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吉林省武龙中学为例

2016-09-05 08:31刘忠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吉林省中学

刘忠民,王 喆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 长春 130022)

“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吉林省武龙中学为例

刘忠民,王 喆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 长春 130022)

教育均衡是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吉林省以榆树市武龙中学为典型,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开展了以“互联网+教育”摆脱农村学校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该文从问题的提出、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策略。

武龙中学;数字校园;乡村学校信息化;均衡发展

一、引言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明确提出了“阻断贫苦代际传递”“让贫苦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难题,武龙中学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互联网+教育”是摆脱农村学校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吉林省教育厅以榆树市武龙中学的“土法上马的数字校园”为应用典型,创建覆盖全省的“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薄弱校联系起来,探索出“一校带多校、多校带区域”的推广模式,助推农村教育发展优质化,闯出了一条“互联网+教育”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之路。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又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把武龙经验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

二、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吉林省的遍布东部山区和西部八百里瀚海的边远农村学校,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2],面临着教师岗位难以吸引优秀师范生就业,学校资源配置不能满足师范毕业生心理期望,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

武龙中学就是吉林省偏远农村薄弱校的一个典型缩影。四年前,学校基础设施薄弱,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且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没有一位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社会、家长认可度低,学校面临“关门”的生存危机。

为摆脱困境,该校敢创敢试,闯出了一条创建农村本土化数字校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与城乡学校之间差距的短板,探索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径。三年多来,学校通过自主建设与应用探索,借助高校专家团队的有效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齐心共走“互联网+教育”之路。如今的武龙中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家长、社会普遍认可,转到他校的本地生源纷纷回流。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武龙中学的带动下,一批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提升。

三、主要做法

吉林省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的主要做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武龙中学通过低成本的“互联网+教育”解决农村薄弱校的质量提升问题;二是吉林省教育厅和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通过“互联网+教育”将武龙经验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薄弱校,提升薄弱校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育精准扶贫,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的主要做法

武龙中学“土法上马”创建农村本土化简易数字校园,并使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创新,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普遍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差,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

1.创新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个性化学习的工具和导引,将创新性智慧培养与学习融为一体。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校“土法上马”逐步优化了原有的网络环境和硬件基础设施。一是克服经费难题,创建校园网络环境,将学校原有的2M宽带,用多WAN口路由器叠加成了8M外网;二是土洋结合,自行组装,低成本实现多媒体班班通;三是师生参与,自建简易实用的班班录播教室;四是追逐技术前沿,探索智慧教育,自建智慧教室。在吉林省教育厅的扶持下,充分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技术团队,武龙中学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互联网+教育”平台,集成学科软件工具、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评测管理等,积极组织教师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创新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通过“互联网+教育”,武龙中学探索出了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及时得到专家和教研员的精准指导;实现了农村教师与名校名师的有针对性沟通,让农村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城市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案例,并应用到日常备课与教学活动中;获得电教专业技术团队实时支持。

3.创新实践信息化教学方法

武龙中学的教师通过专家指导,提炼出“启智讲授型、互动协作型、自主探究型(智慧型)”三种教学模型,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个性化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方式学习;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秀的学习资源,使教师由“教”逐步转变为“导”,让农村学生也能发自内心地主动愿意学习,进行个性化学习、轻松愉快学习、智慧地学习,逐步实现从“听老师讲”到“自己读懂”最后是“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转变。

4.创新组建信息化培训组织形式

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省内外教育专家的无缝对接,实现网上精准指导,教师可以实时远程交流与咨询,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图1所示。

图1 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做法示意

(二)吉林省通过“互联网+教育”推广武龙经验的主要做法

以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的典型经验为引领,吉林省教育厅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以“互联网+教育”破解教育均衡难题,提升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1.树立典型,带动农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2015年4月,省电教馆在武龙中学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使大家认识到: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教育”,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设数字校园的核心是理念的提升、领导的重视、师资培训的不断跟进、教学应用的实践,以及“找米下锅”“借船出海”的艰苦创业精神,而不应该是面对经费不足而无从下手。

2.建成联盟,“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为推广武龙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农村薄弱校改革,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的通知》(吉教电馆字[2015]7号),在每个县区推选1所农村学校加入联盟,以“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为依托,开展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

一是政企合作,为联盟校提供免费的网络和云空间服务。吉林省电教馆与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签订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备忘录”,为全省64所联盟校免费提供百兆带宽和云存储空间,免费期两年,为联盟校解决了“互联网+”教育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开发“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社区”。依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发联盟社区,通过社区空间建设实现联盟校间的“强强联手”“以强带弱”“弱弱互促”的高位均衡新路径,旨在开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模式推广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将优质资源覆盖到农村薄弱校。

三是分片区开展巡讲。省电教馆依托全省电教支持服务体系分片区面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线下培训,介绍武龙中学经验,推进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逐步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

四是省电教馆联合东北师范大学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加盟校科学规划设计,因校制宜,形成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每个县区都埋下一颗“互联网+教育”的种子,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下“一校带多校、多校带区域”的远程联动模式,辐射带动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提升。

五是利用联盟社区的网络教研空间,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需求,采取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培训,城乡教师手拉手,精准帮扶提升,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农村薄弱校不仅开齐课,还要开好课,让农村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

3.促进均衡,以点带面,多方支持立体化辐射全省

吉林省教育厅采取“政府组织引领、高校教研指导、企业支持服务”的“互联网+教育”的立体化协同运作模式,围绕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实施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做法,加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榆树市教育局以武龙中学为核心,成立中学十校、小学十校联盟,全力打造“以点带线,由线成面”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长春市以武龙中学为中心推动区域十校联盟,快速启动,先行先试。全省联盟校间共建、共享、交流、研修活动不断推进,为广大师生搭建数字化应用环境。城市学校发挥优质资源与师资优势、农村学校创新建设思路,实现全省各区域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教育信息化新局面,初步实现了教育的高位均衡,如图2所示。

图2 武龙经验的主要做法

四、经验效果

四年来,“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使武龙中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2013年为例,76名毕业生中有58名升入高中。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已经优于部分城区学校,家长、社会普遍认可,转到他校的本地生源纷纷回流。“我们老师间还自发成立了老带新、新助老的学习小组,在去年省里的课件大赛上拿了5个大奖呢!”已在武龙中学从教33年的高占林老师介绍说。数字校园让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的“教为主、学为辅”转向“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前听历史课觉得特别枯燥,现在就有意思多了,老师会用带电影片段的课件来配合讲解南京大屠杀,特别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心,我们越来越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了”,该校三年级学生曹海荧说。武龙中学“土法上马”的创设简易数字校园的做法,受到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多次报道过武龙经验。

吉林省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成立一年以来,对提升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成效凸显。多个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领导主动提出带团队前往学习、现场考察“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做法,真正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改善农村办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突破口。2015年5月23日,与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同步召开的“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上,武龙中学郭立国校长作为全国八个主题发言人之一做了《一所乡村中学的教育信息化“逆袭”》的主题演讲,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认可和全国各地与会校长的关注。2015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2015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吉林省教育厅苏忠民副厅长做了题为《典型引路,力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专题发言;武龙中学郭立国校长也在会上做了《建本土化数字校园,办农村现代化学校》的专题汇报。教育部精选的9个典型案例报告,吉林省占有两个席位。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对吉林省“互联网+教育”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教育信息化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靠路径,吉林的做法值得宣传和推广。

五、结语

实践证明,“互联网+教育”大有可为,在吉林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吉林省电教馆与各市(州)、县(区)电教馆的协同推动下,专家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在东师理想全力打造的联盟智能化平台支撑下,各联盟校的高效互联互通,一体化运行,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科学系统优化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及后勤、安全管理全过程,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真正地实现新技术新模式下的高位均衡。“互联网+”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更是将国家“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到了实处。未来,吉林省还将发挥数字校园联盟校的辐射效应,探索智慧教育,培养有道德、有理想、善创新的智慧人才,开启全省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208/c1001-27898134.html,2016-05-05.

[2] 国办发[2015]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的通知[Z].

责任编辑:赵兴龙

Alleviate Poverty Precisely and Boos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 Form of “Internet + Education”—Taking of Wulong Middle School of Jilin Province for Example

Liu Zhongmin, Wang Zhe
(The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Jilin 130022)

Educational equilibrium is the basic issu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s a sample, Wulong middle school of YUSHU city launched “the support action of rural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province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Internet+” education to overcome the rural school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states from three aspects: Raising questions, Practicing strategies and E ff ect;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alleviating accurate poverty in form of “Internet +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Wulong Middle School; Digital School; Rural School Informatiz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G434

:A

1006—9860(2016)08—0098—04

刘忠民:主任编辑,馆长,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1017349610@qq.com)。

王喆: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wangz721@hotmail.com)。

2016年6月13日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吉林省中学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在多解中学创新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