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螃蟹保卫战打响!专家企业力挺:别让河蟹成为下一条“多宝鱼”!
■ 《当代水产》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螃蟹注膏谣言视频截图,实为一道菜喷饪前的准备工作
谣言,对于一个产业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从多宝鱼的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的水产养殖业从发展以来,各种稀奇古怪、子虚乌有的谣言不时充斥耳旁,避孕药养鱼养蟹、对虾注明胶、螃蟹注水注膏……种种毫无根据的言论不时在社交圈传播,让终端养殖户备受伤害。这几天,一道浙江沿海一带名菜作法的视频,这社交圈流传,关于河蟹注膏的谣言又开始“复活”。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消费群体中依然引起了一些恐慌。针对这个问题,小编特地请教了河蟹产业的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还河蟹一个清白,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在看到类似的谣言时,不要盲目相信,盲目传播,应该理性去做判断,人云亦云。
最近一条“螃蟹注液”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对不良商家往河蟹体内注入橙色液体是“伪造”蟹黄的传言,让消费者大惊失色。虽有直接的试验证实,给河蟹注水会导致其快速死亡,但“螃蟹注液”的谣言能被迅速扩散,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仍有欠缺。如果大家对河蟹的蜕壳、生长和养殖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就不会轻易被谣言所迷惑。
和其他虾蟹等甲壳类相似,河蟹的生长伴随着脱壳而进行,脱壳是河蟹变态、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河蟹的摄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当机体组织生长、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河蟹就会蜕壳和生长,据统计,河蟹一生约蜕壳17-19次。河蟹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脱壳,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次脱壳,这个阶段是河蟹后期营养强化最为关键的时期。
河蟹的养殖生产中,这时要针对河蟹性腺快速发育和机体生长的营养需要,精心选择优质原料,配制成营养全面且均衡的育肥饲料,辅以少量的冰鲜鱼进行强化,同时管理好水质,以充分满足河蟹后期生长、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积累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品相佳、营养好、风味独特的优质商品蟹。所以,吃货别怕,好吃的蟹膏、蟹黄来自好蟹料,不是随便能伪造的。
谣传的河蟹注液有两种,一种是注水,主要是为了增重。但会这样做的人极少,尤其是水产品的专卖店,基本上没有。 水产品的专卖店基本上没有。尤其在注水过后会加速螃蟹的死亡的情况下更少。当然,不排除有极个别的出现这种情况出现,反正我没有遇到过。
第二种是注膏,经过我们实验验证,这是不可能的。注膏主要是为了增色,主要是用有色液体(如胡萝卜素等)注入体腔。因为市民在购买的时候,往往会看一下表面,是否有红色阴影,有的就表示有膏。
但注膏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把注入口封好不让注入液体会流出来。关于封口,我们做过实验,必须用一些胶水和塑料片才能封起来,但这样蟹的表面就有补丁,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且容易死亡。所以谣传的给螃蟹注膏是不可能的。
这种谣言细想一下是站不住脚的,就像之前谣传的用激素催熟螃蟹一样,根本是胡扯。
至于用谣传的视频中给青蟹注入类似蛋黄的东西,确实是一道菜的作法,主要是浙江沿海一带,一般是当地老百姓办喜事会采取的作法。将蛋黄和一些淀粉物质混合注入青蟹体腔,蒸熟后蟹壳内会充满红色物质,寓意吉祥。这种说法是烹饪时才会做的,通常也不是用针头注入。
说螃蟹注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注水,一般是需要注入到肌肉比较多的个体里面,而螃蟹的蟹肉一般比较少,很多都是蟹膏组成,承载水的能力非常有限;第二,因为螃蟹的肌肉比较少,所以组织器官会快速吸收,吸收之后,组织器官的渗透压会很快失去平衡,细胞破裂,导致螃蟹死亡,死螃蟹和活螃蟹的价格差距是非常大的,相对来说,注水带来的“效益”就微不足道了;第三,螃蟹是甲壳类动物,注水之后,钙壳会留下一个孔,没办法收缩,注入的水会流出来。通过这三点, 我的判断是注水是绝对不可能的。
注膏就更不可能了,这个注入的“膏”是半固体的流体物质,这个东西一旦注入,很快就会把螃蟹的鳃附着上或堵住,而螃蟹的脏器空间都非常有限,这些流体物质会加速消亡螃蟹的一些代谢和生命体征,会导致螃蟹很快死亡,所以,这绝对是没办法做到的。这种谣传纯属子虚乌有。
我觉得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螃蟹养殖过程中的健康、口感、风味等,关于这种螃蟹注水注膏的事情是绝对的谣言,对产业的伤害太大了。
目前的社会环境是这样的,消费者被注水肉坑怕了,对生活食品普遍有信任危机,看到类似这样的螃蟹小视频,就很敏感,容易造成恐慌!
从我们技术的角度看,螃蟹胸腔注水(或所谓的注膏)之后,肝胰腺和心脏都受到压迫,肝胰腺内外渗透压平衡被打破,造成肝胰腺功能障碍而很快死亡。
对于这类谣言确实需要媒体去澄清事实真相。否则,以讹传讹,会给螃蟹行业带来信任危机。
这种谣言太多了,稍微有点自主思维的人都知道这是明显的谣言。别有用心的人在制造谣言,还有一些所谓不明真相的人在传播,这只能说明中国人的整体科学素养不高。谣言最终受伤的是普通老百姓,普通的养鱼养虾养蟹的养殖户,也是社会缺乏互信的一种体现。
站在我的角度看,谣言是傻瓜和聪明人的辨别器。有很多谣言是几年前就出现过的,重新翻出来,还有人在信。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谣言的源头,从根上去切断传播,但这很难做到。
所以,如何解决谣言的盲目传播,核心是提高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