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宇锋 王平 于瑛 李慧
【摘要】财务管理是我国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对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24/G647.5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30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法人的资格,享有民事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国高校的管理逐渐走向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学校享有一定自治权的新模式。这使得大学逐步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也使高等学校在办学资金的筹措、以及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正是这种自主权,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无风险管理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管理。
高校在其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我们称之为高校的财务风险。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高等学校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和企业不尽相同。在很长时间内,因为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隐蔽性,大家对其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家财政拨款却相对不足,高校在筹集资金及资金的运用等方面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风险不可避免。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预算管理风险
高校的财务预算是其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展开,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各项支出的多样化,当前的一些预算管理方法已不符合高校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缺乏量化的科学分析和论证,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计划性不强,缺乏中长期财务规划。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甚至不能正确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反映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影响了预算管理和调控作用的发挥。
2.预算执行不严格
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中,存在预算约束力不强、无法落实等情况,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情况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另外,对预算的执行进展没有做到及时的追踪,缺少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使预算丧失了其该有的约束力。
(二)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大都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预算外收入,使用上不核算成本,导致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只重视价值管理,忽视实物管理。即一味追求固定资产的购建规模,却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以及对资产使用效益和效率的考核。同时管理上也缺乏全局意识,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购置的设备很难做到资源共享,甚至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仪器设备求大求新,竞相购买,往往购入后使用效率不高,许多设备的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三)财务状况失衡风险
财务状况的失衡是指高校经费出现收不抵支,从而造成其财务状况出现了失衡的情况。企业如果出现财务状况失衡,是一种亏损,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破产。而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办学经费中,只有银行贷款是需要偿还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破产的问题,但可能会造成流动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必要的日常开支等一系列的支付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资金均来自于国家的拨款,学校提前做出预算安排,并根据预算来进行支出,一般不会出现财务状况的不平衡。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享有法人的资格,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经费使用等方面,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没有想方设法“增收节支”,加强管理,而是随意超预算增加支出,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旦有限的收入资源耗尽,容易出现财务收支不平衡问题。
(四)负债风险
负债风险是高校当前财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它是指高等院校在其资金运转过程中的筹资环节,存在着不能筹集到资金,以及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1999年,国家做出了振兴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校原有的教学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学生的需求。而国家财力有限,并没有根据高校的扩招规模,相应增加财政拨款。缺乏的资金,不能完全由学生的学费补偿,而银行贷款门槛低,手续相对简单,于是各高校开始利用银行贷款来填补教学经费的缺口,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大。
高等学校的贷款越多,需要支付的本金和利息就越多,而高校的资金来源有限,支付利息和到期的本金,必须要压缩日常的教学,科研、后勤等正常的运行费用,缩减教职工的收入和待遇,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影响学校的稳定。并且,如果一旦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势必会造成以后的再贷款困难,降低高校的筹资能力,甚至会资不抵债,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负债风险。过度的贷款给高校带来的风险已经显现出来,必须特别重视高等学校的可能发生的债务风险,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对外投资风险
我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允许高等学校向校办产业、以及其它单位进行投资,以便使学校的闲置资金有一定的增值。同时,投资风险也会随之而来。本文中高校的对外投资,主要指对校办产业的投资。
校办产业构成了高等学校的对外投资的一大部分,它曾和教学、科研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兴办校办产业不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国外大学的中心任务是教育和研究,而不是兴办企业。
校办产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校办产业本身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二是高校连带责任风险。校企一般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没有办法自己承担法律责任,其财务风险事实上由各大学来负担。学校作为主要的投资者,一旦企业破产,投资无法收回,甚至还要承担其负债的连带责任,从而形成了高校的投资风险。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给为高校筹集了一定的教育资金,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存在校企产权不明确等问题,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无法和社会上的其他企业来竞争。因此,虽然创立的校企很多,但实际上效益好的不多,亏损倒闭的不少,造成很多投资无法回收,给高等学校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并且因为承担校企的连带责任,学校甚至涉入了司法纠纷。
二、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截至2014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2 468.1万人,研究生179.4万。学校原有的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师资人才引进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背后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我国公办高校设置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其是国家投资、非赢利的组织,但国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扩招比例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财政性教育资金占GDP比重多年来一直在2~3%左右徘徊,2012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了4%,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偏低。并且,从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来看,多数都用于义务教育,用于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仅占到17.43%,高校教育经费实际增加的数额并不多。为了解决高校急需资金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各个高等学校相继走上了银行借贷以筹集资金的道路,贷款数额大增,带来了很大的债务压力,财务风险突现。
(二)管理者对风险认识不足
从1999年开始,国家允许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扩招,但同时,国家对于公办高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没有相应地进行有效规划,导致部分高校在走扩张之路时,由于自身资金能力不足,在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评估与规划的情况下,盲目贷款,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
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而国家财政拨款却相对不足,自筹资金的压力日益加大。高校在筹集资金及资金的运用等方面也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高等学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许多管理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但高校的管理者并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正确测算高校所能承担的资金压力,国家也没有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引导,导致高校盲目脱离实际发展,资金运行入不敷出,最终导致了财务风险。
(三)高校资金来源有限
随着高校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学所需教育经费不断增长。而政府用于教育的经费有限,确定了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其他适当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我国公办高校收入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科研经费收入、事业(学费)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校办产业收入、校友和社会捐赠收入等。
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所占比重最大,其他收入的占比一般情况下非常小。国家财政拨款增加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学生的学费标准提到一定程度后,不可能再提高,事业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增幅有限。与此同时,贫困学生如果相应的助学措施没有完善,也会影响高校事业收入的完成。其他收入中,科研收入必须专款专用,是指定用途的。而校办产业收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一小部分高校,大多数高校的校办产业效益都不是很好,对高校收入的贡献也比较小。而校友和社会捐赠收入,在我国是比较少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其高校的赞助和捐赠收入,能占到其总收入的5%以上,但是,我国则要低得多,一些部属院校稍微高一些,也只有2%左右。所以,大部分高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对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很强,自筹经费能力很差,仅仅依靠政府拨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费紧张的问题。
(四)财务管理不善,“节流”控制不足
随着高校面临的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变化,原有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逐渐地显现出来。在2013年12月颁布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提出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将基建工程纳入学校大账反映等,这无疑对改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各地高校仍然没有全部变更原有的制度,而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逐步实行。
另外,由于管理理念的滞后,部分高校对财务支出的控制不好,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缺乏规范有效的支出制度的约束
《预算法》的很多制度、规定都是原则上的,具体的实践操作性并不好。其中一些规定已经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资金审批制度约束性不强,许多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薄弱,未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济责任制的认识淡薄,把关不严、浪费严重。
2.预算严肃性差,随意超预算支出现象严重
日常性支出过多、过乱,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效力,支出结构性不平衡。另外,高等学校的行政机构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行政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这些都加重了财务的支出负担。
如果财务管理不力,各项支出控制不好,资金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就算资金来源再多也会造成资金匮乏的情况。如何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重点项目经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金潜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五)校办产业管理滞后
校办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学校作为出资人,拥有校办产业的产权。学校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代理国家资产),同时还要派出并非资产所有者的代表作为委托人,造成实际上所有者缺位。
长期以来,校办企业成了学校的附属物,造成了严重的事企不分,企业没有真正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经营积极性很差,企业的发展受到压制。许多高校对校办产业疏于监督管理,相当数量的校办企业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不严格的现象。多数校办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经营者的收入基本上是执行高校的薪金制度,个人收入与他们承担的责任不相符,平均主义现象突出,经营者没有积极性。大多数校办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佳,破产倒闭的不在少数。高校的投资无法收回,甚至还要承担连带的债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的情况很多,也很复杂,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了解和掌握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全面、系统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危机处置能力,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管鹏.浅析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1,(33)
[2]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
[3]邓先骐.浅议高校贷款筹资的风险与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4]刘天佐.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43-66
[5]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2)
[6]陈伟晓,邓彦,李华军.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5,(3)
[7]陈剑.高校财务廉政风险防范路径研究[J].财会月刊, 2013,(8)
[8]张云.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公办高校财务治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