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例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6-09-06 06:30:43范义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8期
关键词:病原学抗菌耐药

范义凤,徐 新,高 捷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1)



540例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范义凤*,徐新,高捷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苏 南通226001)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40例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0份非手术出院患者病历,收集其中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分析540份病例,共涉及26个科室;抗菌药物共涉及2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单一用药的病例数最多,占69.33%(156/225),63例为2种药物联合使用,6例为3种药物联合应用。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病原菌检查工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防止和延缓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非手术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2005年8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176号)[1],建立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以下简称“两网”)。“两网”建立近7年来,为两部及时掌握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 号)[2],充分发挥“两网”对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及时、准确反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两部经研究决定扩大“两网”监测工作。为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加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认真开展监测数据和信息报送工作。现对我院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3]。

1 资料与方法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每月从我院11—20日所有非手术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0份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其中的15份病历进行抗菌药物用药分析。2012—2015年共分析540例患者,男性318例,女性222例;年龄1个月~86岁,平均(48.30±0.48)岁;平均住院时间(8.96±0.91)d。

2 结果

2.1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科室

540例患者来自肿瘤化疗科、小儿内科、普通外科、肾内科、肿瘤放疗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26个科室,排序居前10位的科室及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54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25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70%,其中36例为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且有30例为滥用抗菌药物(占13.33%)。使用抗菌药物涉及病种最多的为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胰腺炎、尿路感染等,还包括其他病种合并肺部感染。未使用抗菌药物的病种主要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科疾病等;有18例次为预防性用药。在207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7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34.78%;12例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其中6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0.00%。

2.2使用频次排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

本调查共涉及25个品种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多。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使用频次排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见表2。

2.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156例为单一用药,占69.33%;63例为二联用药,占28.00%其中36例有联合用药指征,有18例联合用药起点比较高,有9例联合用药的品种作用机制相同,属于重复用药;6例三联用药,占2.67%。主要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见表3。

表1 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科室

表2 使用频次排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

表3 主要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3 讨论

3.1科室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小儿内科患儿多见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高,其次为呼吸内科。其他如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也相对较高。消化内科使用抗菌药物者多为急性胰腺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较少的科室为肿瘤化疗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等。其中,肿瘤化疗科合并感染或出现白细胞计数较低者,为预防感染而应用抗菌药物。血液科应用抗菌药物者多为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白细胞计数较低,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风湿免疫科也多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3.2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主要基于其有无用药指征,以及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同时应尽早查明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针对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4]。本调查中可见,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也存在无指证用药的情况,如3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而使用抗菌药物,属于滥用抗菌药物,这是因为此种情况一般为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我院还存在用药起点较高的情况,说明用药不合理及过度依赖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3.3联合用药情况

联合用药指征:致病菌尚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4]。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69例联合用药,63例为二联用药;6例为三联用药,其中1例患者前4 d应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磺苄西林和奥硝唑,后4 d应用美罗培南联合磺苄西林和奥硝唑。该患者患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脾肿大、肝硬化,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未做病原学检查,因此无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6],且磺苄西林与美罗培南计奥硝唑联用属于不合理使用。

3.4病原菌送检情况

在207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7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34.78%。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2例,6例送检,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0.00%,以上虽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30%[7],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未达到规定的80%[7],因此需加强特殊使用级药物的管理。

3.5给药时间与用药疗程

抗菌药物的疗效决定于其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药动学特点及抗菌药物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按照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是否为浓度依赖及有无PAE,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大类。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甲硝唑等,其特点为抑菌活性与抗菌药物的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当血药峰浓度大于致病菌MIC的8~10倍时,抑菌活性最强,有较显著的PAE;血药浓度低于MIC时对致病菌仍有一定作用,一般1日给药1次即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等,其特点为当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后,抑菌作用并不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而是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呈正相关,一般要求24 h内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所占的比例达50%~60%,仅有一定的PAE或无PAE,血药浓度低于MIC时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这类药物应1日多次给药[8-10],1日1次给药无法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抗菌药物的疗程因感染不同而不同,一般宜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本调查中,75例患者用药时间均偏长。

综上所述,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用药起点高、选择药物不正确、用药时间偏长、无指征联合用药、频繁更换药物等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病原菌的检查工作,按照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和延缓临床耐药菌的产生[11-15]。同时,本调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抽取的病历选择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造成一定的误差,需要引起注意。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通知[S].卫办医发〔2005〕176号.2005-08.

[2]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84号.2012-04-24.

[3]吴光龙.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05-4006.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004-08-19.

[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1-04-18.

[6]孙恩华,刘明涛,毕少杰,等,美罗培南及头孢他啶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31-633.

[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3〕37号.2013-05-06.

[8]陈幼亭,曹纪兴.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简析[J].抗感染药学,2012,9(2):100-101.

[9]刘羽.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10):38.

[10]刘全义,秧茂盛.重症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J].中国药房,2014,25(30):2849-2851.

[11]方欢,施惠海,储德节.临床药师的基本素质、培养方法和工作模式[J].中国药房,2012,23(6):945-948.

[12]刘盈,李长艳,邢婷玉,等.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发展策略[J].中国药房,2014,25(30):2878-2880.

[13]刁丽,王淑梅,孙慧芬.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0):891-893.

[14]范秀英,刘洪峰.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70-273.

[15]邱晓春,韦灵玉,张琼,等.我院2012—2014年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5):4919-4922.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540 Non-surgical Patients

FAN Yifeng, XU Xin, GAO Jie

(Dept.of pharmac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cu Nantong 22600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540 non-surgical patients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METHODS: 20 non-surgical medical records each were monthly extracted, among which 1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RESULTS: 540 medical records were analyzed during 3 years, including 26 departments and 25 kinds of antibiotics; and cephalosporins antibiotics took the lead, Antibiotics ranked by frequency of usage were respectively cefotaxime sodium, piperacillin and tazobactam sodium, latamoxef sodium, cefoperazone and tazobactam sodium, etc.. Of the 225 patients with antibiotics, the number of cases with single medication took the lead, accounting for 69.33%(156/225), and 63 cases were two-drug combination, 6 were three-drug combination.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accords with the standard, yet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for clinical medical staff about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some other aspects and strengthen the inspection of the pathogen, so a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prevent and delay the producing of clinical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Non-surgical patients; Antibiotics; Rational application

R978.1

A

1672-2124(2016)08-1115-03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8.037

2016-04-11)

*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fyfeng606@126.com

猜你喜欢
病原学抗菌耐药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2:14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7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特产研究(2014年4期)2014-04-10 12: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