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
摘 要:移动互联网作为革命性的力量正在改变出行市场,以“互联网+拼车”为主要形态的出行共享经济开始生根发芽。软件拼车出行在释放民间巨大运力、缓解交通压力、给用户带来惠利的同时,其背后行业规范不完善、监管缺位等问题逐渐显露,衍生出交通、治安、公共秩序等多方面安全隐患,需要政府、软件公司、车主、乘客共同协作,制定完善行业规章、规范行业管理,推动“互联网+”时代软件拼车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拼车;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78-2
0 引言
拼车,顾名思义,是指几个不同目的地的人通过协商之后乘坐同一辆车,采取AA制或者按照距离长短支付车费的出行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拼车出行有了更多选择。与软件打车相似,软件拼车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拼车APP 客户端,动一动手指就能找到附近的顺路者拼车同行。软件拼车在帮助车主有效利用闲置资源、降低乘客出行成本、扩大双方社交圈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低碳减排、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在国外,拼车蔚然成风,比如在德国,既有专门的拼车公司,又有公益性质的拼车中心、拼车协会、拼车俱乐部等中介服务组织。许多城市还设有拼车专用道路、拼车专用停车点。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例如旧金山和洛杉矶,都有专门接载临时搭车人上车的引道,车主和临时搭车人需要共同分担路桥费。一些城市还设有拼车族专用的大容量通道(HOV),要求两人以上乘坐的车辆才能通过,单人驾车者如进入HOV,将面临巨额罚款。①然而在我国,私家车上仅有一位司机的空载率高达80%,拼车对于大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拼车软件快速发展,选择拼车的市民数量不断增长,其产业背后的行业规范不完善、监管缺位等问题也随之显露,衍生出公共秩序、交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注意并完善应对之策。
1 “拼车软件”的基本情况
1.1 拼车软件的种类
截至目前,国内市场拼车APP客户端主要有嘀嗒拼车、Peoples Uber(人民优步)、滴滴顺风车、搭搭顺风车、51拼车、天天用车、彩虹拼车等30余款,拼车软件之间竞争激烈。
1.2 使用拼车软件的方法
分别由车主和乘客在网络下载安装拼车软件并绑定银行卡,乘客在输入当前位置、目的地、出发时间后下单,车主抢单后,乘客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支付,行程预定成功;上车后,乘客点击“确认搭乘”,车费自动转账给车主;搭乘完成后,车主和乘客可以通过软件分别提交该次拼车体验并分享给大家。
1.3 准入门槛及运营模式
拼车软件采取司机带车从事经营的模式,对于驾驶人和车辆审核方面较为宽松,以嘀嗒拼车为例,要成为该软件车主只需要:①拥有自有的车辆,车况良好;②拥有有效的车辆证明;③持有有效驾照,驾龄超过1年;④3年内无酒后驾驶、危险驾驶、吊销驾照记录。将相关材料上传到软件客户端,即可作为车主提供拼车服务。
1.4 收费及服务
目前,拼车软件的服务和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看,拼车软件起步价、每公里单价及等候费均比出租车便宜37%至41%,均不收取燃油附加费,且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以嘀嗒拼车为例,拼车费用=接送费(北京、上海10元,广州、深圳8元,其他城市5元)+1元/公里,拼车费用总价不超过99元。
2 软件拼车对出行市场的影响
在特有的运作模式之下,软件拼车在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出行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1 对出租车行业再次造成冲击
上一场“打车软件”之战的主体是出租车,已经使出租车行运营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新的“拼车软件”之战相继来袭,本来是私用的私家车以拼车形式变相参与到出租车运营行列,给出租车运营秩序带来更多乱象。从市场上看,相关软件出现后出租牌照的转让价格出现下跌,而国家一旦将拼车软件确定为合法,势必使得更多的私家车涌入市场,造成出租车经营者空驶里程增加,收入减少,引起出租车行业从业者不满,进而引发行业罢运现象。另外,正规出租车要缴纳相应管理费和税费等,相比标而言拼车软件的私家车在税费方面几乎“零成本”,也造成了出租车行业从业者心理落差。
2.2 增加“黑车”治理难度
由于拼车软件市场竞争激烈,软件注册认证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黑车”非法运营创造了机会。部分“黑车”司机利用这一漏洞,下载拼车软件并通过资格认定,和普通市民一起加入到“抢单”行列中。“黑车”车辆性能、驾驶人技能都不能得到保证,因此不但乘客乘车安全等不到保障,更扰乱了出行市场。而使用拼车软件“接单”,相对于某个地段守候乘客,隐蔽性强,更不容易暴露,使得 “黑车”整治难上加难。
2.3 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软件拼车通过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和廉价的资费,不仅迅速挤压出租车市场份额,也吸引了一部分公交乘客的转换,对公共交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近年来,许多城市政府为推动公交优先每年投入亿元补贴,公交出行比例每年增长1至2个百分点已是难上加难,②软件拼车对多年的公交优先战略造成了一定影响。
3 软拼车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当下软件拼车行业规范不完善、监管缺位等问题,衍生出交通、治安等多方面安全隐患。
3.1 交通安全隐患
在软件拼车运营模式下,大量家私车车主兼职“驾驶员”,其驾驶技能和对道路交通状况适应性相对职业驾驶员较低,部分驾驶员为了尽快赶至拼车人所在地或者将拼车人送往目的地,还会做出冒险超速、违规超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3.2 治安管理隐患
拼车双方多为陌生人,无论对车主还是对乘车人都会造成一定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犯罪嫌疑人谎称车主,通过拼车软件邀请需要合乘的人员拼车,从而进行诈骗等活动,也有犯罪嫌疑人假冒需要拼车的人员,从事抢劫等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活动都会对社会治安造成负面影响。
3.3 个人隐私泄露隐患
拼车软件的支付方式均为微信、支付宝或者银行卡支付,无论哪种支付方式均要求乘客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在支付过程中,个人隐私存在泄露风险,一旦信息泄露,乘客的财产乃至人身安全均可能受到威胁。同时,乘客和司机下载软件时需要使用手机号码注册,司机还需要提供相关证件,如果缺乏监管,乘客和司机的私人信息有可能被泄露和倒卖,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增加。
3.4 出现事故之后的法律救济隐患
作为普通私家车主,绝大部分在为车辆购买交强险、商业三责险外,不会想到还需购买乘员险。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如果拼车时出现全责事故,正巧又是搭乘者受伤,那么在超出交强险的保额之外,搭乘者通常无法得到商业险部分的赔偿的。理论上,伤者虽然可以向车主进行索赔,但是由于软件拼车行为在法律界的定性模糊,就算到法院打官司,也不一定能胜诉。
4 软件拼车市场治理对策
软件拼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其符合共享经济模式,在民间受到广泛支持,如何保障这一新兴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政府、软件公司、车主、乘客共同协作。
4.1 明确软拼车的法律地位
当前,国家并未明确拼车的合法性,这使得行业主管部门处于尴尬境地,想管但没有依据。因此规范软件拼车的第一步必须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北京市交委去年1月出台的《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规定,小客车合乘遵循公益合乘优先、民间互助自愿、维护合法权益、规范合乘行为、严禁非法运营的基本原则,使得拼车在北京合法化。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之前,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可加快研究制定“软件拼车”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主体的社会责任。
4.2 强化拼车软件的市场监管
目前市场上各种拼车软件约30余款,私家车主和乘客可自由选择下载使用,造成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不能准确、全面掌握驾乘人员的使用种类、频率、时段等具体信息,也就不能很好的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了便于管理,上海市交通委已经出面搭建了“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滴滴,快的以及四大出租车企业的出租车信息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互通、车辆一网调度。同时,平台还在拓展其他领域的功能,下一步考虑将拼车软件也纳入统一管理。
4.3 加大非法运营的取缔力度
要采取日常管控与突击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对以软件拼车方式进行非法运营的行为开展高密度的联动整治,重点加强对上下班高峰期间小区、公司,节假日客运、餐饮、购物广场等场所附近道路管控。整治中,注意收集完善证据,发现一辆,取缔一辆。同时通过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对拼车非法运营进行举报,引导乘客自觉抵制非法运营等活动。
4.4 加强驾乘人员的宣传管理
公安、交通等部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拼车软件自身提示等多种渠道,向驾乘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规范正确使用拼车软件,提示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的行车氛围。同时,要求拼车软件公司定期更新提供车主信息,加入酒驾、毒驾等数据库中碰撞比对,一旦发现在册人员立即通知软件公司将其加入“黑名单”,重点加强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还要牢固树立主动预防理念,对危害拼车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动向主动跟进,有针对性的集中开展整治。
注 释
①《拼车软件能否再起波澜》,载大连日报2014年5月29日B3版。
②龚建国,戴帅:《互联网专车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与对策》,载《汽车与安全》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