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胜(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安徽铜陵244061)
ZHOU Xu-sheng(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Anhui 244061,China)
2D-EIT和3D-EIT仿真结果比较
周旭胜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安徽铜陵244061)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的原理是给人体施加微小的电流(电压),在电极上获得相应的测量电压(电流),从而根据一定的算法来实现电导率的重构.因电流在体内的传播是三维的、立体的,所以在研究二维EIT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三维EIT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2D-EIT,3D-EIT技术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阻抗信息,重构出的图像分布更为接近真实情况.
成像;重构;3D-EIT
1.1 EIT技术
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成像技术.它的原理是在生物体表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极,选定其中两个施加微弱电流后,通过测量其他电极上的电压来计算出生物体内电导率的分布[1].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EIT电流注入与电压测量和场域示意图
EIT有着其他医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成像过程中没有使用核素和射线,对人体无害,可以多次重复测量来获取最佳成像效果.
2)功能性成像,成像速度快.
3)系统成本低,携带方便,且不要求特殊的工作环境.
因此,该技术有着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肠胃与食管功能成像、肺功能成像、脑部功能成像和心脏功能成像等方面[2].
1.2发展历程
EIT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所涉及,当时有地质学家给地层注入电流,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阻抗特性不同,来确定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但直至1976年才由美国学家Swanson首次提出电阻抗成像的原理;1982年,英国Sheffield大学Brown和Barber首次获得了阻抗成像,并在1983年公开了他们构建的16电极EIT系统,并给出了成像结果.1995年,希腊Demokritos大学C.S.Koukourlis和Thessaloniki大学的J.N.Sahalos做出了一个32电极数据采集系统;此后,国内也出现了许多EIT研究小组和机构,尤其是第四军医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对EIT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5].
2.1硬件系统
EIT硬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电流的注入、电压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图像的生成,其原理框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EIT硬件系统原理图
系统工作时,首先由数字电子合成技术(DDS)在DSP的控制下获得正弦信号,经压控电流源(VCCS)转化成幅度稳定的电流.然后由开关阵列选择电流输入到指定电极,同时测量其它电极上的电压.最后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解调、放大和A/D转换,再输入到DSP进行预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图像的重构[2].
2.2 EIT软件实现
EIT软件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正问题求解和逆问题研究[6].前者的实质是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求解,即根据已知电导率求出边界电压;后者是前者的逆过程,即根据边界电压求出电导率分布情况,完成图像的重构.
2.2.1正问题
EIT正问题求解主要有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两大类.前者适用于均匀固定的场域,后者则可用于对非均匀场域的求解,因EIT正问题研究的场域是未知的,不均匀的,所以常用数值计算法来进行求解[2].有限元方法求解正问题是从Laplace方程
▽·(σ▽φ)=0,
出发,在对对象场域进行单元剖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变分和单元插值,进而得到有限元方程
因此,若施加边界条件,即可计算出场域中各点电势.
2.2.2逆问题
EIT逆问题是指以测量电压为基础,通过各种算法得到电导率分布的过程.该过程具有不适定性,也即建立的方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因此,不能通过一般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只能通过设置一些初始值来进行多次迭代,寻求最佳近似解.这种得到近似解的方法通常称为正则化技术,其过程为:
首先建立最小化泛函
然后运用合适的迭代公式,如牛顿—拉夫逊迭代算法公式
来找到电阻抗z的最优解.
2.2.3仿真实验
本次实验是以MATLAB软件作为平台编程实现的,因该软件中不同的数字可以表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以下的电阻和电导率等参数没设单位,仅用不同大小的数字就足以区分开来.
设置场域为一圆域,半径为14,场域的初始电导率为0.025,有限元剖分节点数为279,单元数为1049,如下图3所示.
图3 场域模型
在圆域下方设置成像目标,电导率为0.5,如图4所示.运用牛顿-拉夫逊算法对其进行图像重构,结果如下图5所示.
图4 电导率为0.5的成像目标
图5 图像重构结果
可见,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的重构图像能够很清楚的反映场域模型中电导率的分布.
目前,国内外研究小组对2D-EIT技术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研究成果很多,但由于注入的电流在人体内部并不是以平面方式扩散,而是立体传播,2D-EIT仅能获取的阻抗的平面信息,因此,为获取更为丰富的电阻抗信息,3D-EIT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6].
相比二维EIT而言,3D-EIT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获取的阻抗信息更为丰富和测量系统更接近模型[7].
三维EIT的实现过程和原理基本与二维EIT相同,分为正问题求解和逆问题研究两个过程.
3.1正问题
正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场域的数学模型分析.3D-EIT的数学模型种类很多,如连续模型CM(Continuous Model)、间隙模型GP(Gap Model)、分流模型SM(Shunting Model)和全电极模型CEM(Complete Electrode Model),其中,全电极模型被认为是最合理、最为贴近真实情况的模型[8].
全电极模型的特点是考虑了电极与场域间的接触阻抗.因此,每个电极上的电势为
3.2逆问题
逆问题研究的实质是重构出电导率的分布,与二维EIT相似,3D-EIT的图像重构算法一般也是基于正则化技术来实现的.
首先构建目标函数:
然后通过迭代重构算法,找出使z(σ)最小时对应的σ值就是所要求的最佳解.
3.3仿真实验
本次实验假设场域为一四面体联通的圆柱体模型,有限元剖分结果为376个三角形,共252个节点,模型周围有两层共32个电极.设置场域的原始电导率为1.25,成像目标的电导率为25,电极与场域的基础阻抗为50,分别如图6、图7、图8所示.
图6 圆柱体模型
图7 电极模型
图8 成像目标
选用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图像重构,得到重构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图像重构
图9中,(a)图为圆域模型的6个界面图,选取的位置分别为z=2.63,z=2.10,z=1.72,z=1.10,z=0.83,z=0.10;(b)图为目标图像的重构图像.
对比图5和图9可以看出,无论是2D-EIT还是3D-EIT,其成像结果均能够清楚的反映场域模型中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但不同的是,3D-EIT可以获得多个截面的电导率信息,这就相当于是对2D-EIT进行了多次测量.因此,3D-EIT成像结果所包含的信息量要丰富很多,比后者要更为接近真实的显现电导率分布情况,可见在临床实践中,对3D-EIT的研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任超世,邓娟,王姘.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4):1-4.
[2]周舟,胡晓明.EIT技术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143(10):95-96.
[3]周旭胜.基于matlab的EIT图像重构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4]BARBERD.C,BROWNB.H.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J].Phy.Eand Sci.Instru,1984,(17):723-733.
[5]王妍,任超世.3D-EIT图像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26(6):265-268.
[6]王戬.电阻抗成像算法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7]DAVIDMS,DOUGLASLM,THOMASEH.Three-DimensionalMillimeter-wave Imaging forConcealedWeaponDetection[J].IEEE TransMicrowaveTheory Tech,2001,(49):1581-1592.
[8]黄薏宸.三维电阻抗成像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李健飞)
A Com parative Study of 2D-EIT and 3D-EIT in Sim ulation Results
The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is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voltages(currents)on the electrode through injecting a small current(voltage)of biomedical tissues,and thus to achiev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onstruction of it.Because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current in the body is three-dimensional,this paper,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2D-EIT,tests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EIT.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shows that,compared to 2D-EIT,more information of the biomedical tissues can be obtained in 3D-EIT,and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distribution is more close to the real situation,
image;reconstruction;3D-EIT
ZHOU Xu-she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Anhui 244061,China)
TM727
A
1673-1972(2016)03-0032-06
2016-01-20
周旭胜(1986-),男,安徽枞阳人,助教,主要从事电阻抗断层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