说明,以求教方家。

1 断句、标点不当

1.1风一中风大率主血虚、气虚,以痰治之,治痰为先。挟火与湿,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

此句点校本断为:“中风大率主血虚。气虚以痰治之,治痰为先。挟火与湿,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此句中的“血虚”“气虚”并为中风之病机表现。《丹溪心法》卷一 中风一:“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一作痰与湿,又须分气虚、血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1]14其中“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句已经说明左属是血虚,右属是血虚加气虚。因此,本句的“气虚”当属上,连“血虚”成文,“血虚”后不当为句号,而当改为顿号。

1.2头痛九清热,清空膏,片子黄芩一味,为末调服,《宝鉴》石膏散。補氣,有因虚,《宝鉴》顺气和中汤。阴虚用天雄、川芎类。只灸亦可。

以上“清热”和“补气”两条中都有“宝鉴”二字。点校本两句中分别将其与后面的文字相连成文,点作“宝鉴石膏散”和“宝鉴顺气中和汤”。考《丹溪心法》卷四,头痛六十八 【附方】云:“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1]192只说“清空膏”。又云:“顺气和中汤治气虚头痛,此药升阳补气,头痛自愈。”[1]193也只说“顺气和中汤”。“清空膏”“顺气中和汤”皆为方剂之名,文献可查,都不当与“宝鉴”连文。“宝鉴”实乃元罗天益所撰《卫生宝鉴》之简称,如《医学纲目》卷之十五,肝胆部 头风痛云:“[罗]气虚头痛治验 参谋柏仲实,……名之曰顺气和中汤。”[2]所云正是罗氏所提及的“顺气和中汤”。又《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三头痛门的风热头痛诸剂:“《宝鉴》石膏三,治风热头疼。”[3]“宝鉴”二字正加有书名号,表示一本书。因此,此处《杂病治例》中的两例“宝鉴”也都当指罗氏的《卫生宝鉴》一书,故而应当标点书名号,否则容易引起误解,以为“宝鉴石膏散”“宝鉴顺气和中汤”皆为古方剂之名。

另外,“补气”条云:“有因虚”,不成句,此条既讲“补气”,则“虚”当就“气虚”而言,故而“虚”前当脱“气”字。

1.3心痛十二有风寒、气、血虚、食郁、热。

此句点校本断为“有风寒、气、血虚、食、郁热。”此乃心痛病的病机辩证,“食”非为病机辨证的术语,故不当与其他各类属性并列,而当连下成文。食郁,证名,六郁之—,见《丹溪心法》卷三。因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所致。证见吞酸嗳气,腹满不能食,黄疸,鼓胀,痞块,脉紧实。治宜消食解郁,用食郁汤,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中国医学大辞典》亦载有“食郁”一词,云:“郁之因于食积者,此证嗳酸腹闷,不能食,或为黄疸、鼓胀、痞块等证,右寸脉紧盛,治宜香附、苍术、神曲、山楂、针砂之属,或用食郁汤”[4]。皆可证。

1.4牙疼十三或出血属热,胃口有热。有风寒、湿热、虫蛀。

此句的“有风寒、湿热、虫蛀”,点校本断为“有风寒、湿热虫蛀。”湿热、虫蛀中间当如“风寒”“湿热”一样断开,“风寒”“湿热”“虫蛀”三个双音节词皆为造成牙疼的原因,意义上、语法上皆为并列、平等的关系,而且“风寒”“湿热”“虫蛀”这样的断法也符合汉语音节上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而原文当中的“风寒”“湿热”“虫蛀”三词本身也是分开书写的,可见作者的本意也是如此。

1.5泻痢十五温,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加对五苓,理中丸,《机要》浆水散。色青者,寒兼风。

点校本此句中的“机要”二字未加书名号,为“机要浆水散”,误。《机要》当为元代《活人机要》一书的简称,“浆水散”乃此书“泄痢证”下的方剂名称“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身上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者加吐,此谓急病。”[5]此方所云:“治暴泄”“脉微而弱”皆与《杂病治例》此处所说内容相吻合。因此,此“浆水散”正当为《活法机要》中所载治疗“泄痢”之方,则“机要”二字当加上书名号,以示书名,否则,会语义不明,容易将“机要浆水散”整体作为方剂名称。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泻痢十五”的“胜湿”条下:“平胃散……《机要》白术芍药汤、茯苓汤”。疟十六的“发散”条下:“有汗要无汗,……《机要》桂枝羌活汤”。点校本都同样未标出书名号,皆误。

1.6膈噎四四温胃,以马雹儿烧灰存性,每服一钱,用枣肉平胃散二钱和入酒调下。丁沉透膈汤,小七香丸。

“用枣肉平胃散二钱和入酒调下”点校本作“用枣肉、平胃散二钱和入酒调下”,将“枣肉”与“平胃散”两者断开,误。此当误认为句中的“枣肉”“平胃散”分别指称药名和方剂名,实际上“枣肉平胃散”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所载之方名,云治一切气。故不当分开。

1.7癖块五五气,《御药院方》助气丸。

此句点校本写作“气:御药院方助气丸。”《御药院方》乃元代宫廷医家许国祯所著的一本方书,收集了很多宋金元三代的宫廷秘方,此处的“助气丸”则当是出自此书中的一种药方。加上书名号,能够使文意显豁,不然容易误认为“御药院方助气丸”整体为方剂名称。

1.8癖块五五消导,用行气和血煎药下,磨积药,从汤荡之。秘方脾积丸,因气血弱者,攻补兼之。

“用行气和血煎药下,磨积药,从汤荡之”点校本断为“用行气和血煎药,下磨积药,从汤荡之”,后者意义上讲不通,“磨积药”乃专治积聚类疾病的药方,不当做“下”的宾语,而应连下文的“从汤荡之”成文,做主语。同时,“下”连上文的“用行气和血煎药”,语义、语法上也都更加完足。而类似的用法,在医籍中也多有所见,如《丹溪治法心要》卷六,痿第八十六:“大补丸去肾经火,燥下焦湿,治筋骨软。如气虚用补气药下,血虚补血药下,并不单用。”[6]

2 文字错误

2.1泻痢十五里,湿热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局方苏感丸。下后用药调理。痢初得者,必用下,通因通用;湿热甚者,宣明玄青膏。

“通因通用“点校本作“通因桐用”,字误,原文为“通”无疑。“通因通用”为中医术语,《中医实用名词术语词典》:“通因通用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属反治法。是指用通利药物来治疗因邪实瘀热等病邪所致的通泻症状的实证。”[7]

2.2泻痢十五收敛,实肠散、桃花汤、养脏汤、严氏乌梅丸、元戎乌梅散,加米壳、榴皮、龙骨之类。

2.3疟十六温,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名牝疟,宜柴胡姜桂汤,此温经也。

2.4漏廿二解热,关格者分利之,凉血火府丹,木通、黄芩各一两,生地黄二两。不渴而小便闭者,滋肾丸,知母、黄柏。

“黄芩各一两,生地黄二两”中的“一两、二两”原文中都为注文小字的形式,是附在药名之后说明剂量的,而点校本则误将“一两、二两”作为正文文字处理,误。又诸疮廿七“从治”条:“东垣黄连消毒饮,……黄连酒炒……人参、甘草各三钱”。其中“酒”同样为注解小字,点校本亦误入正文当中,而写作“黄连酒炒”。又疝卅三:“因寒、气、湿热、痰积流下,不痛者是也”。其中的“不痛者是也”原文也为注解小字,点校本误做正文处理了。

2.5诸疮廿七从治……。肿势外散,……,右咀片,作一服,水煎服。若疮势已过,宜后方复煎散,地骨、芩、苓、参。茋、芍、白术、桂、甘草、防己、当归各一钱、防风三钱,作一服,先取仙术三钱煎,水煎。

2.6痔疮卅一地黄丸方:槐角炒、柏炒、杜仲炒、茞各一两、山药、山茱肉、独活各八钱、泽泻、牡丹皮、茯菟各六钱、黄茋一两半、熟地黄一两六钱、白附二钱,蜜和为丸。

“山茱肉”点校本作“山茱萸”,与原文不符。虽说两者异名同实,但是点校本并未出注说明,而且即使出注说明,也不宜改动原本文字,比较合适的做法当保留原文的“山茱肉”,可在注中说明,此即“山茱萸”。

2.7疝卅三导气 ……。左病,尿时用手掩右口、鼻、耳,少时效。右则取左。

以上为原文内容,但点校本写作“右病,尿时,用手掩右口、鼻、耳,少时效。左则取左。”内容和原文完全相反,误。

3 多种错误

3.1腹痛八外接法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男病用女唾津调,涂外肾;女疴用男唾调,涂两乳。

3.2腰痛十气虚、血虚、肾虚、风湿、湿热、瘀血、寒、气滞。

此句点校本断为“气虚、血虚、肾虚、风、湿、热、瘀血、寒、气滞。”而原文“气虚”“血虚”“风湿”“湿热”“瘀血”“气滞”皆为两两组合的词语,且中间都有较为明显的空白予以隔开,这些都当是作者本人意愿的表达,因此“风湿”“湿热”中间不宜断开。且后文“行湿”条下乃云:“湿热,用苍术、杜仲、炒黄柏、川芎之类;风湿,东垣独活汤;痰者用南星”。则明确指明“行湿”一法的具体功用乃是对“湿热”“风湿”而言,是对上文腰痛具体病机的论述,也表明“风湿”“湿热”中间不当断开。

又点校本的“风、湿、热”,除了断句不当之外,文字内容也与原文不符,原文为风湿、湿热,点校本“热”前漏了一“湿”字。

3.3疟十六

3.3.1发散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之,小柴胡加桂、白虎加桂。头痛脉浮,恶风有汗,《机要》桂枝羌活汤。

3.3.2和解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之,桂枝加黄茋、知母石膏汤、人参柴胡饮子,六和汤方:人参、知母、草果、贝母、白芷、槟榔各一钱、乌梅、柴胡各一钱,用酒拌、常山二钱。

“发散”条“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之”点校本标点为“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之”;“和解”条:“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之”点校本标点为“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之”。笔者认为“正气为主带散之”,“散邪为主带补之”两句中间都应断开,这里的“带散”“带补”分别指附带发散,附带加补之义。如不标点,则表意不明。《丹溪心法》卷二“疟八”:“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小柴胡加桂,或白虎加桂。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桂枝加黄芪知母石膏汤、或人参柴胡饮子。”[1]42此与《杂病治例》中的文字基本相同,而文中的标点也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08年由田思胜点校出版的《丹溪心法》中所点加的。“带补”也是和前面的“散邪为主”分开的。

点校本又在“和解”条下“无汗要有汗”的“要”字后加注云:“要:此字疑衍。”而通过《丹溪心法》的这段文字,可见此处“要”字并非衍字,刘纯自然是文有所据的。就行文来看,“发散”条和“和解”条是前后并列出现的,“和解”条下的“无汗要有汗”正与“发散”条下的“有汗要无汗”彼此对应,相对成文,也说明前句的“要”字并非衍字。

[1]朱丹溪撰.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93.

[2]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79.

[3]徐春甫,余瀛鳌.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31.

[4]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994.

[5]李杲撰.医学发明活法机要[M].傅兴国,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51.

[6]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95.

[7]刘晨.中医实用名词术语词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29.

[8]李杲撰.脾胃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9]张锡纯,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修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175.

Mistakes rectification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reatment cases in medical encyclopedia revised edition

FU Xinjun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 Province,China)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s publishedAComprehensiveBookonMedicalScience(revised editon) by LIU Chun in 1999 with full effort on revision,in which one volume calledtreatmentsandcasesonvariousdiseasesis a guiding principle in that area,stating the treatment of 74 kinds of diseases,with popular,brief and understandable language,having essential medical value.According to the carved book by Xiao Qian in the 15th Year of Cheng Hua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other medicine literature,it corrects pauses in sentences,punctuation,character mistakes and character omission with reason illustration respectively in volumes inthetreatmentsandcasesonvariousdiseases.

revised edition;treatmentsandcasesonvariousdiseases;encores;rectifying

10.13463/j.cnki.cczyy.2016.04.072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2011JZ064);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陕西古代文献集成》子课题《杂病治例》整理项目(SG13001-146);陕西中医学院2014年创新基金培育项目(14XKLX06)。

付新军(1979-),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医文献及中医经籍语言文化研究。

R2-52

A

2095-6258(2016)04-0855-04

2015-11-11)

猜你喜欢
宝鉴血虚气虚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萧沛(一首)
血虚≠贫血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血虚≠贫血
“萧郎镜”与“风月宝鉴”:兼论明末清初戏曲中的镜鉴刻绘对《红楼梦》之影响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