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经验对促进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启示

2016-09-06 08:00李青青金泽虎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通关海关经济带

李青青 金泽虎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上海自贸区经验对促进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启示

李青青金泽虎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带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式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的商贸环境,解除贸易壁垒,努力构建一个更加便利化的贸易空间,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商贸发展能级,统筹协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带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

一、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主要经验及其特点

(一)上海自贸区实施贸易便利化的主要经验。

1.推行便利化优惠原产地规则。所谓原产地规则就是缔约方为了保障区域内成员方的利益,防止迂回贸易,促进外商投资所采取的一种贸易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判断某一产品是否属于某一成员国,由此来判断其是否可有资格享有优惠待遇,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成员国在区域内进行贸易转移。原产地规则与商品归类、海关估价作为海关的三大技术简化通关程序,推行贸易便利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上海自贸区来说,原产地规则同样十分重要,它支撑着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原产地规则实施的严格程度与自贸区的实施效果有着直接联系。原产地规则过于严格,会降低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性;原产地规则过于宽松,则有很大的可能会出现效益外溢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实施原产地规则的程度,实施合理有效的优惠原产地规则,可以使我国企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4年2月14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先在上海自贸区洋山港保税区试点,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同时,这也是上海海关与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继成功实施“一机双屏,信息共享”之后对推进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新一轮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之后,企业需要递交的单证及相关电子信息,可直接通过此“单一窗口”的平台接入,一次性完整递交。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此“单一窗口”将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申报单位。海关监管部门按照某些确定的规则,与相关部门共同实施联合监管,共享监管信息和监管资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贸易和物流企业的综合运输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当然,也将大大减少重复录入申报单证数据的次数,降低了数据信息的出错的可能性,有力地提高了上海自贸区内口岸贸易程序的便利化程度。

3.加强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是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单一窗口”制度。企业和监管部门共用一个信息平台,在此单一平台上进行单证和电子信息的递交以及处理意见的反馈。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提高企业通关和监管部门办事的效率。

(2)快捷通关制度。对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实行快捷通关制度,简化通关手续。

(3)提前放行制度。如果货物符合海关对于通关和放行相分离的相关要求,则仅需交易企业提供最基本的计税信息,就可以对其提前放行。

(4)海关行政复议制度。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法院,建立健全海关行政复议机制,保护海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风险管理制度。这里把享受特殊程序待遇的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提前审单。对预归类的数据进行预先存储和处理,把放行与办理通关的货物分离,这不但有利于防控风险、提高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其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

4.设立无纸化贸易平台,提供贸易流通服务。2015年7 月1日起,上海海关对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货物实施通关单无纸化,海关仅仅凭借检验检疫部门发送的《出/入境货物通关单》电子数据即可为企业办理相应的通关手续。此项措施实施后,除进口固体废物以外的进出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法检商品,企业不需要再提供纸质《出/入境货物通关单》,只需申报时填写通关单编号,海关系统将自动核验通关所需的相关数据,减少纸质文本交接周转的手续。此次,上海海关、上海国检在对口岸直接进出境货物开展通关单无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通关单无纸化业务范围,简化通关手续,提高了贸易便利化和通关无纸化水平。

5.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平台。2013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此通知旨在建立起与当前电子商务出口相适应的新型海关监管和检验监管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结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加速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试点的进行。

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10月8日正式启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并把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也同时投入运行。该试点平台主要包含导购门户网站、报关报检以及跨境外汇支付等系统,是一个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开放性平台。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总交易额为718亿美元,增幅高达44%,进口贸易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国迎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黄金时代。2014年7月29日,海关总署下发的“56号文”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通过经海关认可并且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跨境交易,进出境货物、物品按照此公告受海关监管。这进一步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合法地位,使得跨境电子商务更加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性。

6.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体系。

(1)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通过建立集中数据库和统一的数据交换出口,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国内外的有关数据,在保障国际贸易各环节合法性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国际贸易平台,使信息得以共享。那么,怎样整合国际贸易平台呢?在这里就是把企业作业数据、政府监管数据及银行和物流的单证平台等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交互平台,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实施联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平台运行。针对当下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跨境快件、邮件数量的激增问题,上海自贸区依托电子商务口岸建设机制和平台优势,在现有的综合监管体系下,不断优化海关监管的新模式,并制订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标准规范,努力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提高效率,保障各方的经济安全。

(3)积极培养专业人才。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相关企业销售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的品类还是在销售市场的范围上都更加多元化。当然,这就必然导致相关企业不断提高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上急需知识面广、融合多种技术、商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情况,上海自贸区不断加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和管理组织的经验和效率,从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工作素质两方面着手,稳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办事能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和措施的顺利施行,尽可能的保障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在自身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其在国际经济、金融中的影响力,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人才来此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特点。

1.连续性与全面性。从最初总体框架的形成到现如今具体措施的不断细化施行,上海自贸区总是在不断充实完善着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进程。这既是上海自贸区本身试验特性的延伸,又是贸易便利化的演变特性的扩展。也就是说,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就是在传统的货物贸易便利化的基础上,对其覆盖的领域、承担的主体、对内外的兼顾以及对贸易规则的融合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其在无形服务领域所采取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主要涉及金融、航运、商贸、文化和社会服务等六个方面。同时,为了支撑贸易便利化的相关市场准入的改善,上海自贸区不断构建与贸易便利化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配套体系。当然,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备案管理制度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等一系列的新制度,逐步优化登记流程,使外商投资管理便利化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走出去”方面,主要是通过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

2.以海关监管为主导。作为一个政府行政机构,海关在实施出入境监督管理和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上海自贸区本就是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保税区、洋山港临港新城保税区和外高桥自由物流园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基础上组建的,所以海关对于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推出了23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并且,其中的许多措施已经被其他海关监管区域复制推广。随着海关监管新政的不断出台,上海自贸区的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大大减少,有效地解决了口岸一线货物快速入区问题,企业通过系统信息数据的对比,还可以使用自身车辆,自行运输货物,企业每年仅在物流、税收和通关等方面就可以节约千万元的成本。

3.注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释放上海自贸区改革红利的重要举措。在过去一年的改革实践过程中,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改革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据统计,上海自贸区已经在贸易监管领域推出了40多项制度创新举措,同时在金融监管和投资监管领域也已经分别推出了50多项和10余项的制度创新措施。其中,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贸易便利化,上海自贸区为了加强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府管理制度安排:无纸化通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保税区展示交易、第三方鉴定机构的设立及其检测结果的采信等等,均是旨在通过改革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管模式,简政放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并最终达到提高贸易效率和降低贸易成本的目的。

二、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中示范效应显著。在经济学领域,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消费方面,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的收入水平有关,而且会受到周围其他人(具有相同的收入阶层)消费情况的影响。即使自己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也会效仿这些人的消费习惯来扩大或缩小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消费支出,所以,一些人的消费行为往往对其他人具有示范效应。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示范效应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而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管理方法、改革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和模仿。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领头羊,对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包含了商品流通、仓储物流、税制改革、金融投资以及许多其他方面。上海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自贸区的建立必将带来新的活力,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由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便利化经验及其措施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性,因此,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制度建设的契机,实现和上海自贸区的完美对接,努力达到跨越式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2014年8月18日起海关总署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地区复制推广海关贸易监管创新制度。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全球维修产业检验检疫监管、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和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出入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同时,期货保税交割、境内外维修,融资租赁、进口货物预检验和分线监管、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等也将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成功经验,将对其他区域,尤其是长江经济带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起到示范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二)区域发展相互依赖,上海自贸区发展的辐射效应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它们彼此依存,相互联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依赖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力量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展本国的经济、技术等。上海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沿江经济带的汇聚点,地缘关系决定了它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外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4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实现了3708.4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额,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长10.9%。比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额高4.9%,比同期上海海关关区进出口总额高4.5%,显示出上海自贸区进出口状态更为积极活跃。2014年,上海的GDP总量位居中国所有城市中的第一位,亚洲第二,随着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的成立,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必将稳步上升。因此,若能搭乘上海自贸区这股东风,并以上海在我国和国际上是地位为依托,努力加强与周边区域经济体的合作,力求形成开放合作的发展新模式,成功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成熟经验。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长江经济带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但由于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基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和贵州在内的九个省和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均在其流域内。总体上覆盖大约20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成。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和活力所在。近年来,建设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更是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一致,积极努力促进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生态更完美、交通更通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

(一)经济快速增长,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长江沿线省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5,外贸进出口额约占1/3,覆盖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1/5,大约有6亿人口在这片区域内生存。近年来,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增速明显。长江干线承担了我国60%的内河货运量,以及沿江地区约85%的煤炭、铁矿石以及中上游地区90%的外贸货运量。2005年、2010年与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分别为8017.8亿元、177067.33亿元与284643.26亿元(见图1),分别占全国比重为41.13%、43.3%、44.75%(见图2)。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未来在我国国家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图1 2005—2014年我国GDP和长江经济带的GDP比较(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2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占全国的GDP的比重(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当前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见表1)。下游经济发达,科技发展水平高,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竞争力方面,下游地区竞争力大,中上游地区偏小;城市化程度下游地区高,中上游地区偏低;经济实力下游地区强,中上游地区偏弱;但长江中上游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增速快,上中下游地区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

表1 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二)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力迅速提升,优势凸显。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当前,沿江开发区发展态势迅猛,已经成为经济要素集聚的主要载体。截至2015年7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共有10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约占到全国总数(219个)的50%左右,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力地支撑着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生产要素向沿江经济带的转移,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等三大临港型产业集群得以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钢铁、石化、汽车、建材等一大批的优势产业。例如,以马钢、武钢、宝钢、重钢、攀钢为首的钢铁工业;以金山、扬子、镇海为首的石化工业;以上海大众、重庆长安、芜湖奇瑞、宁波吉利、南京南汽为首的船舶工业以及以海螺集团为首的建材产业等。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随着临港型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五年,我国以本国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重点扶持节能环保、生物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新兴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通力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浪潮下,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需求为基础,沿江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内聚集了一大批在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优势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建设,开创长江航运新格局。长江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全长6300多千米,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和52.5%的内河通航里程。近年来,随着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长江干流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过境长江的中外船舶共计55126艘/次,其中,国际航线船舶同比增长2%,达到40719艘/次;净吨方面同比增长15.5%,达到3.95亿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长江经济带沿线航运正式迈入“大港大船”时代。以江苏为例,从南京港的10.8米到张家港港的11.2米,再到江阴港的11.4米,最后到太仓至南通段12.5米的深水航道的竣工,船舶最大吃水记录不断被刷新,“大进大出”的长江航运新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长江港口的吞吐量将越来越大,届时,长江航运物流业也将取得长足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

(四)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沿江大通道基本形成。实施沿江经济开发开放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加快主要港口与公路、铁路、高速铁路的连线建设,构建以长江航道和公路、铁路大动脉为主的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大力发展无缝对接的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不断提升货物的中转能力和运输效率。

目前,在沿江公路大通道建设方面,以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为主,先后建成了苏南、苏中和安徽等沿江高速公路,区域内已拥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54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铁路建设方面,区域内有上海、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主要铁路枢纽,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和沿江大中城市铁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加快了区域内物流及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在民航方面,上海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龙头航空枢纽,成都、重庆和昆明等是区域级航空枢纽,除此之外,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和贵阳等七个省会机场也是区域内的主要干线机场,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区域内的干线机场,提升航空运输的网络密度,以满足更大的运输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不久的将来,长江经济带将迎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车高峰,预计2020年高速铁路、城轨通车里程分别将达到9000公里和3600公里。建成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指日可待。

四、上海自贸区经验对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启示

(一)积极主动与上海自贸区发展接轨。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箭矢”,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给长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区域内城市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改革红利,最大程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为了加快发展新型开放型经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要明确自身定位,积极与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对接。首先,我们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资项目、跨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区域内的城市群发展上,全面贯彻落实“非禁即入”的方式,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渗透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力简化相关审批手续,拓宽可投资的领域;其次,在金融方面,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金融改革创新是上海自贸区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重点领域。长江经济带各城市要积极探索新旧金融制度的对接方式,将其中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成功金融创新政策应用到自身经济发展中去。这在节省探索改革试验的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在学习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同时,长江经济带也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出一条属于并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二)全面深化体质改革,重点建设统一的开放型经济。在“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要注重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开放型市场体系。对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城市来说,大力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市场,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增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活力。

为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首先就要求区域内各城市尽量降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减少指令性政策的出现,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积极适应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求,努力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监管、财政、金融、审批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来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服务型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处理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提高民营企业的待遇,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置于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运用科学的淘汰机制,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贸易保护和进入壁垒。长江经济带横跨区域大,内含上海、南京、武汉和长三角等多个经济圈,且各区域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区域合作效果不好,效率不高。因此,我们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成熟经验,整合区域内资源,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结合“互联网+”,建立起一个共享的大数据库,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行统一管理、调度、配置和安排,努力建设成统一的开放型市场体系。

(三)通力打造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新模式。所谓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新模式,就是在原有的检验检疫通关模式的基础上,优化通关流程,对区内的进出口货物采取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通关新模式。不但如此,今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诚信等级达到B级以上的企业,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通关通关流程,这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便利化程度,既省时、省力,又节约了企业的通关成本。

截至2015年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12个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全面启动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新模式,已覆盖区域内约17000家企业,共完成76000余批次的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实施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可以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口岸的吸引力,汇聚更多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四)加快推进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是海关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旨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构建出一个包含统一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以及现场接单平台在内的区域通关中心,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最终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通关一体化。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海关及其监管部门允许报关企业“一地注册、五地报关”,取消跨区报关的限制,区内海关之间相互承认,一份税款保函在关区内可以通用,在区域内任一海关处都可以办理申报验放手续等等,企业通关自主性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保障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九个省和两个直辖市的12个直属海关及基层部门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在技术方面为海关通关和监管提供支持,当然,这也有利于提高通关效率,避免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等不良行为,保证长江经济带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施行。

综上所述,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区域内各产业的良性竞争,增加区域内的经济活力。未来,在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发展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和措施,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1]益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发展,2015(2).

[2]益智.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契机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J].中国发展,2015(8).

[3]肖力.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几点思考[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5).

[4]向云波,彭秀芳,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6).

[5]黄南.上海自贸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J].中国发展,2015(8).

[6]黄蓉.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8).

[7]赵琳,徐廷廷,徐长乐.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7).

[8]段学军,虞孝感,邹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

[9]王冠凤,郭羽诞.促进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4(2).

[10]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39号)[Z].

[11]文余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现实价值[J].改革,2014(6).

[12]张天桂.贸易便利化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6).

[13]马翠莲.上海自贸区:14项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J].金融时报,2014(4).

[14]韩巧慧.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制度创新及模式推广[J].时代金融,2015(1).

[15]程丽银,张永贵,魏道俊.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领衔我国贸易创新[J].红河日报,2015(7).

[16]王冠凤,郭羽诞.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1).

[17]彭志敏.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架构[J].公共管理,2014(6).

[18]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

[19]段进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

[20]和燕杰.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公共管理,2012(4).

[责任编辑刘金荣]

The Enlighte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Experience to Facilitat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rade

Li Qingqing Jin Zehu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Province 23060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a major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ur country.The strategy ca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west hinterland and drive the process of our modernization.However,under the current complex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xis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which requires us to take full use for reference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zone in Shanghai,further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regional trade,remove barriers to trade,take efforts to build a more space for facilitation of trade and improve trade developmen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with overall coordination to mak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China’s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old belt.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rade facilitation

F061.5

A

2095-0438(2016)08-0001-07

2016-04-24

李青青(1993-),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015届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贸易;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贸易。

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项目(TS1Z24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通关海关经济带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通关游戏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